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不是說後天……您這樣匆忙,連大駕也來不及准備呀。”
“告訴你,朕這次出行,是微服前往。那個‘大駕’,朕才不去坐哪!坐到裏面,除了聽一些阿談奉承的話之外,還能有什麼呢?大駕是空的,它先去五臺山,再去泰山,最後去河南,朕就在那裏乘‘大駕’回京。你聽清楚了嗎?”
“紮。臣弟明白!”
田文鏡真是交上了好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連升三級,當上了河南巡撫。原來他的頂頭上司們,現在都成了他的部僚,鬧得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和他們見面。更讓田文鏡頭疼的,是開封城外躺著的這一條千年黃河。它利害兼備,禍福並存。康熙二十六年,黃破堤,開封城外
深三丈,城內也有丈余。大
一來,誰也端不起架子了,無論官紳百姓,也無論身份貴賤,全都露宿在城頭,等待救援。那一年,連淹帶凍,加上
災過去之後爆發的瘟疫,城裏城外,死了七八千人!康熙一道聖旨頒下,巡撫發往軍前效力,知府則賜了自盡。眼看就到了桃花汛,田文鏡就在這時接任河南巡撫,他心裏的緊張是一言難盡的。他就是有一肚子的抱負,要改革舊的賦稅製度,要清冤獄,要刷新吏治,甚至要成爲一個朝野爭誇的名巡撫,現在也都得往後放放。他得想辦法不讓河堤決口,他得想法保住這一方生靈。剛剛接到皇上的朱批,那上面雖然沒有明說,可是,口氣裏似乎透出,皇上將要來河南視察。田文鏡就更是不安,更是要把黃河的事當作第一要務。
現在田文鏡當了巡撫,身邊的人也多了。光是師爺,他就請了四位。這四位都是有名的紹興師爺,兩個管刑名,兩個管錢糧,每人每年三百兩束修。這還不算那位邬思道,邬先生。他只管爲自己起草奏折,可他要的銀子卻是每年五千兩。田文鏡升任巡撫,他的身價跟著上漲,一年就是八千兩,一人就頂別人的二十多倍!別說其他的師爺看不慣,想不通,就連田文鏡目己,只要想起這事來,也是一腦門子的火。可偏偏這個邬思道又是李衛薦給他的,這李衛又是皇上跟前的大紅人,在怡王十三爺那裏更是吃得開。田文鏡不敢得罪李衛,他知道李衛這小子不大好惹;再加上這個邬思道替他田某寫的奏折,上一本准一本,隔三差五的還能讓皇上給來條朱批,批語上寫的也都是勉勵的話。要不是這樣,田文鏡早就想找邬思道一個差錯,打發這個每日只知醇酒婦人的邬瘸子走路了。
眼下,田文鏡顧不上邬思道,他得趕快想法子弄錢,弄了錢就趕快用到河工上。這天兒已到了五月,去年冬天甘陝雪大,今春黃河的桃花汛就來得早,黃一來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田文鏡下了他就任巡撫以來的第一道手令,要藩司衙門馬上撥出一百萬兩銀子來,征用民工,加固河堤。那知,藩司衙門卻老老實實地頂了回來。說河南藩庫共存有銀子三百九十萬兩,其中,一百萬交付軍用;五十萬交山東救災;一百三十萬給李衛購買漕糧。滿打滿算,還剩下三十九萬兩,現在暫交巡撫衙門使用。待大軍凱旋時,所需用銀,望田大人妥善安排。這就是說,年羹堯回京所要的錢,要他田文鏡自行籌措。那回禀折子寫得頭頭是道,還特別注明了,這都是奉了廉
王和怡
王的命令行事的。言下之意是,你田大人要是不同意,你就去找他們二位王爺商量。
田文鏡一見這回文,氣得直打哆嗦。可氣也不行啊,藩司衙門和巡撫衙門雖是上下級,實際上卻只差半級,田文鏡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再說這位通政使,還是八王爺跟前的紅人車銘。論根基,論資曆都比田文鏡高。田文鏡越級上爬,一下子就升了上來,人家也根本沒把他這個巡撫看在眼裏。田文鏡左思右想沒有辦法,只好把幾位師爺請來共同商量。
“各位,這事既然已到眉睫,我們得趕快想法子,不能再拖了。”田文鏡先開口說話了,“今年桃花汛來的時候,蘭考就淹得一塌糊塗,前任的巡撫爲此還吃了挂落。桃花汛的量更大,萬歲爺還要在這時視察河防。我個人前途事小,萬一聖駕出了事,就是把我剁成泥,也難向天下交代。請幾位老先生暢敘己見,有什麼好法子,就說出來,大家集思廣議嘛。”
田文鏡說得很誠摯,也很懇切,他的話感動了幾位師爺。他們看看這位東翁,也真是讓人可憐。這些日子以來,他白天視察河工,回來還要到張羅籌錢的事,累得他又黑又瘦。平日多神氣的一個人哪,如今嘴
幹裂,面目枯黃,眼窩塌陷,神精呆滯,好像一坐下就會躺倒不醒似的。田文鏡的這四位師爺,管刑名的兩個,一個叫畢鎮遠,一個叫姚捷;管錢糧的二位,則分別是張雲程和吳風閣。四個人裏頭,除了姚捷年紀不足四十外,其余都已是年過五旬的老油子了。今天說的是河工,是化錢事,錢糧師爺就理所當然的要先說話。張雲程說:“東翁,河道上的汪觀察,昨兒個和我們商量了半天。這三十九萬兩銀子,得先從省城到廣武這一帶,用草包把大堤加固了。這樣,錢足夠用且不說,上遊就不會出事。皇上要來,當然要住在開封,只要開封不出事,就沒您的麻煩。下遊就不必管了。反正那裏年年發
,也年年潰堤,這點錢送上去也是被
漂走。皇上來時,東翁向皇上奏明這裏面的難
,也可趁機再向皇上要點錢。您接的就是這麼個爛攤子嘛,皇上是不會怪罪您的。”
吳鳳閣卻不同意張雲程的看法,他說:“雲程兄,你不明白如今的大勢呀!皇上把東翁簡拔到這樣高的位置上,你知道有多少人氣得眼中冒火?無論上遊下遊,只要有一決堤,那彈劾的奏章,就會像雪片似的飛進大內,河南的布政使、按察使還有下遊的府道官員們,全會一窩蜂地出來說話。所以咱們就是拼了命也得保住大堤,讓這個桃花汛平安過去!可要想平安度汛,沒有一百五十萬銀子,是辦不下來的。”
刑名師爺畢鎮遠出來說話了:“哎,二位這話說得太嚇人了,哪能用得了一百五十萬呢?年大將軍的仗已經打完,所謂的一百萬‘軍用’銀子,不過是難爲田大人的一個藉口罷了。就是大軍回京時,我看也用不了那麼多銀子。三千軍馬,化上個三五萬兩不就足夠了?買漕糧,更是胡扯!試問:是壓根不讓黃泛濫好,還是買糧來救災好?所以依我看,不能給他們開這個口子,得駁回去,駁得他們無話可說!咱們田大人剛接下巡撫的這副挑子,難道河道失修能要田大人負責嗎?”
姚捷卻又是另一種看法:“你們說得輕巧,藩司的咨文就是那麼好駁的?你應該知道,你駁的不是別人,是廉王和怡
王!別說是他們二位了,就是上書房那群相爺,你敢得罪嗎?”
……
雍正皇帝44 飲鸩止渴巡撫無奈 怒逐智囊文鏡失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