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康熙大帝>03 金和尚叢冢夢黃粱 高士寄韓府薦自身

《康熙大帝》03 金和尚叢冢夢黃粱 高士寄韓府薦自身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康熙皇帝又打又拉,製服了葛爾丹的使臣格隆,又派太監帶著格隆去領賞,這才轉過身來,收斂了笑容,心事沈重地對衆大臣們說:“格隆不難對付,對付葛爾丹才難辦呢!此人志大力強,不可輕視。只可惜我們這邊事情沒完,騰不出手來chu置啊!”因見上書房文印主事何桂柱抱著一疊文書進來,便道:“有什麼急報文書?你去照照鏡子,瞧瞧你那埋汰模樣!好歹也是六品官兒了,照舊還是個店老板氣質!”

  衆人這才細瞧,只見何桂柱褂子也沒穿,袍子皺巴巴的,yi領一邊掖著,一邊翻著,上頭一層油泥,好像凍得傷了風,眼睛鼻子揉得通紅,一副狼狽樣。只明珠知道是他的夫人病了,忙得無心整治,忍不住咧嘴一笑。

  “回主子的話——啊嚏!奴才走半道兒上,因見雨打shi了文書封包,只好tuo了褂子包上——裏頭是部議過的奏章,還有一份是河南巡撫六百裏加急遞進來的。禦史余guo柱參劾花園口河道彭學仁的折子也包在裏頭。”

  一句話提醒了康熙。他拆了封包,一邊說:“傳彭學仁進來——何桂柱,你知道tuo褂子包奏章,很識大ti嘛!朕是說你的氣質,和十七年前頭一次見你時毫無二致。君子小人本無鴻溝,你不讀書不養氣,一輩子休想tuo胎換骨!原想擡舉你放出去做個道臺,你這德xing樣,成嗎?”

  何桂柱抹了一把汗,賠笑道:“萬歲爺教訓的極是!奴才這賤xing兒,蛇蛇蠍蠍的不成ti統。奴才是得多念點文章!”

  康熙沒再理會他,把文書封包打開了。上邊第一份就是禦史余guo柱參劾花園口河道彭學仁的折子。裏邊說黃河花園口決堤,鄭州知府同知兩個人全都葬身于洪shui之中,只有河道彭學仁逃出來了。余guo柱說彭學仁擅離職守釀成大禍,請皇上嚴加懲治。

  放下這份折子,康熙又拿起來一份,這份是河南巡撫保奏清江知縣于成龍的折子。康熙一邊看一邊皺起了眉頭,因爲昨天晚上,康熙看了江南總督葛禮彈劾于成龍的折子。當時,十分惱火,一個小小縣令竟敢私自動用庫糧,這還得了。本想立刻下旨嚴辦,可又一想,覺得不太要緊,又看了方皓之的奏折,康熙心裏才明白,馬上又有了新的想法。

  “百姓們是爲于成龍請命的。看來……于成龍是個難得的清官呀!”

  明珠叫了一聲,正要說話,康熙擺擺手止住了他,接著說:“你不可再說于成龍的壞話。本應獎勵,朕卻……”說罷一言不發,竟背著手踱出了殿外。

  彭學仁已進來一會了,因未奉旨不敢擅入,跪在shi漉漉的丹墀下,見康熙出來,忙叩頭說道:“罪臣彭學仁叩見萬歲!”

  “嗯!”康熙愣了一下,冷笑道:“你就叫彭學仁?在外頭你跪了半日,挨凍了,這樣滋味可好受?”

  彭學仁叩著響頭,喑啞著嗓子答道:“比之百萬生靈爲洪shui吞噬,奴才不敢言冷。”

  “哼!原來你竟是位好官,還記得天下生靈!朕問你,鄭州知府、同知他們如今在何chu?”

  “他們……都死了……”

  “你怎麼活出來了?哦,朕明白了,因爲你是河工上的,所以洪shui給你留了情面!”

  “回萬歲的話……當時大shui漫堤,知府黃進才,同知馬鑫投河自盡。我們三人約定由奴才進京來向皇上奏明,並請旨領死。後來全堤崩陷,奴才因略識shuixing,沖下去六十余裏才爬上來……”

  康熙的心不禁一沈,彭學仁說的這些情況在余guo柱參本上卻沒有,稍停一下又問:“當時有幾chu決口?”

  彭學仁擡頭想了想,回道:“先是六chu,五chu都堵上了,奴才們在最大一chu,眼看就要合龍,可是因沙包用完,功虧一篑。否則……全完了,全完了啊,我的主子!”說到這兒,他的淚shui奪眶而出,卻不敢放聲痛哭,只壓著嗓子嗚咽。

  康熙聽著心裏不禁有點發痛:連沙包都不夠用,能怪河道不肯出力嗎。“你下去吧!朕已令安徽巡撫靳輔出任治河總督,你到他幕下辦差去吧!”

  “是,臣謹遵聖谕。”說完出去了。

  康熙轉身回殿,撫著剛留起來的短須對熊賜履道:“山東巡撫叫于成龍,清江縣令也叫于成龍。他們是不是一家?”熊賜履不知道,管著吏部的索額圖說道:“是同族兄弟。”

  “哦,哥倆叫一個名字,有意思。明發诏旨:小于成龍晉升爲甯波知府。葛禮的本子要嚴加駁斥!”

  康熙說完見衆人愕然相顧,問道:“怎麼,你們不明白是嗎?昨晚朕看了葛禮的本子,也是氣得無可奈何。今天又看了方皓之的保本,還是方某說得對!據此案,清江爲shui所困,十幾萬饑民困餓城中。于成龍是全城的父母官,能坐看積糧如山而餓死子民嗎?此謂之仁而清;暫調朝廷存糧,赈濟災民,此謂之忠而明;遵母之命,抗權勢亂令,此謂之孝而直;賢母良臣集于一門,當然應加褒揚,葛禮反而嚴參,實屬昏愦之極!”康熙心事沈重地看了看天,長歎一聲說道:“久雨必晴,好歹天快晴了吧!此時晴了,今年秋糧就有指望了……”

  康熙盼天晴,有人卻在詛咒天晴。他就是康熙十二年臘月在京師聚衆謀反,事敗逃亡出來的假朱三太子楊起隆。當年他用二百多條xing命換得他孤身出京,原指望能再整旗鼓與朝廷周旋,不料至今夙願難償。心中的苦、氣、恨,像火一樣燒得他禿了頂,便索xing用重金購買度牒出了家,當了和尚,人們都叫他金和尚。如今,他在邯鄲城北叢冢鎮的天王廟已隱藏了整整五年。

  東邊與叢冢遙遙相對的便是有名的黃粱夢鎮。無論叢冢還是黃粱夢,兩個名字對他金和尚來說都極不吉利,叢冢,顧名思義,是一片荒墳,黃粱美夢更是一場空。照迷信的說法,楊起隆在這裏做上一枕黃粱夢,醒來卻被送進了墳墓,多倒黴呀!但楊起隆卻並不在乎。一來,在直隸。山東所經營的各chu香堂已被朝廷消滅殆盡,他又不願進微山湖投靠shui匪劉鐵成;二來他覺得這地名兒能時常提醒自己,就算是臥薪嘗膽吧,有點像帶刺兒的花,只要一伸手去撫摸便紮得出血,勾起他對悲酸往事的回憶。他在這裏住得很安定,在這中原人煙稠密之地,任誰也想不到這個其貌不揚的金和尚曾做過擁有二百萬弟子,叱咤一時的“鍾三郎”香堂總領,是朝廷嚴旨緝拿的“僞朱三太子。”

  此時,已經入更,金和尚正坐在廟前的石階上,望著滿天星鬥想自己的心事,他心中暗暗發狠,老天爺呀老天爺,你爲什麼不晝夜不停地下上三年大暴雨,來個洪shui世界,讓九州陸沈,大地翻轉,即使把自己淹死在內,也心甘情願。

  其實楊起隆並不愁吃、愁穿,他手裏有錢。當年,湖南送往京城的六十萬兩軍饷,被他原封不動地劫了下來,就埋在離天王廟不遠的一棵老桑……

康熙大帝03 金和尚叢冢夢黃粱 高士寄韓府薦自身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03 金和尚叢冢夢黃粱 高士寄韓府薦自身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