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雍正皇帝35 太後薨京師釀動亂 皇帝樂軍報暖人心上一小節]那時再動手也還不遲嘛。”
“不行,不行。哪能拖到十天呢?最多也不能過了太後的‘斷七’。這樣吧,我給你六天,不能再長了。你要知道,幾天之內,外官們,像李衛等人全都趕到了。那時你封了城門,他們就敢在外邊硬闖,就敢鬧一個天下大亂!舅舅,你明白嗎?”
隆科多當然有他的打算,其實,十四爺允禵又何嘗沒有自己的想法?他壓根就不相信老八私下裏和他說的話!什麼鬧成以後,“輔佐十四弟登上大寶”,說得好聽,一旦得勢,你八哥要不第一個搶皇位,把我的眼睛挖了!可是,現在是大家正要合力掀掉雍正的寶座,這些話老十四是萬萬不肯說穿的。他看了看隆科多說:“舅舅,你剛才說得很對,豐臺大營一定要拿到我們手中,至少也要讓那裏守著中立,我們才能得手。八爺的門人中有個叫劉守田的就在豐臺當參將,你找個理由把他換過來不就行了嘛。”
八爺莊重地說:“對,就這樣辦!老隆啊,我告訴你,無論豐臺的事情進行得如何,我們這次也一定要幹起來。見事而疑,無定見,是幹不成大事的。你是上書房唯一的一位滿大臣,可這回太後的事不讓你來掌總,這就是一個不吉之兆!老四猜忌苛刻,可能已經疑到了你。一旦到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那一天,你就是悔斷了腸子也晚了。舅舅,你要當即立斷啊!”
隆科多再三斟酌,還是顧慮重重:“八爺,我不是不敢,確實是心裏不踏實。就算我們在北京幹成了,年羹堯如果帶著他的二十萬軍馬殺回來勤王,誰又能擋得住他?”
“哈哈哈哈,老舅,你太多慮了!”允禵笑著說,“老九現就在年某軍中,他是吃幹飯的嗎?再說,西疆的軍隊都是我十四爺大將軍王的老部下,連我都不能把軍隊帶回來,年羹堯一個包奴才,他有多大的號召力?你只管把心放到肚子裏好了,我敢說,一旦這裏得手,頭一個上表給新皇上請安的,不是別人,定是年羹堯!”
老八見隆科多的眉頭舒展了,也笑著說:“好了,好了,就這樣說定吧,老隆你馬上回去准備。好在我們見面方便,假如有什麼變化,馬上收斂也還來得及。”
隆科多走了以後,允禵對老八說:“八哥,你要小心,隆科多恐怕靠不住。不過,年羹堯已經在西甯得手了,你知道嗎?”
者八詭谲地一笑說:“我知道是你扣下了刑年的奏折。你扣得對,現在不能讓老四得到這個消息。邸報一出,人心穩定,我們的事就不好辦了。好在隆科多的事,是我們叫他自己去辦的,他辦成了當然好,辦不成也抓不住你我的一點把柄,就叫他自己坐蠟好了。”
允禵看了一眼這位足智多謀的八哥,兩人四目相對、都不由得放聲大笑。
可是,他們並不能笑得太久,六宮總管太監李德全來傳旨,命允禩和允禵兩人即刻進宮,爲死去的老太後守靈。聽見這一聲旨意,他們簡直要驚呆了。允禩吩咐府裏的人:“去,取五十兩黃金來,賞給李公公。”李德全謝了賞,允禩就問,“老李,你這麼大歲數了,還深更半夜地來回跑,爲的就是傳我和十四弟嗎?”
“哪兒呀,所有的爺全進去了,都在慈甯宮前守靈。靈棚已經搭好,共分四,每五位爺在一個靈棚裏。茶
、飯食也都預備下了,爺只管放心好了。前頭給先帝爺守靈時是在乾清宮的,可如今太後又去了,慈甯宮的地方太小,爺們可怎麼受啊。這不,方先生出了個主意,讓多搭幾
靈棚,免得爺們委屈。眼看著天就要下雪了,不在靈棚裏怎麼守孝啊?這也是萬歲
恤爺們的一片心意。二位爺,奴才走了,你們也該進去了。”
李德全老了,說話絮叨,可這正是允禩他們要得到的消息。這一下,剛剛商量好的事就辦不成了。一座靈棚裏只能坐五個人,別說他倆分在兩了,就是同在一
靈棚裏,也不能老是嘀嘀咕咕地說謀逆造反的話吧。允禵罵了一句:“方苞這個狗娘養的,早晚我碎剮了他!”
老八卻還鎮靜:“不怕,就看隆科多辦事能力如何了。進去後,咱們一個時辰出來方便一次,他管得再寬,還能不讓人出來透透風?”
此時此刻,雍正皇上那裏也同樣是燈火通明,擺出了要通宵達旦以應付事變的架勢,雍正和方苞以及文覺和尚也正在緊張地計議著。太後的突然薨逝,對雍正這位皇帝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當然,死了老子娘他也悲痛,可是,娘一死,他頭上戴著的金箍咒也就不解自開了。過去,不管他想辦什麼事,都要想想太後會不會反對,都得顧及太後的情面。今日之後,他這個皇帝就能當得有滋有味,他的話都將貨真價實的成爲金科玉律,再也沒人說三道四了。所以,現在的雍正皇上,雖然也是披麻帶孝,雖然也是在爲太後守靈,可是,他的眉宇之間,卻透露著難以掩飾的愉悅和輕松,甚至還有點亢奮。他今天之所以這樣高興,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剛剛接到軍報,羅布藏丹增的十萬大軍全部被擒!這個消息來得正是時候,好像給他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一樣,使他無法抑製那激動的心情。他差點就失聲大笑了,可是突然又想到自己還是個孝子,口氣一轉,嘴裏沒有說出的話就變樣了:“母後啊……你爲什麼這樣早就離開了兒子?你晚走一日,也可以給聖祖爺帶去這個喜信了……”
文覺是皇上的替身和尚,也是在青海塔爾寺剃度出家的。他想想捷報上的那些話,卻不免心中難過:“這一仗打得雖好,可畢竟是殺生太多,青海省恐怕沒有十年是難得恢複元氣了。還有一點,年羹堯萬萬不該爲打這一仗和嶽鍾麒鬧僵,善後之事,又何其難也。”文覺看看雍正那閃爍不定的目光又說,“嶽鍾麒帶兵進駐松潘,與年從甘肅調來的兵統屬不一,互相爭功,幾乎鬧到劍拔弩張的地步。賊酋羅布從而得以乘機逃逸,爲明春草肥足之時的反撲留下了隱患。這件事年羹堯無論怎麼說,也難辭其咎。更何況九爺在軍中甚得人心,萬一有挑撥離間之事發生,就可能釀成大禍,萬歲可不能掉以輕心哪!”
雍正聽文覺說得有理,也不能不有些憂郁:“唉,年羹堯此人就是這個毛病,恃才傲物,不能與人平等相。這些朕都知道,可這比起他在青海的勝利來,畢竟是小事。朕懸得老高老高的心,終于能放下了。哎?方先生,你怎麼總不說話呀?”
方苞正襟危坐,正在埋頭苦思,聽見皇上問他,才擡起頭來說:“我以爲萬歲的見解是對的,舉大事應當不計小節。我正在想著兩件事,這兩件事都有點讓人費解:按常理推斷,青海大勝,年羹堯一定會立刻向朝廷報捷的,可是至今他那裏卻是只字不見。如果沒有蘭州將軍呈來的密折,主上大概還不會知道。此事細細想來,說它是咄咄怪事,恐怕也不爲過吧。”
文覺說:“哎,這事不奇怪。仗剛打完,戰場要清理,軍俘要置,事情多著哪!再不然就是年羹堯另有新的舉措,還沒來得及奏明朝廷……”
“不不不,絕不可能!這不是年羹堯的秉。”方苞斷然否定,“再說,嶽鍾麒既然和年羹堯合力參戰,他也該有折子來嘛。還有一件耐人尋味的事,我剛才從暢春園來的路上,聽我的書僮說,北京城裏滿街都在哄傳一個消息,有人說年羹堯兵敗戰死,也有人說他已經自殺了!”
雍正一驚,忙問:“你的意思是說……”
“軍報早就來到,只是被人扣下了!”
“那,謠言又是怎麼回事??”
“謠言是可以殺人的!”
方苞一語中的,雍正呆在那裏了……
……《雍正皇帝》35 太後薨京師釀動亂 皇帝樂軍報暖人心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36 防事變調兵保皇位 爭功勞不惜當屠夫”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