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高其倬這張牙舞爪的問話,謝濟世只是冷冷他說了一句:“不知道。”
“你參劾田文鏡之事有也沒有?!”高其倬厲言厲地問。
謝濟世仍然平靜地說:“有的。那還是去年五月間的事。怎麼,我不能參他嗎?”
此言一出,就把高其倬頂得死死的。謝濟世雖然官職只有四品,可他當過言官、禦史。他當然有參奏之權,就是皇上問到這裏他也用不著回避。高其倬也很聰明,馬上口風一轉說:“你當然是可以參他,但不能挾帶私意。我問你,是誰指使你這樣做的?”
“我受的是孔孟的指使!”謝濟世不慌不忙地說:“我自幼束發受教,循的就是孔孟之道。千古以下,哪有田文鏡這樣不尊孔孟的酷吏?他不受正人的參劾,才真真是一大怪事呢。”
他這番話一出口,更引起堂上堂下的一片竊竊私議。孫嘉淦剛才看到審訊李绂時,那一問一答如同兒戲的情景,他早就坐不住了。此刻,聽到謝濟世這回答,便立刻想到:嗯,好樣的,不愧禦史的本份!從前我怎麼就沒有發現他這個人才呢?正在胡思亂想時,就聽高其倬冷笑一聲說:“哼,你好大的口氣呀。你只不過是讀了幾本經史,會作幾篇八文,就值得你這樣神氣,竟敢自稱是孔孟的受教門生?”
謝濟世立刻就反相譏,他從容不迫地說:“我從來也沒說過自己是孔孟的門生。你在上邊問,我在下邊答,又怎能不說自己是受教于孔盂?至于我的學問,不在此案之中。你除了看風
說堪輿外別無所長,我們也自然就說不到一起了。”
“你放肆,大膽!要知道,本部堂是有權動刑置你的!”
“宣揚孔盂之道乃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事,何來的放肆?我自幼受聖賢之教,入仕以來,既講學,也著書。《古本大學注》、《中庸疏》都是我的拙作。我只知道事君以忠,而見不攻則是佞臣所爲。”
高其倬大怒了。他這一生最得意的就是堪輿學,可卻被謝濟世說得一文不值,簡直就成了下九流,他能忍下這口氣嗎?他用力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大刑侍候!”
“紮!”
這些大理寺的衙役們,早就等得著急了。聽上邊一聲令下,立刻就把一副柞木夾棍“咣”地一聲,扔在了下邊,眼睜睜地等著高其倬下令行刑。高其倬卻突然覺得不大妥當,可話已出口又怎能更改?自己的臉面,大理寺卿的官,還要不要了?他又怎麼能下得了這臺階呢?盧從周心裏有些不忍,也把堂木一拍喝道:“謝濟世,你是招也不招?”一邊站著的衙役們對這一套早就明白了,也跟著起哄,大聲喝叫著:“快招,快招,快招!”
謝濟世絕望地向弘時和孫嘉淦看了一眼,突然他大放悲聲:“聖祖爺呀,您看到了嗎?他們就是這樣糟踏您苦苦創建的基業呀!好,你們打吧,使勁兒地打吧。聖祖爺,您快睜開眼來看一下吧……”
他這麼一喊還真是有用。因爲雍正即位之初,就曾經宣示過,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一提到聖祖皇帝的廟號,所有的官員,都不能坐著,而必須起立敬聽。孫嘉淦頭一個先站了起來,弘時也站起來了,那麼,高其倬和盧從周敢不起身嗎?滿堂的衙役們,不知道這規矩,見上坐的老爺們全都站起來了,竟被弄得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了。
謝濟世還不肯罷休,他一口一個“聖祖爺”地叫著,也順便訴說著自己的苦情:“聖祖爺,您剛剛過世,他們就忘記了您的教導……您的《聖武記》,是用了您畢生的心血才寫成的,可如今的大臣們卻把您的教誨全都抛到一邊去了……您說過:‘非聖者即爲乖謬之臣,雖有才而不能用;言利者即是導主忘義,雖聚斂有法亦爲佞幸’。可聖祖爺言猶在耳,他們卻不管不顧了。聖祖爺請您看看,田文鏡難道不是言利而導主忘義之徒嗎?高其倬不是非聖乖謬的小人嗎?如今他正高坐在廟堂之上,來審我這個癡迂的書生。聖祖爺,您開開恩,再看他們一眼吧,這些人能算得上正人君子嗎……”
也真虧了謝濟世的好記,他竟能把康熙皇帝所著的那本《聖武記》中《辨
識忠》篇裏的論斷,背得一字不差,暢如流
行雲。罵得滿朝文武竟然沒了一個好人,都成了一些捏造祥瑞,欺瞞當令,假冒政績,玩弄手段的人。孫嘉淦聽得出了一身冷汗,而高其倬則是怒不可遏了。好容易才等到一個話縫,他急急忙忙地就下了命令:“給我動刑,看他招也不招!”
下邊的衙役們看堂上這些大員,一會兒坐下,一會兒又站起的樣子十分好笑,又不敢笑出聲來。聽見堂上一聲怒喝,才連忙收神,走上前去,極其熟練地將謝濟世上了夾棍。稍稍一收,謝濟世這個文弱書生哪能招架得往啊。他大叫一聲:“聖祖爺呀……”就昏死了過去。堂上坐著的人,聽他又叫到了“聖祖爺”,也只好重新再站起來。
孫嘉淦看不下去了,他推開書案,起身向高其倬等一揖說:“下官告辭,我要回去寫本,保住這幾個人!”說完,又對弘時一躬,便拂袖而去。
弘時連忙趕了出來對孫嘉淦說:“我是最知道你這脾氣的。我勸你從容一點,別急著動筆。皇上這些天心不好,請多多注意。”
孫嘉淦頭也不回地答道:“謝三爺關照。這明明是文字獄,我身爲禦史,豈能坐視!就不爲這案子,我也要去見皇上的。看著皇上的臉說話,還能算是言官嗎?”
這邊審得熱鬧,養蜂夾道裏,卻另是一番情景。弘曆和李衛這兩個人,正在和曾靜、張熙對話呢。曾靜在那天夜裏,突然被闖進家裏的兵丁們包圍並逮捕。開始時,他還不明白究竟是爲了什麼事情。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張熙出了事並且連累了他,就知道自己是必死無疑了。湖南巡撫因爲自己的治下出了大逆造反的案子,受到降兩級留任的分。他一怒之下,根本就不提審曾靜,卻是每天打上二十小板,再灌他一大碗涼
。四天下來,曾靜這位老夫子就渾身上下無
不是傷痕,又腹瀉不止了。這樣又過了不知幾天,張熙也從青海解到了四川。聖命來到,讓俞鴻圖交任赴京,另委要差,順途把曾張二人押解到京。等俞鴻圖來到湖南時,曾靜已瘦得像一把幹柴了。
俞鴻圖真不愧是個幹練的官員,他一接手這案子,便把曾靜和張熙關到了一座牢房,任他們師徒二人去相互攀咬,相互埋怨。第二天,他自帶著醫生來爲曾靜診脈看病。他放下藩臺的架子,
自安排
食,
手灌湯喂葯,一直到押解起程之時,也沒有一句話提到案子。一路上,他更是關懷備至。他不讓兵丁們穿號服,卻叫他們扮成了長隨,跟在他們的後邊。他和曾靜張熙同坐一車,還常常和他們談詩論畫,評論棋藝。時間……
雍正皇帝131 堪輿家惱怒濫用刑 寶親玉和顔問曾靜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