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的春天,在新會縣的賓館小住,賓館的園林全是按照中民族風格布置的。有小橋流
,
裏有浮萍,橋頭岸邊種了一排垂柳。
許多年沒有見過江南的春天了,在南的這個花園城裏,撫著橋邊這絲絲的垂柳,雖然尚未成蔭,已經很使我有古人所說的“銷魂”之意,當時曾請朋友給我拍了一張照片。
我是喜歡柳樹的。在自然風景裏,在畫上,在詩詞裏,各式各樣柳的形象,都同樣能喚起我的愛好。初春的新柳,春雨中的煙柳,春風中的柳,夏天的柳蔭,還有秋天的疏柳。這些不同的形態不僅都富于詩意,而且使人對于如流的歲月和季節的變換有一種切身的感受。
西湖的風景,若是沒有了柳樹,那減的程度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西泠橋畔的柳
,柳下的蘇小小墓,岸邊垂柳下的一只無人小船,船上沾了許多柳葉。這都是西湖景物迷人的神髓。若是換了另一種樹木,情調不同,就全然是另一回事了。
杭州西湖的柳好,但是我覺得揚州瘦西湖的柳
更好。這大約與那一個“瘦”字有關。柳樹不適宜于金碧輝煌的宮廷景
,也不適宜于過分熱鬧整齊的環境,它是特別同空曠蕭疏的景物調和的。更有,柳的美麗是古典的,近于文藝的,這一切恰適合揚州的自然環境和曆史背景,因此瘦西湖的柳
,看來就比春日遊人傾城傾巷的西湖更爲宜人了。
還有,從前南京臺城的柳,也是十分動人的,今日玄武湖公園的堤柳,長絲拂面,仍足以不負“白門楊柳好藏鴉”的盛名。前幾年小遊玄武湖,偶然見到一群“紅領巾”在柳樹下捉迷藏,不覺又有一種新的感受。這才是活生生的,不該老是想到許仙白娘娘在柳下避雨的那些故事了。
現在南方的園林,已經在大量的移植江南的垂柳,不僅在新會見到了,我在廣州越秀公園也見到了不少。江南柳顯然已經在嶺南安家落戶,不過卻是在春天見到的,不知到了夏天怎樣。南方人知道“榕蔭”,大約很少領略過“柳蔭”的風味。柳樹沒有榕樹那麼密,樹蔭沒有那麼濃,但是柳條搖曳生姿,空曠通風,在柳下的邊小立,聽一聽蟬鳴,或是看
中的小魚逐食,卻是能令人心暇神怡,恢複工作疲勞的。
《靈魂的歸來》江南柳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小樓裏的生活”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