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葉靈鳳>靈魂的歸來>“年晚煎堆”

《靈魂的歸來》“年晚煎堆”

葉靈鳳作品

  煎堆是香港人過農曆新年必備的食品,也是送年禮不可缺的應時禮品之一。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市上的糖果店和食品公司都有煎堆擺出來應市,若是到了年宵攤開市,專賣煎堆的檔口更多,益發可以看出煎堆在點綴過年氣氛中所占的重要xing

  因爲廣東向來注重過農曆新年,而過年又注重各種應時食品,因此,遂有許多俗諺是與過年食品有關的,如“年晚煎堆”,“冬前臘鴨”都是。

  廣東的臘味是非常有名的,但吃臘味必須要待北風天以後,才香爽可口;尤其是臘鴨,在立冬以前所腌製的,往往容易走油失味,因此臘鴨必須在立冬以後製成的才是上品,于是遂有了“冬前臘鴨”這一句俗諺。這是一句歇後語,底下還藏著一句“只帶只”,即一只好的配著一只壞的之意。這是諷刺舊時買賣式的婚姻製度的。一個五官不正、骨瘦如柴的富家子,卻可以娶一個如花似玉的美麗健康少女爲妻,一個龍鍾的富翁,也可以買一個蓬門碧玉爲妾,甚至一個老醜婦,可以出錢入贅一個“小白臉”。這種不相稱的情形,走在街上給路人看起來,恰似臘味店裏將一只冬前臘鴨和一只冬後臘鴨,搭在一起出售的情形一般。這就是“只帶只”的現象。本地人將這個“帶”字讀如“搭”字音,即guo語搭的意思。

  “年晚煎堆”也是一句有關婚姻的諺語,不過不是諷刺別人,而是有一點阿q式的自嘲的。煎堆爲過年必備的食品,可是貨se有好壞,價錢也有貴賤。有錢人當然揀最貴的買,沒有錢的爲了過年,不能不買,只好揀最便宜的買一點應應景,但求“人有我有”,這就是“年晚煎堆”這句俗語的由來。意思是指有些男子到了相當年齡之後,爲了料理家務或免人背後指摘“寡佬”,不得不趕緊結婚娶老婆,不暇仔細選擇對手,但求“人有我有”,這就是“年晚煎堆”的意義。現在有時也用來作爲馬馬虎虎購置一件必需品的解嘲。

  煎堆實在不很好吃。那種用油煎成的一個個大圓球,外面黏上芝麻,裏面有的是中空的,有的是拌糖炸過的爆谷,有時僵硬了,便用釘錘打碎了來吃,實在沒有什麼特別滋味,遠不及同是過年食品的油角或是芋蝦香脆可口。煎堆以九江製的最有名,因此,香港賣煎堆的多數用“九江大煎堆”來標榜。

《靈魂的歸來》“年晚煎堆”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吊鍾--香港的新年花”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靈魂的歸來》吊鍾--香港的新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