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在鎮江,古名京口,以三座山著名,這就是北固山、焦山和金山。我的家曾在鎮江住過,我自己也在鎮江的一所教會中學裏念過幾年書,金山正是我的舊遊之地。不要說是在舞臺上,就是在紙面上每見到金山兩字,也令我分外感到一種切。
以三山著名的鎮江,焦山矗立大江的急流中,北固遠在郊外,只有金山最接近市區,交通也方便,因此,平時逛金山的人最多。它本來也是在江中心的,由于長江改道,日向北移,因此滄海變成桑田,本來接近長江南岸的金山,由于沙洲高漲,久已完全成爲陸地上的一座小山了。
金山的形象很美,整座金山寺與山結爲一,山門在臨河的山腳下,寺裏的殿字房舍隨山勢盤旋而上,以一座寶塔和一座小亭構成了它的頂點,無論近看遠看都十分相宜。金山是宜人畫的,我當年住在鎮江的時候,課余總是背了畫架,列金山腳下來寫生。
從市區到金山,要經過一個叫做“昭關”的地點。在古老的石築關門上,刻有“昭關”兩字,關上築有一座喇嘛教的白塔,像北京北海公園所見到的那樣。在鬧市之中忽有這樣的點綴,看來有點不倫不類。這古迹的由來不知怎樣,但我們年輕時候從這裏經過,總說是“伍子肯過昭關”。
在梁紅玉擂鼓戰金兵的時代,金山一定是還在江中心的,否則韓世忠也不會與金兵在這裏大戰了。白娘娘漫金山也是如此,否則也不會招來蝦兵蟹將,要將金山浸到
底。我不知金山附近是否有關于梁紅玉的遺迹,但是法海禅師的遺迹倒是有的,在金山半山
有一座山洞,稱爲法海洞,據說洞裏所供的還是法海的肉身像。
《靈魂的歸來》金山憶舊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鼋頭渚的秋光”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