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匈奴西偏,有一烏孫,向爲匈奴役屬。當時烏孫
王,叫作昆莫。昆莫父難兜靡,爲月氐所殺,昆莫尚幼,由遺臣布就翖侯竊負而逃,途次往尋食物,把昆莫藏匿草間,狼爲之
,烏爲之哺,布就知非凡人,乃抱奔匈奴。到了昆莫長成,匈奴已攻破月氐,斬月氐王,月氐余衆西走,據塞種地,作爲行巢。昆莫乘間複仇,借得匈奴部衆,再將月氐余衆擊走。月氐徙往大夏,改建大月氐
。已見前文。所有塞種故土,卻被昆莫占住,仍立號爲烏孫
,牧馬招兵,漸漸強盛,不願再事匈奴。匈奴方與漢連年交戰,無暇西顧,及爲衛霍兩軍所敗,匈奴更勢不如前,非但烏孫生貳,就是西域一帶,前時奉匈奴爲共主,至此亦皆懈
,各有異心。
武帝探聞此事,乃複慾通道西域,更起張骞爲中郎將,令他西行。張骞入朝獻議道:“陛下慾遣臣西往,最好是先結烏孫;誠使厚賂烏孫王,招居前渾邪王故地,令斷匈奴右臂,且與結和,羁縻勿絕,將見烏孫以西,如大夏等
,亦必聞風歸命。盡爲外臣了。”武帝專好虛名,但教夷人稱臣,無論子女玉帛,俱所不惜。因此令骞率衆三百人,馬六百匹,牛羊萬頭,金帛值數千巨萬,赍往烏孫。烏孫王昆莫,出來接見,骞傳達上意,賜給各物。昆莫卻仍然坐著,並不拜命。骞不禁懷慚,便向昆莫說道:“天子賜王厚儀,王若不拜受,盡請還賜便了。”昆莫才起身離座,拜了兩拜。骞複進詞道:“王肯歸附漢朝,漢當遣嫁公主爲王夫人,結爲兄弟,同拒匈奴,豈不甚善!”昆莫聽了,躊躇未決,乃留骞暫居帳中,自召部衆,商議可否。部衆素未知漢朝強弱,且恐與漢聯和,益令匈奴生忿,多招寇患,所以聚議數日,仍無定論。
就中尚有一段隱情,更令昆莫左支右绌,不能有爲。昆莫有十余子,太子早死,臨終時曾泣請昆莫,願立己子岑陬爲嗣,昆莫當然垂憐,面允所請。偏有中子官拜大祿,強健善將,夙任邊防,聞得太子病殁,自思繼立,不意昆莫另立嗣孫,致失所望,于是招集屬,謀攻岑陬。昆莫得知此信,亟分萬余騎與岑陬,使他出禦中子,自集萬余騎爲衛,防備不虞。
中分作三部,如何製治?且因昆莫年老,越覺頹靡不振,姑息偷安。夷狄無
,可見一斑,漢乃以和
爲長策,實屬非計。
骞留待數日,並未得昆莫確報,乃別遣副使,分往大宛康居月氐大夏等,傳谕漢朝威德。各副使去了多日,尚未複命,那烏孫卻遣骞歸
,特派使人相送,並遺良馬數十匹,作爲酬儀。骞偕番使一同入朝,番使進谒武帝,卻還致敬盡禮,並且所獻良馬,格外雄壯。武帝見了,不覺喜慰,遂優待番使,特拜骞爲大行。骞受任年余,竟致病逝。又閱一年,才由骞所遣副使陸續還都,西域各
,也各派使人隨來,于是西域始與漢交通,漢複再三遣使,西出宣撫。各
只知博望侯張骞,不知他人。各使亦諱言骞死,但說是由骞所遣,後人因盛傳張骞鑿空。鑿空謂開鑿孔道。且因骞嘗探視河源,稱爲張骞乘槎入天河,其實黃河遠源,並不在當時西域中,以訛傳訛,不足爲信。惟西域一帶,地形廣袤,東西六千余裏,南北千余裏,東接玉門陽關,西限蔥嶺。蔥嶺以外,尚有數
。今據史傳紀載,西域共三十六
,後且分作五十余
,與漢朝往來通使,計有南北二道,南北二道的終點,就是蔥嶺。小子錄述
名如下:
婼羌,樓蘭
, 後名鄯獸。 且末
, 小宛
, 精絕
, 戎盧
, 扞彌
, 渠勒
, 于阗
, 皮山
,烏秺
, 西夜
, 蒲犁
, 依耐
, 無雷
, 難兜
, 以上爲南道諸
。 烏孫
, 康居
, 大宛
, 桃槐
, 休循
, 捐毒
。 與身毒不同,身毒不入西域傳。 莎車
, 疏勒
, 尉頭
, 姑墨
, 溫宿
,
茲
, 尉犁
, 危須
, 焉耆
, 車師
。 亦名姑師。 蒲類
, 狐胡
, 郁立師
, 單桓
,以上爲北道諸
。 大月氐
, 大夏
, 罽賓
, 烏弋山離
, 犁靬
, 條支
, 安息
, 奄蔡
。 以上爲蔥嶺外諸
。
以上數十,前時多服屬匈奴,至此與漢交通,爲匈奴所聞知,屢次發兵邀截,漢乃複就酒泉武威兩郡外,增置張掖敦煌二郡,派吏設戍,嚴備匈奴。不意西北未平,東南忽又生亂,累得漢廷上下,又要調兵征饷,出定東南。
先是南越王趙胡,曾遣太子嬰齊,入都宿衛,一住數年。見前文。嬰齊本有妻孥,惟未曾挈領入都,不得不另娶一婦。適有邯鄲人樛氏女子,留寓都中,高張豔幟,常與灞陵人安少季,私相往來。嬰齊卻一見傾情,不管她品
貞婬,便即浼人說合。好容易得娶樛女,真是心滿意足,快慰非常。未幾生下一男,取名爲興。禍胎在此。後來趙胡病重,遣使至京,請歸嬰齊,武帝准他歸省,嬰齊遂挈妻子南旋。不久胡死,嬰齊當即嗣位,上書報聞,且請令樛女爲王後,興爲太子。武帝也即依議,但常遣使征他入朝。嬰齊恐再被羁留,不肯應命,只遣少子次公入侍,自與樛女鎮日婬樂,竟致尫瘠不起,中年畢命。太子興繼立爲主,奉母樛氏爲王太後。偏武帝得了此信,又要召他母子一同入朝。當下禦殿擇使,即有谏大夫終軍,自請效勞,且面奏道:“臣願受長纓,羁南越王于阙下!”談何容易!武帝見他年少氣豪,卻也嘉許,便令與勇士魏臣等,出使南越。又查得安
少季,曾與樛太後相識,也令同往。
終軍表字子雲,濟南人氏,年未弱冠,即選爲博士弟子,步行入關。關吏給與一繻,終軍問有何用?關吏指示道:“這是出入關門的證券,將來汝要出關,仍可用此爲證。”繻系裂帛爲之,用代符節。終軍慨然道:“大丈夫西遊,何至無事出關!”一面說,一面棄繻自去。果然不到兩年,官拜谒者。出使郡,建旄出關。關吏驚詫道:“這就是棄繻生,不料他竟踐前言!”終軍也不與多說,待至事畢還都,奏對稱旨,得超遷至谏大夫。至是複出使南越,見了南越王興,憑著那豪情辯口,勸興內附,興也自然畏服。偏是南越相呂嘉,曆相三朝,權高望重,獨與漢使反對,阻興附漢。興不免懷疑,入白太後,請命定奪。太後樛氏,也即出殿,召見漢使。兩眼瞟去,早已瞧見那少年姘夫,當下引近座前,詳問一番。安
少季即將朝廷意旨,約略相告,樛太後毫不辯駁,立即樂從,囑興奉表漢廷,願比內地諸侯,三歲一朝。終軍得表,遣從吏飛報長安。武帝複诏獎勉,且賜南越相呂嘉銀印,及內史中尉太傅等印,余聽自置,所有終軍等人,都留使鎮撫。
前漢演義第72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