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蔡東藩>民國演義>第77回

《民國演義》第77回

蔡東藩作品

  卻說黎總統與段總理召集閣員,會議湘、粵亂事,各閣員或主張激烈,或主張調停,或主張先湘後粵,或主張先粵後湘,嗣經段總理以粵亂方殷,不如促陸榮廷速赴粵任,解決粵事,湖南督軍一缺,暫從軍民所請,歸劉人熙署理。黎總統也以爲然。議定後,隨即下令,饬陸榮廷即日赴粵,特任劉人熙署湖南督軍,兼湖南省長。

  原來湖南將軍湯芗銘,當宣告獨立時,曾由乃兄湯化龍,與民dang議立五大條件:(一)民dang承認湯芗銘爲都督;

  (二)湯先撥軍隊三營或五營,交民dang接收;(三)設民政府管理民政全權,民政長由民dang公推;(四)組織北伐軍總司令,由民dang推任;(五)軍事廳長,由民dang推任。

  這約由化龍署押,轉告芗銘接洽,芗銘並無異言。至袁氏死,芗銘即日背約,取消獨立,絕不關照民dang,民dang如歐陽振聲、趙恒惕、唐蟒、覃振等,本是署約中人,當然動了公憤,奮起逐湯。湯竄往嶽州,由湖南護guo軍第一軍總司令曾繼梧代理都督,維持地方秩序。嗣聞政府令陳宦督湘,軍民仍然不服。政府又命陸榮廷暫代,陸此時雖到衡州,終因事涉嫌疑,不肯赴任,並且自衡返桂。湖南軍民,乃自推選劉人熙,請政府任命,政府勉強照允,自稱留後者,即許爲留後,湘事不無相類。湘禍少纾。後來改任譚延闿爲督軍,倒也相安無事。惟陸榮廷返駐桂林,因聞帝製派尚蟠踞京中,煽惑政府,袒龍抑李,一時不便赴粵,只好托詞告病,逐日延挨。此公大約喜病。

  就是岑春煊、唐繼堯等,亦爲禍首未懲,時有違言,政府不得已,命譴罪魁,特下申令道:

  自變更guoti之議起,全guo擾攘,幾陷淪亡,始

  禍諸人,實屍其咎。楊度、孫毓筠、顧鳌、梁士诒、夏壽田、朱啓钤、周自齊、薛大可,均著拿交法庭,詳確訊鞫,嚴行懲辦,爲後世戒。其余一概寬免。此令。

  看官!你想帝製派中的要人,差不多有幾十個,當時遠近聞名,系六君子、十三太保,就是西南各省的要求,也請戮楊度、段芝貴等十三人,以謝天下。乃政府命令,只有八名,如袁乃寬、段芝貴等,均不在列,顯見得政府用心,不過敷衍了事;並且逮捕令下,罪犯均已出京,一個兒都沒有拿著,轉眼間便成懸案;又轉眼間且彼此無罪,仍好出頭,這是中guo近來的弊政,怪不得人心思亂,至今未了呢。慨乎言之。但西南各省諸首領,已是得休便休,不願堅持到底,乃決議撤銷軍務院,由撫軍長唐繼堯、副長岑春煊、政務委員長梁啓超,及撫軍劉顯世、陸榮廷、陳炳焜、呂公望、蔡锷、李烈鈞、戴戡、劉存厚、羅佩金、李鼎新等,一並聯名,布告全guo

  其詞雲:

  帝製禍興,滇黔首義,公理所趨,輿情一致,桂、粵、浙、秦、湘、蜀,相繼仗義,其時因戰禍遷延,未知所屆,獨立各省,前敵各軍,不可無統一機關,爰暫設軍務院,爲對內對外之合議團ti,其組織條

  例第十條規定,本院俟guo務院依法成立時撤銷。今約法guo會,次第恢複,大總統依法繼任,與獨立各

  省最初之宣言,適相符合。雖guo務院之任命,尚未經guo會同意,然當guo會閉會時,元首先任命以俟追

  認,實爲約法所不禁。本軍務院爲力求統一起見,謹于本日宣告撤廢,其撫軍及政務委員長外交專使軍

  事代表,均一並解除。guo家一切政務,靜聽元首政府與guo會主持。爲此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軍務院既宣告撤銷,複將布告原文,電達北京。黎總統與段總理,自然欣慰,當由黎總統即日複電雲:

  承電示撤銷軍院,愛guo之忱,昭然若揭。溯自

  帝製議興,波詭雲谲,輸赀造意,緣法飾非,舉guo皆喑,莫前發難。滇黔首義,薄海從風,合議機關,應時成立,披雲見日,再締共和,則是軍院諸公,大有造于民guo也。項城長逝,責在藐躬,猥承諸公擁

  護之殷,提撕之切,約法guo會,獲慰初心。雖幸免乎愆尤,猶自慚其濡滯,諸公乃主持正論,踐履前

  盟,舉重光之日月,還我guo民,挈百戰之山河,歸諸政府。從此民有常軌,guo無曲師,藩禍不興,鄰

  氛自戢,則是軍院諸公,尤大有造于後世也。共和guo家,匹夫有責,同舟共濟,端賴群材,元洪憂患余生,久夷權位,布yi歸老,于願已償,只以約法所推,責任攸寄,思與諸公左提右挈,宏濟艱難,推誠以結邦交,虛己以從輿論,一日在位,萬民具瞻。

  方今財政拮據,吏治靃靡,內憂外患,紛至沓來,補救之難,百倍疇曩。尚望不我遐棄,相與有成,毋

  以收拾軍隊,爲天職已完,毋以召集guo會,爲人心已定,毋可恢複《約法》,爲遂跻法治,毋以懲辦禍首,爲永絕官邪,率此臨事而懼之心,或收通力合

  作之效,此則元洪早作夜思,願與諸公共勉者也。軍務院既已撤銷,一切善後事宜,仍希隨時電告,共

  籌結束。其有奇材懋績,爲guo賢勞者,並希胪舉事實,借備延攬。元洪印。

  這複電中的大意,是從交際上著筆,並非正式公文。

  至七月二十一日,始頒正式命令道:

  據唐繼堯、岑春煊、梁啓超、劉顯世、陸榮廷、陳炳焜、呂公望、蔡锷、李烈鈞、戴戡、李鼎新、羅佩金、劉存厚等寒日電稱:軍務院已于七月十四日

  宣告撤廢,其撫軍及政務委員長、外交專使、軍事代表均一並解除。guo家一切政務,靜聽元首政府guo

  會主持各等語。慨自改革以來,疊經變故,矩矱不立,喪亂弘多,法紀淩夷,民生塗炭,本大總統繼

  任于危疑震撼之際,遵行元年《約法》,召集guo會,組織責任政府,力崇民意,勉任艱虞。該督軍等顧

  念時危,力闳大義,撤銷軍務院及撫軍等職,納政務于一軌,跻guo勢于大同。義聞仁聲,皦如日月,千秋萬世,爲guo之光。惟念大局雖甯,殷憂未艾,宜如何栽培元氣,收拾人心,永絕亂源,導成法治。補苴罅漏,經緯萬端。來日之難,倍于往昔。所期內

  外在官,各深兢惕,同心協力,感致祥和,以成未竟之功,益鞏無疆之業,本大總統有厚望焉。此令。

  自是南北統一,北京政府算有代表全guo的資格了。惟粵東方面,龍、李交爭,尚且未息,各督軍多承政府意旨,歸咎李烈鈞,隱袒龍濟光,張勳、倪嗣沖專電通告,尤斥李烈鈞違令橫行,請加聲討。無非dang同伐異。政府乃一再電桂,催陸赴粵,陸至此亦不能再延,乃約同省長朱慶瀾,相偕赴任,電告政府,指日啓行。于是黎總統又下令道:

  疊據各方報告,廣東紛擾,禍尤未已,生靈塗

  ……

民國演義第77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77回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