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12回第2小節

《民國演義》第112回

第2小節
蔡東藩作品

  [續民國演義第112回上一小節]載,日使向北京政府交涉聲明協約guo對德條約,已發生效力,日政府自己完全繼承租借膠州權,並德guo在山東各種權利等語。查我guo拒絕簽字和約,正當此點。如果謬然承認,則前此舉guo呼號拒絕簽約之功,隳于一旦。即友邦之表同情于我者,至此亦失希望,後患何堪設想?如果日使有提出上列各節情事,亟應否認,並一面妥籌方法。再查此案我guo正擬提出萬guo聯盟申訴,去年盛傳日使向北京政府直接交涉,當即電詢,旋准尊chu電複:“青島問題,關系至重,斷不敢掉以輕心,現在並無直接交涉之事”等語。此時更宜堅持初旨,求最後勝利。究竟現在日使有無提出?尊chu如何對付?guo脈主權所關,guo人惴惴,特電奉詢,統盼示複!

  南北政府,雖似對峙,惟爲對外起見,仍然主張聯絡,所以對德和約,也嘗以不簽字爲正當。前次通電聲明,與北京政府論調相同,至此更反對中、日直接交涉,一再致電。當由北京政府答複,決計堅持。待到一月二十五日,外交總長陸徵祥自歐洲乘輪回京,谒見徐總統,報稱德奧和約經過情形,尚有余事未了,留同僚顧維鈞等在歐辦理。徐總統慰勞有加,並與談及山東交涉。陸總長亦謂:“不便與議,只好徐待時機,再行解決。”于是日使提案,仍複懸擱不理。

  惟西北邊防,日益吃緊,俄guo新舊二dang,屢在西伯利亞境內,交戰不休。政府已將防邊護路各要件,疊經討論,適值陸總長回guo,因再公開會議,決定辦法。從前西伯利亞鐵路,接入黑龍江、吉林兩省,爲俄人所築,吉黑境內,稱爲中東鐵路,鐵路總辦,當然歸俄人主任。西伯利亞有亂,免不得順道長驅,突入黑吉,故政府時爲擔憂。自經陸總長列席議決,即由外交部名義,備具正式公文,向協約guo正式申明:(一)中東路屬我guo領土全權,不容第二guo施行統治權。(二)俄員霍爾瓦特,僅爲鐵路坐辦,無擔負guo家統治之權能。(三)按照鐵路合同,公司俄員及沿線僑居中外人民,應由我guo完全保護。除這三事宣告各guo外,又分電奉天、吉林、黑龍江、新疆四省督軍,及現駐庫倫西北籌邊使徐樹铮等,令他厚集軍隊,極力防邊。籌備的款,實行護路;並應監視中東路總辦霍爾瓦特,勿任有逾軌舉動。種種辦法,無非是思患預防的要著。可巧呼倫貝爾特別區域,亦恐俄亂擾入,願將特別區域的名目取消,歸屬中政府指揮。這呼倫貝爾地方,本在黑龍江西北,向屬黑龍江省管轄,自俄人垂涎此地,硬要中guo與他定約,承認呼倫貝爾爲特別區域,以便逐漸染指。及俄亂一起,該地總管協領,自知站立不住,乃與暫護呼倫貝爾副都統貴福熟商,托使電請中央。貴福乃先咨呈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暨黑龍江督軍孫烈臣,間接傳遞呈文,到了京師。與外蒙情形相似。徐總統當然欣慰,便即下令道:

  據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黑龍江督軍孫烈臣,呈稱:

  “據暫護呼倫貝爾副都統貴福咨呈:竊查呼倫貝爾,向屬中guo完全領土,隸黑龍江省管轄,自改置特別區域以來,政治迄未發達,自非悉聽中央政府主持,不足以臻治理。

  茲據全旗總管協領左右兩廳廳長幫辦等會議多次,佥謂取消特別區域,並取消中俄會訂條件,實爲萬世永賴之圖,因推左廳廳長成德,右廳廳長巴嘎巴迪,索倫左翼總管榮安,索倫右翼總管淩陞等,代表全ti,籲懇轉電中央,准將呼倫貝爾特別區域取消,以後一切政治,聽候中央政府核定。其中華民guo四年中俄會訂呼倫貝爾條件,原爲特別區域而設,今既自願取消特別區域,則該條件當然無效,應請一並作廢,伏乞鑒核轉呈”等語。核閱來呈,情詞懇摯,具見深明大義,應即俯如所請,以順群情。所有善後一切事宜,著該使等會商主管各部院,察酌情形,分別妥籌,呈候核定施行。總期五族一家,鹹沾樂利,用廣guo家大同之化,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令下數日,又任命貴福爲呼倫貝爾副都統,張奎武爲呼倫貝爾鎮守使,锺毓督辦呼倫貝爾善後事宜。嗣複經黑龍江督軍孫烈臣電達中央,請援照舊製,設立呼倫、胪濱兩縣,並改吉拉林設治局爲室韋縣,當由政府交與內務部核辦。從前光緒三十四年間,原設呼倫、胪濱兩府,及吉拉林設治局,局址系唐時室韋guo故都,因以名縣。內務部看到黑督呈文,並沒有甚麼關礙,當然贊同,即複呈總統府核准,下一指令,饬照呼倫貝爾原管區域,設置呼倫、胪濱、室韋三縣,統歸呼倫貝爾善後督辦管轄,這且不必細表。

  惟俄guo新舊交爭,兩邊設立政府,新dang占住俄都彼得格勒,仍在歐洲東北原境。舊dang失去舊都,移居西伯利亞,組織臨時政府,暫就鄂穆斯克地方爲住址,旋又遷至伊爾庫次克。偏新dang節節取,舊dang屢戰屢敗,幾至不支,再經伊爾庫次克境內的社會dang,目睹舊dang失勢,竟與新dang過激派聯絡,驟起革命,推翻舊政府。舊政府領袖柯爾恰克將軍等,統皆逃散,不能成軍。俄guo新政府既占優勢,自謂劃除一切階級,以農人爲本位,故號爲勞農政府。且因俄都彼得格勒偏據歐洲,改就俄guo從前舊都莫斯科爲根據地,一面聲告各guo,除舊有土地外,不致相侵。協約各guo,本皆派兵至海參崴,出次西伯利亞,防禦俄亂。事見前文。美guo因俄新政府既已聲明,不侵外人,當即將西伯利亞駐屯軍,全數撤回。獨日本政府不願撤兵,反且增兵,別寓深意。遂牒告美guo政府,略謂:“日本chu境,與美guo不同。就俄guo過激派現勢觀察,實足危及日本安全,故日政府決定增派五千補充隊,駐防西伯利亞東端”雲雲。美guo也不暇理論,撤兵自去。獨中guo前與日本協商,訂定中日軍事協定條件,所派軍隊,不能自由往返,屢經廣東軍政府通電反對,guo務院乃電複廣東,內稱:“軍事協定,原爲防止德、奧起見,現在各guo駐俄軍隊,業經分起撤退,我guo軍隊自當與各guo一致行動,待至全隊撤回,即爲軍事協定終止的期間。”但日本不肯退軍,中guo亦當被牽製,甚至日本二次宣言,謂西伯利亞的政局,影響波及滿洲、朝鮮,危及日本僑民,所以不便撤兵。已視滿洲爲朝鮮第二了!必待滿洲、朝鮮,tuo除危險,日僑生命財産,可得安全,並由俄政府擔保交通自由,方好撤回西伯利亞屯兵。中政府得聞宣言,也覺不能容忍,即由外交部出與抗議,略雲:

  貴guo關于西伯利亞撤退之時機,有滿洲、朝鮮並稱之名詞,查朝鮮系與日合邦者,本guo不應過問,而滿洲系東三省,系吾guo行省之一部,豈容有此連續之記載?實屬蔑視吾guo主權,特此抗議!

  這抗議書赍交日使,日使延宕了好幾日,方致一複文,還說:“由中guo誤解,或誤譯日文,亦未可知。我帝guo宣言中,並述滿洲、朝鮮,不過指摘俄亂影響,始及滿洲,繼及朝鮮,足危害我日本僑民,並無蔑視中guo東三省主權。”看官試想,此等辯詞,果有理沒有理麼?正是:

  畢竟野心謀拓土,但誇利口太欺人。

  爲了日本種種恃強,遂致中guo內地,常有排日風chao,慾知詳情,且看下回便知。

  ----------

  日人毆傷學生,槍斃警察,尚慾調派軍艦,來華示威,假使易地chu此,試問日人將如何辦理乎?夫俄與日本,皆強guo也,前清之季,交相憑陵。迨民guo紀元,又牽率而來,俄染指于北,日垂涎于東,中政府之受其要挾,窮無所訴,視俄固猶日也。乃俄亂驟起,土宇分崩,外蒙離俄而取消自治,呼倫貝爾亦離俄而取消特別區域,可見強弱無常,暴興者未必不暴仆。況中、日兩guo,同文同種,又同chu亞東,胡不思chun齒之誼,而屢與中guo爲難耶?日人日人,其亦可少休也欤!

……

《民國演義》第112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13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民國演義》第11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