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元史演義>第50回第2小節

《元史演義》第50回

第2小節
蔡東藩作品

  [續元史演義第50回上一小節]言,不值一哂。”有壬道:“足下說是讕言,上頭竟要實行呢!”好文道:“太皇太後,乃曆代帝王,尊奉祖母的尊號,現在的皇太後,系皇上的嬸母,何得稱爲太皇太後?”有壬道:“這個自然,偏皇上以爲可行,皇太後亦喜是稱,奈何!”

  好文道:“朝廷養我輩何爲?須要切實谏阻。”有壬道:“我已與臺官商議,合詞谏诤,臺官因前奏請科舉,大家撞了一鼻子灰,恐此次又蹈覆轍,所以不慾再陳,你推我诿,尚未議決。”好文道:“公位居參政,何妨獨上一本。”有壬道:“言之無益,又要被人嘲笑。”顧上文。好文不待說畢,便朗聲道:“做一日臣子,盡一日的心力;若恐別人嘲笑,做了反she無聲,不特負君,亦恐負己哩!”有壬道:“監察禦史泰不華也這般說,他已邀約同志數人,上書谏阻,並勸我獨上一疏,陳明是非。我今已在此擬稿,巧值足下到來,是以中辍。”好文道:“如此說來,某卻做了催租客了。只這篇奏稿,亦不要甚麼多說,但教正名定分,便見得是是非非了。”有壬道:“我亦這般想,我去把擬稿取來,與足下一閱。”言畢,便命仆役去取奏稿。不一刻,已將奏稿取到,由好文瞧著,內有數語道:從好文目中述及許有壬奏稿,又是一種筆法。

  皇上于太後,母子也;若加太皇太後,則爲孫矣。且今製封贈祖父母,降父母一等;蓋推恩之法,近重而遠輕,今尊皇太後爲太皇太後,是推而遠之,乃反輕矣!

  好文閱此數語,便贊著道:“好極!好極!這奏上去,料不致沒挽回了。”說著,又瞧將下去,還有數句,無非是不應例外尊崇等語。瞧畢,即起身離座,將奏稿奉還有壬道:“快快上奏,俾上頭早些覺悟。某要告別了。”

  有壬也不再留,送客後,即把奏稿續成,饬文牍員錄就,于次日拜發。監察禦史泰不華亦率同列上章,謂祖母徽稱,不宜加于叔母。兩疏畢入,仍是無聲無臭,好幾日不見發落。有壬只咨嗟太息,泰不華卻密探消息,非常注意。

  一日到臺辦事,忽有同僚入報道:“君等要遇禍了,還在此從容辦事麼!”泰不華道:“敢是爲著太皇太後一疏麼?”那人道:“聞皇太後覽了此疏,勃然大怒,慾將君等加罪,恐明日即應有旨。”言未已,臺中嘩然,與泰不華會奏的人員,更是惶急,有幾個膽小的,益發顫起來,統來請教泰不華想一條保全xing命的法兒。挖苦得很。泰不華神se如故,反和顔慰谕道:“這事從我發起,皇太後如要加罪,由我一人擔當,甘受誅戮,決不帶累諸公!”于是大家才有些放心。

  越日,也不見诏旨下來,又越一日,內廷反頒發金幣若幹,分賜泰不華等,泰不華倒未免驚詫,私問宮監,宮監道:“太後初見奏章,原有怒意,擬加罪言官,咋日怒氣已平,轉說風憲中有如此直臣,恰也難得,應賞賜金幣,旌揚直聲,所以今日有此特賞。”泰不華至此,也不免上書謝恩。許有壬不聞蒙賞,未免晦氣。只是太皇太後的議案,一成不變,好似金科玉律一般,沒人可以動搖,當由禮儀使草定儀製,交禮部核定,呈入內廷,一面饬製太皇太後玉冊玉寶。至冊寶告成,遂恭上太皇太後尊號,稱爲贊天開聖徽懿宣诏貞文慈佑儲善衍慶福元太皇太後,並诏告中外道:

  欽惟太皇太後,承九廟之托,啓兩朝之業,qin以大寶付之眇躬,尚依擁佑之慈,恪遵仁讓之訓。爰極尊崇之典,以昭報本之忱,用上徽稱,宣告中外。

  是時爲至元元年十二月,距改元的诏旨,不過一月。小子前于改元時,未曾敘明月日,至此不能不補敘,改元诏書,乃是元統三年十一月中頒發,史家因順帝已經改元,遂將元統三年,統稱爲至元元年。或因世祖年號,已稱至元,順帝又仍是稱,恐後人無從辨別,于至元二字上,特加一“後”字,以別于前,這且休表。上文敘改元之舉,不便夾入,至此才行補筆,亦是銷納之法。

  且說太皇太後,于诏旨頒發後,即日禦興聖殿,受諸王百官朝賀。自元代開guo以來,所有母後,除順宗後弘吉剌氏外,見三十三回。要算這會是第二次盛舉,重行曠典,增定隆儀,殿開寶翣,仰瞻太母之豐容;樂奏仙璈,不啻鈞天之逸響。這邊是百僚進谒,冠履生輝;那邊是群女添香,珮環皆韻。太皇太後喜出望外,固不必說,就是宮廷內外,也沒一個不踴躍歡呼,非常稱慶。唯前日奏阻人員,心中總有些不服,不過事到其間,未便示異,也只有隨班趨跄罷了。cha寫每爲下文削去尊號,故作反筆。

  慶賀已畢,又由內庫發出金銀鈔幣,分賞諸王百官,連各大臣家眷,亦都得有特賜。獨徹裏帖木兒異想天開,竟將妻弟阿魯渾沙兒,認爲己女,冒請珠袍等物。

  一班禦史臺官,得著這個證據,樂得上章劾奏,且敘入徹裏帖木兒平日嘗指斥武宗爲“那壁”。看官!你道“那壁”二字,是甚麼講解?就是文言上說的“彼”字。順帝覽奏,又去宣召伯顔,問他是否應斥。伯顔竟說是應該遠谪,乃將徹裏帖木兒奪職,谪置南安。相傳由徹裏帖木兒漸次驕恣,有時也與伯顔相忤,因此伯顔袒護于前,傾排于後。正是:

  貴賤由人難自主,谄谀無益且招殃。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科舉之得失,前人評論甚詳,即鄙人于三十回中,亦略加論斷,毋容贅說。惟伯顔之主停科舉,實有別意。一則因徹裏帖木兒之言,先入爲主;二則朝綱獨擅,無非慾攬用私人,若規規于科舉,總不無掣肘之虞,故決議罷免之以快其私,非關于得失問題也。其後若改元,若尊皇太後爲太皇太後,俱事出創聞,古今罕有,伯顔下行私,上欺君,逢迎蒙蔽,借邀主眷,權jian之所爲,固如是哉!此回敘元廷政事,除罷免科舉外,似與伯顔無涉,實則暗中皆指斥伯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閱者ti會入微,自能知之。

……

《元史演義》第50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51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元史演義》第5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