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32 康熙帝私訪駱馬鎮 歐陽宏縱論紅項戴

《康熙大帝》32 康熙帝私訪駱馬鎮 歐陽宏縱論紅項戴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這次康熙皇上南巡,和以往幾次,可大不一樣了。要簡單他說嘛只消一句話,他是爲了散心解悶的。太子、阿哥們鬧了幾年,他拼上老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亂子壓了下去,讓太子重新複位,現在朝政安定了,他不該出來消散一下嗎?可是,這事又不那麼簡單。康熙當了幾十年的皇上,如今老了,人一老,就不像年輕人那樣,拿得起,放得下,三個飽,一個倒,什麼都不想。他心裏裝著的事太多了。他想趁著這次南巡,訪一訪民間疾苦,查一查官員政績,安定一下江南民心。他老了,現在不來,以後恐怕想來也來不成了。此外,康熙心中暗藏著一個打算,他要借此機會試一試太子胤礽,看他是不是真的悔過自新了,是不是有能力接下這錦繡江山。所以,臨行之前,康熙放了風,留下太子監guo,除非軍情大事要飛馬奏報之外,其余日常朝政,統統由太子全權chu置。說白了,他這次大撤手地放開讓太子去幹,就是爲了求得個放心。

  有了這個想法,一上路,康熙便擺出了悠哉遊哉的架勢,過五臺、登泰山,然後棄車乘舟,沿河南下。這一天,來到了駱馬湖鎮外。康熙皇上想起,當年第一次南巡時,就是在這裏,收伏了江洋大盜劉鐵成。那天夜裏,阿秀的義母韓劉氏,一張利口,硬是說得劉鐵成俯首稱臣。唉,轉眼間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劉鐵成,已是禦前忠心耿耿的侍衛了。康熙皇上越想越興奮,他把張廷玉從後邊船上叫過來,指著遠chu岸邊的人群說:

  “廷玉,看見了嗎?那岸上黑壓壓的全是人。朕估摸著,大概是這裏的地方官、河運總督他們來迎駕的,朕不耐煩這些俗套,走,咱們換了便yi,從這兒悄悄下船,到鎮上去走走如何?”

  張廷玉是個謹慎人,他可不敢接這個差事,忙說:“聖上,臣後生晚輩,沒能趕上聖駕當年微服外出的奇遇。進宮之後,不斷聽人說,皇上曾經單身闖過鳌拜府,進過吳應熊的家,在山西的沙河堡險些遇刺,在這個駱馬湖鎮上又逢凶化吉。可這都是往事了,如今聖上年事已高,雖然真命天子有神靈保護,但不宜再犯險履難,微服出訪。”

  康熙一聽這話就笑了起來:“哈……廷玉呀,你真是個書呆子。朕一生以百姓爲社稷之本,無論何時何地,從不作踐黎民。哪有那麼多的人要加害于朕呢?走,就這麼定了。”

  康熙立刻命隨侍的太監,取來便yi,讓張廷玉、劉鐵成也換上了,三人下了龍舟,一路說說笑笑,向駱馬湖鎮子走了過去。一上岸,康熙就顯得特別的開心。他瞅了一眼張廷玉笑著說:

  “廷玉,瞧你這身打扮,要說是個買賣人吧,卻一臉的書生氣;要說是趕考的呢,卻又向南走。倒不如鐵成,像個老實巴腳的隨從。”

  張廷玉低頭一看也笑了:“主子,奴才這是去南京趕考嘛。哎,鎮子快到了,鐵成,你要多加小心哪!”

  劉鐵成舊地重回,感慨萬千。不是那年皇上南巡,不是他湊巧在那天晚上,帶兵闖進駱馬湖鎮,而且驚了聖駕,他能有今天嗎?聽了張廷玉的話,他笑了一下說:

  “張大人,您放心。這駱馬湖是我劉鐵成當shui匪時的老窩。如今天下太平,沒有強盜,今兒個,不碰上什麼事倒也罷了,萬一有個毛賊什麼的,不用擡主子的旗號,提一句當年的劉大疤拉,就得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狼狽逃竄。”

  康熙聽他說得直率,不由得開懷大笑。這時,已經來到鎮于上。康熙放眼一看,這鎮子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河運暢通,似乎比從前熱鬧了一些,人也多了。張廷玉、劉鐵成一左一右護著康熙,在集市上隨便走著。康熙不時停下腳來、問問老農莊稼長勢、收成好壞,向買賣人打聽一下行情。碰上個老者,康熙還要問問他們,地方官員是不是愛民、清廉,賦稅重不重,火耗銀子加了多少。張廷玉不由得暗自贊佩:嗯,平日說,皇上憐老惜貧,愛民如子,今兒,我可qin眼看到了。要不說透,准能認出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竟是主宰天下的皇帝呢。

  來到十字街頭,康熙一眼瞟見,這裏有一座茶館,背河臨街,裏面人聲喧嚷,熱鬧非凡。嗯,聽聽這泡茶館的人們都說些什麼。他拉了一下張廷玉,擡腳向茶館裏走去。

  茶館掌櫃的,早看見這三位穿著樸素卻氣度不凡的客人了,連忙迎上來打招呼:

  “喲,三位老客駕到,快,裏面有請。今兒個爺們來巧了。皇上南巡,龍舟要經過鎮子邊上。您瞧,我這靠窗戶的地方,還留著一張桌子呢。請爺到這邊坐,待會兒,龍舟過的時候,不用挨擠了。要是咱們有福,說不定還能見到皇上呢。請,爺這邊請。”

  茶館掌櫃一邊唠叨,一邊手腳麻利地擦了桌子,又獻上三杯香茶,幾樣時鮮點心。康熙居中坐了,又示意讓張廷玉、劉鐵成也坐了。當然,要按規矩,他倆是得站著侍候的。可這是微服私訪啊,一人坐著,兩人侍立,那不露餡了嗎。劉鐵成坐是坐了,可是卻臉沖著外邊,警惕地注視著茶館裏的一切動靜。

  茶館裏雖然各se人等都有,說話也各有各的題目,但康熙很決就聽出來了,今兒的議論中心,是皇上駕到的事。離皇上最近的一張桌上,擠著七八個人,在聽一位老者發議論:

  “咳,皇上南巡,到chu都有人接駕、送駕,這沒有什麼希罕的。你們剛才說,河督府的豐大帥也來了,幾十名官員中,數他官大,還有紅頂子呢。其實,你們不知,這紅頂子的講究可多了,有正紅、血紅、箋紅、銀紅、喜紅、老紅,各se名目,這裏面學問大了。”

  康熙一聽這話,來了興致:嗯,按本朝官製,三品以上大員,才能在帽子上加戴紅寶石的頂子,可只是按官職不同,有大有小罷了,怎麼又出來這麼多名目呢?他把那說話的老者一打量,差點笑出聲來。怎麼了?這人的長相太讓人看不上了。五十多歲的年紀,幹巴黑瘦,尖嘴猴腮,長著兩撇稀稀疏疏的老鼠胡須,隨著他說話,那胡子還上下亂顫,可是,兩只三角眼裏射出的卻是炯炯有神的光芒。圍著他坐的幾個人,也聽得入神了,紛紛要求:“哎,歐陽先生,您老見多識廣,就給咱批講批講如何?”

  “好好好,老夫就說說這紅頂子的不同來曆:先說正紅,這是正經八本靠著打江山的戰功或者是治理地方的政績,硬掙來的。銀紅嘛,顧名思義是拿錢買的。箋紅呢,也好說,箋,是寫信用的信箋的那個箋字,不用問,是投了哪位大老爺的面子,大老爺一高興,一封薦書,送到部裏,委派一個美差,戴上了紅頂子。”

  歐陽先生剛說到這兒,就有人cha言了:“哎,我說歐陽兄,如果立了戰功,戴上紅頂子叫正紅,那血紅又該怎麼講呢?”

  “哎——那可……

康熙大帝32 康熙帝私訪駱馬鎮 歐陽宏縱論紅項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32 康熙帝私訪駱馬鎮 歐陽宏縱論紅項戴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