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雍正皇帝97 親侄兒矯诏騙叔父 刁皇帝強詞護孤臣上一小節]事,連皇上也吃不准,所以才叫我們叔侄在私下裏議議的。到了明天,我是沒資格出頭的,您要是能說句話,探探他們的心思,我們不就有底兒了嗎?”
老實巴腳的允祿哪裏知道,他這個說得漂亮的侄兒,要讓別人打頭陣,而他自己卻要超出來,坐收漁人之利了!
次日一早,允祿就急急忙忙地出門,他自己覺得來得夠早的了,可是,還是比別人晚了一步。有許多外省來京請見的官員們,鹄立在宮門,見允祿下了大轎,都紛紛跪倒叩頭。內務府的官員們倒是早就到了,正在等候著辦差。允祿把俞鴻圖叫過來說道:“你們也太粗心了,怎麼都擠在這裏?八爺和各位旗主幾時能來,你們怎麼不去關照一下呢?”
俞鴻圖連忙躬身回答說:“回王爺,奴才們哪敢掉以輕心呢?從昨晚起,奴才就在各王爺的住安排了人,讓他們隨時打聽,隨時通報。方才探馬報來說,王爺們屋子裏才剛剛亮燈,還要等一會兒才能到哪!張相爺已經早進去了,他路過這裏時交代說,讓王爺一到,就先去軍機
說說話,別的,他沒說,奴才也不敢打聽。幾位王爺等會兒要是來了,有奴才們在這裏照應著呢。再說,皇上從暢春園來到這裏,還且得一陣子哪!”
這裏正在說話,就見一名太監飛跑著從裏面出來,先對前來候見的外地官員們說:“衆位大人,今天皇上和軍機都不接見,請你們先到禮部去,等會兒和文武百官一起參加朝會。”回過頭來,又給十六爺叩頭請安,滿面笑容地說:“十六爺,您老早啊!萬歲爺昨晚已經回到大內,張相爺他們也都在軍機
當值。萬歲吩咐說,王爺一到,可以先去軍機
說話。”
允祿剛要動身,就見眼前又落下一頂大轎,卻是李绂從轎子裏呵著腰出來,他便站住腳說道:“啊,是李绂呀,昨天約你到上書房來的,我卻去了別,真是對不起。方才傳旨說今日有朝會,你們怕得從午門那邊進去呢。”
李绂緊走兩步來到近前,又打千行禮說:“哎呀呀,原來是莊王爺!卑職已經知道今天朝會的事了。從西華門到正陽門中線,是歸我們直隸總督衙門布防的,我這是剛從南邊看過來。他們告訴我說,楊名時也進京來了,正在這邊遞牌子,怎麼我沒看到他呀?王爺說到昨天的事,其實我也沒有跑冤枉,倒是在上書房見到了錢濟世。就借上書房一塊寶地,我們倆聊了半天,我又請他吃了飯。雖然沒見著莊王爺,可我們也談得很愉快的。”
允祿說:“那是自然,你們倆是同年嘛。聽說他遞了密折彈劾田文鏡的十大罪狀,你們倆的見解一致,一定談得不錯。你手頭上彈劾田文鏡的折子寫好了嗎?我告訴你,先不要拜發,這事我們以後再說。這陣子我太忙,稍過幾天就消停了。你說的那個楊名時我不大熟悉,他是從貴州來京的嗎?他們現在都到午門那邊去了,你上那裏找他吧。”
此時,東方已經大亮。隆宗門外天街上,打掃得一塵不染。晨中,乾清門前分外端莊肅穆。幾十名侍衛服
鮮亮,紋絲不動釘子一樣地站在巍峨的乾清門外,使這空曠而又寂寥的天街,平添了一種肅殺之氣。遠遠看去,只有軍機
的幾個小章京在指揮著一群筆貼式,忙著搬運文書。他們瞧見十六爺走了過來,一個小章京忙迎上去說:“十六爺,您怎麼才來呀?方才有旨,說您一到就請立刻去養心殿見萬歲,您快請吧。方先生、張相和十三爺早就進去了。”
允祿一聽說別人都來得這麼早,忽然有一種大事臨頭的感覺:“啊?你們十三爺今天也來了?三貝勒呢?”
“回王爺,十三爺昨天夜裏就住在軍機,要不我們怎麼會搬出文書來給他騰住
呢?三貝勒也進來快半個時辰了。”
允祿這才真的著了急,三步並作兩步地來到了養心殿。雍正正在東暖閣裏和幾位大臣們說話,見到允祿進來,高興地說:“好,好,好!咱們的大管事王爺到了——免禮吧,你過去和允祥坐在一起好了。”
允祿這才偷空打量了一下暖閣裏的人們。只見張廷玉和鄂爾泰站著,弘時則跪在大炕邊上,而方苞和允祥卻都坐在雕花隔柵前的瓷墩上。他向皇上行了禮,這才走過去坐在了允祥下首,笑著說:“我還以爲我來得最早呢,哪知卻落在了各位後邊。”
今天雍正的心情似乎十分好,他微笑著喝著子說:“今年是個吉利的年頭啊!李衛那邊很順手,江南、浙江兩省已經在推行火耗歸公。養廉銀子發下去,火耗銀子收上來,藩庫裏比平常年境多收了四成。從各州府縣裏奏上來的密折看,官場裏並沒有多少閑話。沒有人敢聚斂,也沒有人敢懈怠。尤其是訓導、教谕這些個窮瘦官職,還有那些個沒人想幹的窮州縣,如今都安置得很好。許多油
特多、難
也特大的官缺,現在是大家搶著幹,因爲那些地方畢竟比別
多一點養廉銀子嘛。李衛又抽出錢來設了些義倉,周濟
食無著的窮民。賦均、訟平、吏清,這是朕早就盼望著的盛景了。現在剛開了個頭,就官吏滿意,百姓滿意,朕自然更是高興了。田文鏡那邊比李衛難,因爲河南的民風刁悍不純,官場裏更是混賬。田文鏡呢,又心高志大不甘落後,把官紳一
納糧和火耗歸公這兩件大事,來了個雙管齊下,務必要在麥收之前全都辦完。這樣一來,就引起大家不滿,也很有些參劾田文鏡的折子。不過,朕看都是些微末小吏們在嚼
頭。大員裏頭,只有一個黃振
,他治理著藩司衙門。朕看,他也是因爲田文鏡堵住了他的發財門路,才發這個小私意兒的。所以,朕駁了下去,交給田文鏡,讓他隨意
置去。”
正說話間,太監高無庸托著一個大條盤,給大家端來了參湯。看樣子,是雍正早就吩咐過的,每人一碗。允祿是剛剛進來的,雍正便說:“把弘時的那一碗給了莊王。咱們清室有家法,越是
近,就越是要‘形遠’。”
弘時連忙站起身來,端著參湯笑嘻嘻地給允祿送去,回來又跪了下來。
允祥說:“皇上,近來彈劾田文鏡的折子不少,他的境不大好啊。”
雍正端著參湯喝了一口說:“有人彈劾也不見得都是不好,大家都誇贊的也未必就真好。當初在戶部催交虧空時,你不也是弄得冤聲載道,最後還被圈禁了嗎?那些個好好先生,那些個有援的人,哪怕是做了芝麻大的一點小事,就馬上有人出來爲他歌功頌德,吹的比西瓜還要大。所以,人主和宰相們,要特別留意保護孤臣。他爲朝廷辦差不避怨嫌,身
四面楚歌之中,還能架得住主子的不
諒,不關愛?朕和你都是當過孤臣的,見了這情景,只能馳援,只能幫他解圍,千萬不能因爲一點小差錯就掩蓋了他的大節。孤臣難當,保護孤臣的才是能主賢相!蔡珽在雲南就壓製楊名時,告了他貪墨。朕說,你拿出證據來再說話。觀風使孫嘉淦在雲南,蔡珽也說他不好。朕說蔡珽,看來天下就你一個是好人,那麼朕就真的是瞎了眼了!所以,朕索
把孫嘉淦留在雲南,還爲他專門設了一個觀風使衙門。只怕這樣一來,雲南的貪渎之風還會更好一些。”
弘時見有了話縫,便磕了個頭說道:“皇阿瑪,兒臣聽說,楊名時有大儒之名,卻無大儒之實。他不但反對改土歸流,連火耗歸公。養廉製度也都是不贊成的。其實,他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徒罷了,請皇阿瑪留意,不要上了他的當。”
……《雍正皇帝》97 親侄兒矯诏騙叔父 刁皇帝強詞護孤臣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98 衆王爺跪侯生閑氣 大皇帝朝會真威風”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