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李涼>天齊大帝>第二章

《天齊大帝》第二章

李涼作品

  仙緣仙法入道門 靈悟慧根道初成

  一舉得功降狐妖 再獲緣遇卻逃qin

  “茅山”自古稱爲“地肺山”又名“句曲山”或“岡山”“巳山”直到西漢年間有茅盈、茅衷、茅固三兄弟在山中修道成仙,才改稱爲“三茅山’簡稱“茅山”

  茅山山區中有不少岩洞,最有名的是“華陽洞”良常洞”“方隅洞”“金中洞”等等十余個。在南朝之前,山區內並無道觀,修道之士僅在一些山洞或結茅爲居之中修練,爾後因“三茅真人”成仙之後,名聲逐漸盛響,于是在南朝之時才建有“萬壽宮”。至于其他的觀、宮,則屬唐、宋之後所建,因此不在本書範圍內。

  “茅山”一系修道者,曆經九代上百位之後,至第九代陶弘景編著“真靈位業圖”詳述天界神仙位階.等級,將百姓所信奉的各教派神仙盡納其內,組成一完整的層次等級.使道教神仙尊卑有了明確定位。也使陶弘景的名聲大盛,于是終于有了“茅山派”之始.並以“上清經”“靈寶經””三皇經”爲經典,供奉“元始天尊”爲三清首位。

  “茅山派”自第十代起,便深受曆代帝王尊祟,皆晉召見且賜號.時至第十五代山主黃洞元,便是大唐德宗召見,且賜號“洞真先生”。”

  至于“茅山派”初始便是修練“三洞經法”也就是道門之術皆有修練。

  所謂“三洞經法”便是指靈秘不雜的“洞真”以“上清經”爲主:“洞玄”是指先天立地之妙、則以“靈寶經”爲主;而“洞神”便是召神製鬼之功,以“三皇經“爲主。也就是涵括了天、地、人三界。

  時至盛唐之期,承帝王慾求延年益壽之術.因此“金丹之道”便開始盛行。

  爾後唐末及至五代之期,天下大亂,民怨妖孽遍及山河,因此蔔占、解厄、安宅、鎮邪的道法也隨之興起,而“茅山符錄”也因此興起,盛傳民間,時至宋代之期,已然名盛全guo各地了!

  話且轉回正題!

  “茅山“西南方的一座山顛上,柳志宏神se驚喜的望著遠方三座高聳入雲的山feng,只見居中一feng的頂端似乎有一片樓宇,在雲霧彌漫中,恍如天阙瓊樓的仙境一般。

  另在feng腳下也有一片樓宇,因此欣喜無比的朝feng腳之方趕去。

  約莫兩個時辰之久,柳志宏終于行至一片宏偉且廣闊的道觀前,觀門橫匾上乃是“玉晨觀”三個大金字,而落款者竟是唐德宗皇,乃“貞元十年甲戌歲次”落成。

  此時突由觀門內步出兩名三旬左右的青yi道士,其中一人望見yi衫褴褛、年僅十五、六歲的壯實少年,站立觀門前,立時合掌揖禮說道:“無量壽佛……小信士前來本觀是朝禮三清?或是遊山前來?”柳志宏lang迹江湖三年余,也常借宿釋、道觀廟,因此甚爲了解的立時躬身爲禮笑道:“兩位退長!在下乃是遠行山路之人,因旅途疲累,想至貴觀借宿一夜.尚請兩位道長代爲禀明知客道長,在下將在明晨齋課之前便啓程離去。”

  一般道觀寺廟分爲兩種,一種是可收徒的子孫廟;一種是專供遊方道士挂單居住但不收徒的十方叢林;

  另外也有子孫廟備有宿房,供遊方道土或信士住宿,以免朝拜三清下山之時錯過宿地,而陷于上不著村、下不著店的困境!

  因此當柳志宏開口借宿時,兩名道士皆面含笑意的立即引領進入觀內,行往右偏殿後的知客客房chu

  正當三人進入觀內未幾,正慾轉往右偏殿時,突由正殿之內步出數名道、俗,乃是三位花發黃yi道長,正送出一名三旬余的儒士,一位年約十二、三歲的雙鬓小姑娘,以及一位年約五旬余的老麼麼。

  “呵……阿……呵…趙賢侄代貧道師兄弟問候老令主,改日有暇前往“金陵”貧道定將qin自拜望老令主請益了。”

  頗爲清逸的份士聞言立時揖禮笑道:“豈敢……豈敢!道長您太客氣了,晚輩且代父敬謝三位道長的好意。

  “呵—一呵……趙賢侄兒見外了.恕貧道不遠送了!”

  “是……是…三位道長請留步.敏兒,還不快謝謝三位道長爺爺的收容?”

  居中道長聞言突然又開口笑道:“呵……呵……

  呵……趙賢侄有這麼一位乖巧資敏的好女兒.真是福氣呀!雖然她缺乏行道江湖經驗,但憑家傳武功以及聰慧敏捷的心智,再加上‘天雷令主’的名聲,江湖武林人若知曉她的來曆後,愛護她都來不及了,又豈會欺負她?”

  儒士聞言頓時神se尴尬的讪笑道:“道長您太誇她了,像她年僅十二歲之齡,也從未曾獨身出過遠門的淘氣丫頭,竟然毫不顧慮家人的焦急擔憂,也不管自己有無能力獨行江湖,便私離數百裏外,不肯返回,如此便已饒她不得呢!”

  突然聽那小姑娘嘟嘴不悅的脆聲嗔道:“爹,您別怪人家嘛!要怪就去怪爺爺好了,誰要他這幾個月中、竟一反往昔的嫌哥哥、姊姊及人家不成器,常常板著臉硬逼練字、習功,稍有怠慢便叱責不止,還說以後要更嚴厲管教……”

  儒士聞言,頓時雙目一挑,且怒聲斥道:“哼!你還有理呀?爺爺嚴督你們兄mei習字、練功又有何不對?就因此你便離家出走呀?爲了你,全家上下已翻遍了整個“金陵城”便連黑、白兩道之人,也自告奮勇往各chu尋找你的下落,nainai及你娘更是急得食不下咽、夜不成眠,六日之前才獲道長爺爺派人急傳訊息,才使你nainai及娘放心大半,哼!看你回去後要如何對你nainai及你娘交代?”

  此時站立一側的老麼麼似乎甚爲心疼小姑娘,因此立時好言勸說道:“大公子且息怒吧!元靜道長派人前往告訊中.已然詳細說明孫小jie的情況,因此老夫人及少夫人已然憂心盡消,如今孫小jie已在身邊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咱們還是盡早趕回去才是。”

  然那孫小jie卻朱chun高噘的強說道:“哼!我才不要回去呢!我非要找到那個叫什麼‘宏’的人,看他是什麼

  三頭六臂?竟將爺爺迷惑得回家之後嫌東嫌西,將人家說得一無是chu!”

  “放肆像你如此略有不順心意,便不知天高地厚的私自離家遠行,如此舉止又怎能令人誇贊?又怎能不惹人嫌?你若再不聽話的任xing而爲?爹可要就地嚴罰你羅!”

  三位道長及老麼麼眼見儒士生怒,頓時急忙你一言我一語的勸慰打圓場。

  此時引領柳志宏前往偏殿的兩名青yi道士,眼見觀主師伯、師父、師叔步出大殿送客,因此已恭敬的側立一旁,而柳志宏也因此只好靜立偏殿之前,默望偏殿內供奉的神尊法像。

  當耳聞那小姑娘之言時,竟也好奇的回身張望.正巧此時那小姑娘遭斥之下,也扭頭不聽,于是看到一個yi衫褴褛,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黑膚少年,正面含笑意的盯望著自己、還以爲他在嘲笑自己遭爹爹斥……

天齊大帝第二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