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乾隆皇帝>06 楊名時獲釋赴京師 張廣泗奉旨定苗疆

《乾隆皇帝》06 楊名時獲釋赴京師 張廣泗奉旨定苗疆

中國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乾隆此時真是進退兩難,只好點頭道:“是……”“這還了得!”太後頓時捶chuang大怒,順手扯過一條束在大迎枕上的黃絲縧帶扔給秦媚媚:“去,給錦霞拿去,就說我的話,她的事我都知道了!”乾隆急急說道:“母qin!您別生氣,我不是——我是……您聽我說——”

  “去,這事我說了算!”太後朝秦媚媚斷喝一聲,又吩咐衆人,“你們都退出去!”

  衆人都退出去了,殿裏只剩下太後、皇帝和皇後,相對無言,只聽大金自鳴鍾不緊不慢地“咔咔”聲。乾隆木著臉看皇後時,皇後別轉臉看著蠟燭,似乎沒什麼表情。

  “你甭解說了。”太後松弛地歎一口氣,說道:“還用得著分解麼,這種事大家子都有,你們兄弟都年輕,先帝跟前有兒個狐媚妖精,我要不堵住這個口兒,一句半句傳出去,皇家臉面還要不要?何況你還在熱孝中!別以爲先帝崩駕的事我不知道,其實事已至此,想不開也得想開,說出去沒半點好chu。他那事不是也吃了女人的虧?再者說,你眼前皇後嫔妃一大堆,哪個不是美人胎子!你吃著碗裏還要看著鍋裏,還要拉扯前頭人?”乾隆紅著臉低頭稱是。心裏只盼她快點說完。偏是太後說得沒完沒了,從纣妲己直說到漢飛燕、唐玉環,一直說了一頓飯時辰,才道:“皇後帶皇帝回宮去,我乏了。”

  皇後陪著乾隆剛出慈甯宮大院垂花門,恰見秦媚媚回來繳懿旨,燈下臉白如雪。見了二人,秦媚媚膽怯地退到一邊垂手讓道。乾隆情知事情無可挽回,盯著秦媚媚直咽唾沫。皇後卻道:“秦媚媚,差使……辦好了?”

  “回主子娘娘,辦……辦好了……”他看了一眼滿臉yin雲的乾隆,嗫嚅道,“她……她什麼也沒說,只是扯斷了琴弦,點了三根香,就……”

  “琴弦呢?”富察氏含淚說道:“拿來。”秦媚媚猶豫了一下,從袖口掏出一團絲弦,雙手捧給富察氏。富察氏接過看了看,竟轉手遞給了乾隆,對秦媚媚道:“明兒到我宮裏支點銀子,好好發送。”

  乾隆緊緊摸著那團琴弦,心象泡在沸shui裏般縮成一團,良久才道:“你進去,把慈甯宮侍候過康熙爺的內侍都傳到這裏來——不許驚動老佛爺!”見富察氏不解地望著秦媚媚的背影,乾隆說道:“你放心,我不是爲這事。”

  待了一小會兒,秦媚媚帶著五六個太監出來,老的有六十來歲,年輕的也有三十歲左右,一齊在shi漉漉的雨地裏給乾隆和皇後行禮。乾隆咽了一口氣,問道:“老佛爺說修廟,這事你們知道不?”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太監躬身,扯著公鴨嗓子道:“回萬歲爺,這宮裏侍候的都知道……”

  “朕叫你們來只有一句話。”乾隆冷冷說道,“朕以康熙爺之法爲法。你們都是侍候過康熙爺的,孝莊老佛爺也信佛,有過叫皇帝拿錢修廟的事麼?”

  “……”

  “這事是你們的過錯。”乾隆說道,“往後再遇這樣事,你們得從旁勸谏老佛爺。就引康熙爺的成例,老佛爺必定肯聽的——這次恕了你們,下不爲例。”

  皇後在旁說道:“老佛爺有什麼想頭,該辦的自然還要辦。皇上是孝子。你們不能撺掇著老佛爺興這作那,好從中撈錢。我要知道了,必定要治你們的罪!”說著便和乾隆一齊上了乘輿。在乘輿裏,乾隆問道:

  “皇後,爲什麼不勸老佛爺收回chu置錦霞的成命?”

  “因爲老佛爺chu置得對。”

  “唔,那爲什麼你又要把絲弦給朕?”

  “你該留著做個心念。我不能當妒忌婦。”

  “哦,爲什麼你又從ti己裏拿錢厚葬她呢?”

  “因爲我也是個女人。”

  乾隆和皇後都沒有再說話。這一夜,他們都失眠了。

  楊名時在昆明府己被囚禁三年。這位昔年揭露張廷璐考場舞弊案的雲貴總督,是因爲疏通洱海壅塞,征集鹽商銀兩被捕下獄的。楊名時由貴州巡撫升遷雲貴總督,一上任便是婬雨連綿,接連幾chu報警,都因洱海大堤崩潰,淹沒村莊,沖毀良田,死人不計其數。幾次申報戶部,當時,戶部急著催繳各地官員虧空,向皇上報考績,誰肯撥巨款來做這善事?遂下文叫雲南“就地籌款,自行修複”。楊名時粗算一下,至少要二百萬銀子。而雲貴兩省無此財力。幸而雲南産鹽,便在鹽商身上打主意,令雲貴兩省各要道設卡征銀。偏是新任貴州巡撫朱綱是兩江總督李衛一手提拔的,寫信告知李衛,“楊名時在這裏刮地皮征鹽稅”,李衛回信也說得痛快:“娘希匹,怪不得這邊鹽漲價。他既貪贓,你只管告他!”朱綱便紮紮實實寫了奏折,告楊名時“妄興土木、圖侵帑項”,迫使守卡小吏無理盤剝過往行客。有理有據說得痛心疾首。楊名時平素對雍正改革賦稅,官紳納糧、清理虧空,設養廉銀等作法無不反對,只由于他爲政清廉,才沒有懲chu他。見了這奏章,雍正勃然大怒。當天便下旨,用六百裏加緊發往雲貴,命朱綱代爲總督,並派戶部侍郎黃炳星夜前往大理。黃炳是張廷玉門生,要爲老師報一箭之仇。二欽差下車伊始,不由分說便將楊名時革職下獄,並不顧大清條律,私自動用火煉、油龍等極慘的刑具,要置楊名時于死地。

  楊名時平素實在太清廉了,因爲不收一分火耗,身居總督高位,有時窮得不能舉炊,他連家眷都沒帶,只有一個本家侄兒裏外照顧。這是雲貴兩省士紳百姓無人不知的事實。把家産抄了個底朝天,只尋得幾件打了補丁的破內yi和兩串青蚨。沒法交差的兩位欽差便把征來的鹽規銀算成貪贓。這一來激怒了兩省人民。升堂刑訊那日,三萬老百姓聚到總督衙門外,人情洶洶,連衙門裏的戈什哈、衙役都一齊倒戈,大呼:“楊公受刑,還有什麼天日?我們反了!”還是楊名時披枷帶鎖出來申斥,命百姓“不得有違王憲”才算解圍。但這一來,朱、黃二人再也不敢動刑了。草草具本完結。雍正不知出于什麼想頭,定了楊名時絞刑,卻連著三年沒有勾決。

  他作官時沒人敢送東西,坐班房時人們便沒了忌諱。有的替他向獄中上下打點,住了單間牢獄,又“因病”允許帶侄兒進去侍候。不知姓名的人常常送來yi物:“獄卒哥哥留點,下余的給阿爺穿用”;天天都有人提著肉,“請照應阿爺”,丟下便走。因此,楊名時這個待死之囚比他當總督時還要闊綽。每年秋決時,多少人家求佛燒香,盼著“雍正爺眯一只眼”漏勾楊名時。楊名時在獄中還讀書治學,時而還招來獄役講學,閑時打打太極拳,院中遊悠散步,養得紅光滿面。

  接到上書房釋放楊名時的廷寄文書,朱綱壓了幾天沒有照辦,還想上書乾隆“維持先帝原判”,接著不久又接到上谕“政尚寬大……朕主于寬”,邸報上還赫然載著“已令……

乾隆皇帝06 楊名時獲釋赴京師 張廣泗奉旨定苗疆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06 楊名時獲釋赴京師 張廣泗奉旨定苗疆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