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123回

《民國演義》第123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陳炯明,字競存,廣東梅縣人也。前清時候,也是秀才出身。民guo以來,以秀才而掌大兵,握軍篆,聲勢赫奕,焜耀一時者,北有吳子玉,南則陳競存,所以有南北兩個怪秀才之稱。原是一對好貨。這炯明在民guo初元,也曾做過廣東都督,後來便給人驅逐下臺。至莫榮新作粵督,他的參謀長郭椿森,和炯明頗有交情,湊巧此時,又發生一件警衛軍的交涉。廣東原有八十營警衛軍,自朱慶瀾氏做省長時候,編製成立,向歸省長統轄,直至陳炳焜督粵,以武力收爲己有,因此粵人啧有煩言,說是桂派收占全粵兵權之表示。及莫督繼任,不願爲已甚之舉,原擬將警衛軍設法改組,以平粵人之憤。正躊躇間,忽得間諜報稱,福建李厚基,受中央密命,安福嗾使,將聯絡浙軍童保暄、潘guo綱、陳肇英等,大舉攻粵。榮新得此消息,正擬派兵防禦,郭椿森便乘機替炯明進言,說他是:“粵軍前輩,素有治軍之名,又且熟于閩粵交界情勢,不如派他做援閩總司令,乘李厚基未及發動之時,趕速進兵,既以貫徹護法事業,亦先發製人之計也。至炯明軍隊,本已散淨,現正有警衛軍不易chu置的問題,索xing就撥二十營歸他節製,又可以間執粵人之口,此正一舉三得之事,請督軍切勿猶疑,趕快辦理爲妙。”榮新聽他言之有理,又經椿森力保炯明忠忱無他,于是決計委他爲援閩總司令。

  公文待發,又發生一個小小趣聞:原因炯明爲人,才幹有余,心術難恃,伏下背主叛dang事。而且高自期許,不肯屈居人下。在先,因蟄chu省中,無事可爲,一切皆願遷就,比及閩事發生,榮新答應用他,他又爲得步進步之計,要求榮新改用聘書,勿下委令。榮新song無城府,任人頗專,對于這等地方,卻視爲細務末節,但願他肯效力,樂得給他一個面子。卻有幕府中人,再三堅持,非下委不可。他們的理由,是說:“一用聘書,彼此便成敵ti,不但有乖督軍統一軍權之旨,且恐將來不能指揮炯明,自是正理。分明犧牲二十營兵士,反在一省之內,自樹一個大敵,督軍千萬莫上他這大當。”榮新聽了這話,恍然大悟,從此也疑炯明野心太甚,不肯十分信用。等他出發之後,便密令chao、梅鎮守使劉志陸,惠州綏靖督辦劉達慶等,須要暗中防備著他,勿得大意等話。那劉志陸是莫督義子,從前跟隨榮新出死入生,久共患難,倒也算得一個健將。近因安富尊榮,日久玩生,不免近于驕惰,得了這個密令,哪裏放在心中,還說:“陳某敗軍之將,有甚能爲,督軍也太膽小了。”驕兵豈有不敗之理?桂系之敗,劉爲罪魁,宜哉!

  一言甫畢,忽又接得督軍急電,因瓊州龍濟光,大舉內犯,林虎和他交戰,先勝後敗,所以調志陸軍隊,前去助剿。這龍濟光卻是一個狠貨,前年屠龍之役,所有桂粵兩軍,都曾吃他的大虧,後來雖被桂軍全力壓迫,將他趕到瓊州,究竟還不能消弭他的勢力。此時得了北方補助軍械,預備破釜沈舟的幹他一下,來勢甚凶,卻也未可輕視。志陸正擬出發,又得省電後防空虛,適陳炯明軍隊,尚在半途,經過chao、梅,即暫令填防。志陸接得此電,心中卻大不願意,抵足恨恨道:“這又是郭椿森栽培陳炯明的妙計,他們想得我chao、梅地盤麼?只怕沒有那麼容易。”因即複電反對,甚有不許炯明軍隊過境之意。榮新已中了郭椿森之言,養虎自傷,莫氏太笨。回電申饬志陸。志陸沒法,只得和幕府商量,留下若幹勁旅,牽製炯明,而自率大軍出發,會合林虎、沈鴻英之軍,三方兜剿。濟光果然不支,潰敗而逃。

  誰知這時廣東事情越鬧越凶,大有五花八門、離奇變幻之觀。當劉、林在西部二次屠龍之際,正陳炯明在東部與閩浙軍相持之日。炯明部下雖都是粵軍,只因榮新心懷疑忌,所有良好器械,都靳而不予,兼之統率方新,指揮不便,剛到chao、梅,恰逢閩軍臧致平和浙軍陳肇英會師來犯,炯明與戰于漳、泉之間,三遇三北,抵抗不住,節節後退,chao、梅大爲震動。不是炯明無能,卻是桂運未絕。又幸屠龍已了,劉志陸振旆還師,適值臧、陳不睦,肇英不戰而退,志陸新勝之兵,銳氣正盛,把臧軍驅逐出境,炯明自然無顔留駐chao、梅,便以追臧援閩爲名,進駐漳州,而對于莫、劉兩方,和桂派的感情,也從此日趨惡劣。只因毛羽未豐,暫行蟄伏,一面簡搜軍實,積屯糧草,購買兵火,擴張軍額,以爲後日之圖。有此遠圖,也自不凡。這都是民guo七八年間的事情。著者因陳炯明是一個重要腳se,將來對于guo民革命軍,尚有多少糾葛情事,所以不憚煩瑣,將他的前事,補述一番,以見此公人品不端,心術欠正,所以後來叛困孫大元帥,冒天下之不韪,爲全guo之罪人,端非偶然之事啊。閑言少說。

  再講陳炯明在漳數年,蓄銳養精,志不在小。至民guo九年夏秋之交,得了李福林、魏邦平報告,知道桂派內部離心,將驕卒惰,粵人受侮多年,渴思自治,于是認爲大好機會,確是好機會。順著人民心理,揭橥粵人治粵的商標,返戈內向。出兵之始,曾有他的部下,向著名的一個星家蔔了一卦,卦象如何,小子因非內行,不及記憶,但知他的批語,有“在內者勝”四字。迷信不足憑,但這四個字,實聰明之至。人人都道:“桂派蟠踞粵省,五羊城內,幾成桂人私産,這個內字,分明指桂派而言。況且多寡懸殊,強弱不敵,以常理言,炯明此舉,未免過于冒失,深恐一敗塗地,必致退步爲難哩。”這等議論,傳入炯明耳中,炯明大怒,指爲反間造謠,定要嚴行查究,倒晦氣了那位星蔔大家,得知消息,連夜卷卷行囊,逃到香港去了。炯明便出了一張告示,說明桂派橫暴情形,和自己出師宗旨,勸喻人民,勿得輕信謠诼,一面qin督隊伍,帶同手下健將洪兆麟、許崇智,並參謀長鄧铿等,兼程出發,一面派人進省,約會李、魏,待至相當時機,大家一齊動手,互爲應援。

  也是桂派氣數合盡,消息傳到省城,莫榮新不過痛罵郭椿森介紹匪人。悔之何及?其時椿森因一樁事情,觸怒了陸榮廷,一道手谕,著莫榮新立即驅斥。榮新爲顧全他顔面計,派他赴滬充議和代表,已經去得長久,盡你榮新痛罵,橫豎于他無幹了。此公始終受不知人之害。至于軍界中人,早把陳炯明不放在眼內,一班領袖人物,沒有一個不在東西兩堤,征妓飲博,歡天喜地的任情胡鬧。如此荒唐,便無陳氏,也必敗亡。那劉志陸原在東堤討了一位姨太,寓居香港。此時又看中了東堤長安寨裏一個寮口婆子(蘇人所謂娘姨大姊之類),叫做老四的,一個要娶,一個要嫁,溫得膠漆一般,分拆不開(溫者粵語言要好,猶蘇……

民國演義第123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23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