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民國演義第74回上一小節]政長陳樹藩叩。
次日,四川都督陳宦,亦取消獨立,有電到京雲:
務院轉呈黎大總統鈞鑒:川省前因退位問題,與項城宣告斷絕關系,現在鈞座既經就職,宦謹遵照獨立時宣言,應即日取消獨立,嗣後川省一切事宜,謹服從中央命令,除通告各省外,伏乞訓示祗遵!陳宦叩。
還有廣東都督龍濟光,于十三日電達中央,內稱粵東獨立,已于六月九日取消,其文雲:
北京務院段相
鈞鑒:我公總秉
鈞,再造共和,旋乾轉坤,重光日月。濟光已于青日,率屬開會慶祝,上下胪驩,軍民一致,即日取消獨立,服從中央命令,惟粵省
派紛歧,諸多困難,俟部署周妥,再電馳陳。龍濟光叩。
政府連接各電,甚爲欣慰,特授陳樹藩爲漢武將軍,督理陝西軍務,兼署巡按使,並優獎龍濟光,說他:“具有世界眼光,急謀統一,熱誠愛,深堪嘉慰,該省善後事宜,統由該上將悉心籌畫,妥爲辦理”等語。看官聽著!這三省獨立,原非本意,不過楚歌四逼,未便久持,沒奈何暫時獨立。此時袁死黎繼,段氏執政,所以立即取銷,討好政府,但也由段氏素有威權,所以得此效果。
惟帝製派尚蟠據都,南方各省,仍
反對地位,一時未能統一。外面如張勳、倪嗣沖等,始終服從袁氏,正擬即日聯合私
,自請出兵十萬,開赴前敵,適因政局已變,方才改圖。當由張辮帥深謀遠慮,自思黎、段當
,定有一番變革,爲自己地位計,不得不預先防患,綢缪未雨,乃即想出一法,把江甯會議的各省代表,截住歸路,邀他暫留徐州,特開會議。這真叫作當道。可惜川、鄂、湘、贛、魯、閩等
代表,從別路歸省,無從攔阻,惟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河南、山西數省,以及京兆、熱河、察哈爾等代表,被他邀住,另有徐州鎮守使張文生、徐海道尹李慶璋、安徽軍署參謀長萬繩栻三人,也同在會。六月九日,便在徐州軍署會議,當由張勳主席,朗聲宣言道:“現在政局新更,黃陂繼任,中央政見,或因或革,未可預知。但世事糾紛,尚無定局,我輩身總師幹,不能坐視,所望同心協力,共保治安。南北不可不統一,中央不可不擁護,就是前清皇室,及袁大總統身後一切,均宜請新政府實心優待,不得侮慢。愚見如此,諸君以爲何如?”各代表齊聲贊成。張勳又道:“既承列位贊同,不可不開列大綱,與衆共守。”各代表又共答道:“即求指教。”張勳隨命秘書員,草錄十大綱,傳示衆覽。看官!你道是什麼十大綱,請看小子抄寫出來:
(一)尊重優待前清皇室各條件。念茲在茲,不愧清室忠臣。
(二)保全袁總統之家屬生命財産,及身後一切榮譽。袁氏小站練兵,張曾爲其部屬,此條顧全袁族,亦不失爲信義。
(三)要求政府,依據正當手續,速行組織會,施行完全憲政。名目甚大。
(四)催促獨立各省,取消獨立,倘若固執成見,仍以武力解決。始終以武力嚇人。
(五)絕對抵製疊次倡亂一般暴烈分子,參預政權。
無非排除異己。
(六)嚴整兵備,保衛各本省區地方治安。意與第四條相同。
(七)抱持正當宗旨,維持家秩序,設有用兵之
,軍旅饷項,通力合籌。結
自固。
(八)嗣後中央設有弊政,並爲民害者,務當合電力爭,以盡忠告。幹涉政治之動機。
(九)固結團,遇事籌商,對于
家前途,務取同一態度。補前二條之不足。
(十)俟事稍定,聯名電請中央減政,罷除苛細雜捐,以蘇民困。此與第三條所述,同一取悅人心,實非會議本旨。
各代表等本無成見,樂得隨聲附和,共表贊成。張勳大喜道:“諸君統熱心爲,見諒鄙忱,鄙人當感佩不置,此次回省,應請轉達貴將軍貴都統,互守此約,幸勿背盟!”各代表又喏喏連聲。散會後,由張勳盛筵餞行,並分贈赆儀,歡然送別,各代表鼓舞而去。醉酒飽飯,自然快意。此次會議,時人稱爲七省同盟,就是直、皖、晉、豫及關東三省,稱作七省。所有特別區域,不計在內。張勳因會議告成,樂不可支,亟通電各省,詳述會議情形,及錄示十大綱,要求同意,這便是武人幹政的濫觞。從此軍閥風
,播及全
,稍有變動,即關大局,北京的大總統,好似傀儡一般,不似那袁總統得勢時,一呼百諾,遠近風從了。小子有詩歎道:
武夫當道勢洶洶,一三公誰適從。
盡說晚唐藩鎮禍,誰知今日又重逢。
是時有一位大員,匍匐奔喪,比張辮帥的情誼,還要加添數倍。看官!道是誰人?且至下回再說。
闵姨自甘殉節,雖其中有特別苦衷,不得已而出此策,然烈婦殉夫,古今傳爲美談,袁氏何修而得此妾乎?然闵姨生長高麗,有此烈,以視吾
人之朝秦暮楚,反複無常者,殊不可同日語,揭而出之,所以風世也。(絕命書見近刊《秘史》,未知是否的筆。即如上回之隸氏遺囑,亦從《秘史》中采來,著書人有見必錄。是真是僞,待諸確查。)張勳不忘清室,並不忘袁氏,小忠小義,亦覺可風,但觀其擁兵定衛,挾
聯盟,啓武夫幹政之風,攘家
統治之柄,毋乃所謂跋扈將軍耶?民
中有是人,慾其安定也難矣。
《民國演義》第74回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75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