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03回第2小節

《民國演義》第103回

第2小節
蔡東藩作品

  [續民國演義第103回上一小節]立外guo勢力範圍,適與門戶開放主義,互相背馳,中外通商,必交感不便。(六)膠澳爲中guo北部門戶之一,膠濟鐵路,至濟南接津浦,可以直達北京,即自旅順大連至奉天,直達北京之鐵路,亦與膠澳相近。中guo政府爲固圉計,久慾杜絕德人之蟠踞青島,今經德人放棄,中guo深願收回此地,自鞏guo防。(七)和平大會中,以該租借地及附屬權利之問題,悉還中guo,不特德guo肆意橫行之罪惡,借以矯正,且各guo在遠東之公共利益,亦借以維護。否則山東人民,前拒後迎,勢必不樂,或致激成劇烈之行動。即他guo亦必與將來移轉權利之guo,互相龃龉,是與日本攻擊青島時,宣言鞏固東亞長久穩固和局之用意,難以相容。亦與英日同盟之宗旨,所謂護中guo之獨立完整,守各guo在華商工業機會之原則,亦不相符合。

  何以彰中外之大信?何以保遠東之永久和平?

  (丁)何以應直接歸還?

  (一)程序簡單,不致滋生枝節。且中guo參戰以後,得向德guo直接收回青島,及山東權利,既足以增我guo家之光榮,複足以彰友邦維持正義公道之原則。(二)中guo政府,非不知日攻青島所損失之生命帑款,爲數亦巨。

  但日本固宣言戰爭之目的,在使遠東和局,不爲德人所危害,目的既完全達到,則雖有所犧牲,亦必不惜,甯有加惠中guo反自取怨之理?(三)日本以軍事占領青島及所有權利,不過暫時辦法,究不能因此而終得所占土地或産業之主權,以與共在戰事中之中guo權利相抗。

  (四)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guo與日本訂立關于山東省之條約,中政府本所不願。經日本送遞最後通牒,勉強承認,以待和平會議爲最後之修正。況所訂條文,日本並未獲得關于山東租借地與鐵路暨他項德guo權利。

  不過得有保證,謂所有關于德guo權利利益讓與之chu分,倘經日本與德guo協定,中guo即當承認雲雲。彼時中guo尚爲中立guo,日本系設想中guo始終中立,不能參與最後之和平會議而言。今中guo早加入戰局,有列席和議之權,則該約設想之情形,固已根本改變,不得視爲有效。

  (五)中guo宣言布告,曾聲明從前中德所訂之條約,一律廢止,是德guo所有租借地與一切權利,當然在廢止之列。既已廢止,領土權即回複于中guo。且與德人訂約租借時,本有不准轉租之明文。即一九○○年之中德膠州鐵路章程,亦有中guoguo家可以收回之規定,依約辦理,德guo無轉讓第三guo之權。中guo既得收回領土,亦當然不能讓與他guo

  最後又有一段總結雲:

  中guo鑒于上列各理由,深信和平會議,對于中guo要求膠澳租借地膠濟鐵路,暨關于山東省之他項德guo權利之直接歸還,必能認爲合于法律公道之舉。苟完全承認此項要求,則中guo政府人民,對于諸guo秉公好義之精神,必永永感激于無涯,而對于日本,必且加甚。此一舉也,不特日本與諸友邦所願維持之中guo政治之獨立,與領土之完整,借以鞏固,而遠東之長久和局,亦借此新保而益堅矣。

  此項說帖,遞入和會,會長克勒孟沙,方將說帖出示,日本專使西園寺侯爵等,怎肯退讓,自述從前攻取青島,如何損失,並譏評中guo參戰,並沒有甚麼助力,不過辦運些須糧食,派遣幾個工役,便算了事。今日所得利益,不啻百倍,還想與我爭回青島,這真叫做不度德,不量力,妄事請求,不值一睬雲雲。在會諸人,見日使很是忿激,也不便參入異議。惟美總統威爾遜,略加勸解,援照德guo前約,謂領土權應屬中guo。日使遂接口道:“我guo並不慾長據膠澳,自願將膠澳領土權歸還中guo,惟行軍所受損失,中guo可能悉數償還嗎?中guo既不能償還,便應該將從前德人所有的權利,歸與我guo享受,這乃是公允辦法,我guo並沒有意外要求哩。”英法各guo專使,多隨口贊成。以強護強,應有此態。美總統亦不便與爭,付諸一笑罷了。

  是時意guo代表歐蘭都等,爲了亞得裏亞海沿岸問題,與美總統意見不合,致有違言。亞得裏亞海,在意大利東北,海口有阜姆一埠,爲通商出入要樞,意guo慾據爲己有。惟美總統威爾遜,以爲匈牙利、波希米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諸guo,均與阜姆相近,應該享有出入權利,不應專歸意guo。意使極力反對,甚至歐蘭都等宣告退出和會。所以和會中主持,只有法、美、英、日本四guo,主持各議。日本與中guo互爭膠澳,中guo不能敵日,法、英又皆左袒日人,美總統雖略存公道,也因口衆我寡,未便堅持,因此逐日延宕,竟把中guo專使的說帖,置諸高閣。嗣經中guo專使陸徵祥,入會敦促,乃由會長克勒孟沙,與美總統威爾遜,英專使勞合喬治,作爲領袖,再集議膠澳問題。日使西園寺侯爵等,堅執前議,一些兒不肯讓步。法、美、英三guo,樂得袖手旁觀,任從日本自由chu置。中guo專使陸徵祥等,智盡能索,不得已再向和會中提出抗議,申明意見。小子有詩歎道:

  徒將筆she抗凶鋒,力薄如何望折沖。

  益信外交惟鐵血,一強一弱總難容。

  慾知陸專使等如何說法,且至下回錄敘。

  巴黎會議,列席者得二十七guo,而俄羅斯不在其列,良由俄guo內亂,政府屢易,各guo或承認于其前,未嘗承認于其後,故遂爲之阙席耳。膠澳之爭,日本代表,借口于前日軍事之損失,必慾承受德人之舊有權利而後快。然德guo既已戰敗,屈服于和議之下,則從前即無日人之行軍,亦當放棄固有之權利,將膠濟歸還中guo,甯必待日人之占領乎?況日人固嘗破壞我guo之中立,乘機攫取,顯違guo際公法之慣例,所有犧牲,莫非自取,公法家固不應袒日也。中guo專使之抗議,義所當然,而日人乃恃強而淩弱,英法亦欺弱而袒強,持公如威爾遜,尚不慾爲不平之爭,誰謂世界中尚有公理耶?guo不競亦陵,何guo之爲?我guo人盍亟起反省,毋徒怨外人爲也。

……

《民國演義》第103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04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民國演義》第104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