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33 領聖旨太監濫施威 持虎須周知懲刁奴

《康熙大帝》33 領聖旨太監濫施威 持虎須周知懲刁奴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康熙車駕過了喜feng口,已是陽春三月——關內關外雖只隔一座長城,天候地氣卻迥然不同。驿道兩邊早是柳絲吐青、嫩草芳菲。乍從白山黑shui歸來,真有如換天地之感。康熙心中高興,又動了微服私訪的興致,竟下了乘輿,命阿秀的轎在後遠遠跟著,自己和隨從們改扮成行商,在馬上和侍衛們說說笑笑,時而放鷹捕獵,時而遊幸市沽小肆,訪察民風,沿路自有驿站迎送,倒也十分快活。

  這天行至中午,康熙覺得有點餓,在馬上手搭涼棚,見前面有一座鄉村小店,店後臨河,店前靠路,店門兩旁栽著一溜楊柳,一灣碧shui漏瀑東流。店前老槐樹旁的,長竹竿上挑著個幌子,上頭歪歪斜斜寫著兩行字:

  太白聞香下馬來,到此莫問杏花村。

  康熙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問道:“索老三,咱們這是到了哪個地面?”

  不等索額圖答話,店裏一個中年婦人早已滿面春風迎了出來:“爺臺們,您到了三河鎮了!下來歇歇腳,吃一碗三河老酒,一點不誤您走路。我說泰來家的,燙酒,給客人洗塵。叫夥計們把馬牽到後院,用上好的料抖勻了喂!”說著已是福了兩福。衆人看這婦人時,只見她青布寬袍,繡花褲腳下一雙半大不大的腳,纏腳早放,雙袖微挽,露出雪白的裏子來。雖著的農家婦女打扮,看去卻幹淨利落。

  高士奇一邊跟著康熙下馬,將緩繩丟給夥計,一邊笑道:“哦——小橋流shui人家,你這開店的不俗。不過,你這幌子的口氣似乎太大了些,我就不信你家的酒能比得上汾酒。”

  “您老明鑒!只用聞聞就知道,這個味兒甜裏透著醇香,汾河哪來這麼好的shui!爺臺別看我家門面小,這個樣兒的小店我開著二十幾chu呢!一百多年的老字號了,全憑著好酒好景致,客人才有這份雅興!不是我崔氏誇口,我過門來時,祖公公還在,聽他老人家說,幌子上頭這幾個字還是前明正德皇上寫的呢!皇帝老子也是人,好的就得說好!”

  康熙看她手腳不停地忙活,也沒耽誤一句話,不由得笑出聲來:“好一張伶牙俐口!你說正德來你家吃過酒,那你老祖宗沒說他什麼樣兒?”

  老板娘眼瞧著康熙氣度不凡,雍容華貴,曉得這位客人有來頭,一邊忙著布菜,又將煮酒的大銅壺放在燒得旺騰騰的火上,篩著酒回口笑道:“皇帝老子嘛,那派頭還能小了。聽祖公公說,他左手擎的是金元寶,右手拿著銀元寶,騎的毛驢屁gu上搭包裏全是人參,餓了拿出來就吃……”

  話未說完,康熙一行人早已是哄堂大笑。那老板娘卻故作不解地說:“哎,我說的全是真的。皇上嘛,就這個樣兒!”

  康熙捧腹大笑,咳嗽著說:“……好,好!你形容得好,這才是個好皇帝呢!”隨行侍衛們也一個個前仰後合,捂著嘴笑得直不起腰來。

  這邊正在說笑,忽然門外傳來一陣鑼鼓開道之聲。衆人擡頭望去,卻見外邊大道上一乘官轎鳴鑼喝道地走了過去。接著又是四乘小暖轎,看樣子是內眷。前呼後擁地足有五六十人,yise很雜,丫頭、老婆子、師爺、書辦、長隨一大群。後邊又有十幾頭騾子馱著大小箱籠、梳妝臺、畫眉籠子之類雜物,浩浩蕩蕩迤逦西去。康熙以爲必是哪省的道臺上任路過,也不在意。老板娘看著官轎,一眨眼瞧見外邊一個中年男人正下毛驢,只有一個小奴跟著,忙笑道喊:“有客來了——哎,老客!請裏頭坐,又幹淨又敞亮,打個尖兒再趕路啊……”說著便迎了出去。

  那中年人下了驢,命小奴把驢拴在樹上,只對老板娘說了聲:“我們急著趕路,不進去了。燙兩碗酒,來一碟子豆腐幹,在外邊站著吃完就走——”說著,上前扯住了走在官轎最後的伴當,輕聲問道:“喂,兄弟,方才過去的是哪家大人啊?”

  那伴當打量一眼中年人,嗑著瓜子兒,待理不理說道:“新任縣丞,署三河縣令,毛宗堂毛大令!”說罷一搖三擺地去了。

  中年人聽了一怔,半晌才拈須點頭道:“哦——好大的派頭兒啊!”

  康熙不由瞧了那中年人一眼,雖覺有點面熟,卻再想不起幾時曾見過。他心中一震,一個小小的縣令,不過八品頂子,上任居然帶了這麼一大幫牛鬼蛇神!想著不由瞟了明珠一眼。明珠見他突然yin沈了面孔,生怕他當場發作,便大聲道:“一縣之令嘛,百裏侯,還能沒點勢派?”

  那中年人在店外已喝完了酒,遞給老板娘二十個銅子兒,抹了一把嘴冷笑道:“百裏侯?這是只百裏虎,張著血口來吃百姓了!”說著頭也不回地走了。

  武丹在一旁看了半天,已認出了這個中年人,見康熙愣著出神,忙湊近康熙身邊耳語幾句。經武丹這麼提醒,康熙想起來了,此人姓郭,名琇,曾當過一任道臺,因貪贓受到彈劾,數目嘛也不算大,康熙罰他在午門口曬了半天太陽,降三級使用。後來,聽人說過,郭琇深自痛悔,斷了自己的中指,決心痛改前非。就看眼前這模樣,也不像是個貪官了,便轉過臉問明珠:“這個郭琇,派在哪裏當差了?”

  明珠尚未回話,索額圖搶先說了:“回主子,這件事是奴才辦的。按主子的旨意,降了三級,現在順天府當同知,倒是個不用管事的搖頭官兒。”

  康熙沒有再說話,卻把老板娘叫過來問道:“你們這三河縣,有多少人哪?”

  “回客宮爺的話。三河鎮是大碼頭,shui旱兩便,七十二街,三十六行,全鎮足有上十萬人,熱鬧得很哪。”

  “哦,原來是個大去chu。那麼,我問你,這裏捐稅的火耗要多少啊?”

  “嗯——那,小人說不准。反正一個官,一個王法。我在這兒住了十八年了,共換了五任縣令,最多的抽五錢,少的二錢,三錢,只有前任的王太爺要的最少,抽一錢八。可惜他父qin死了,報了丁憂回家去了。這不,新來的大爺剛過去,還沒上任呢,誰知道他要多少呢?唉,反正,三河縣是個福地。寶地,隨他們的便,使勁刮吧!”

  火耗銀子的事,咱們在第二卷裏說過,地方官向百姓征稅,百姓們交的自然是散碎銀子,收上來之後,要經火溶化,鑄成大錠的銀子。一經火,就要有消耗,但消耗多少,可就看縣官清不清了。一句話,清官要的少,貪官要的多。反正,他說,化一兩銀子要消耗五錢,那你要交十兩的稅就變成十五兩了。他要說,只消耗了一錢、二錢,那麼十兩的稅就只需交十一、十二兩。一個縣的稅金,每年成千累萬,每兩多加那麼兩三錢,這縣官可就肥了!康熙剛才問老板娘這事,就是爲的考察吏治,看三河縣的官是怎麼當的。聽老板娘這麼一說,康熙也就明白了,站起身來說:“好啊,真不愧福地、寶地,酒也佳,菜也好。高士奇,你來會賬,咱……

康熙大帝33 領聖旨太監濫施威 持虎須周知懲刁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33 領聖旨太監濫施威 持虎須周知懲刁奴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