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雲中嶽>劍在天涯>第1章

《劍在天涯》第1章

雲中嶽作品

  晉南的春天,仍然是寒風刺骨。春來得晚,中條山的一些山頭,仍是白皚皚地冰封未解,罡風挾著yin雨掃過平原,地裏的麥子擠命往上長,田野一片青綠。

  這幾天總算天青氣朗,暖洋洋的太陽從雲縫中露出笑臉,趕走了寒氣,可愛的陽光給旅客帶來了歡愉。官道上的爛泥逐漸幹實,車馬行走不再寸步難行,旅客們的老羊皮大襖不必再穿在身上了。

  三月天在這條山西南北大官道上行走,天氣的確令旅客極感不便,時雨時晴,雨時寒風刺骨,晴時就得tuoyi。往北走,愈走愈冷;往南行,天比一天暖和。所以帶的yi褲本能少,雨具也必須准備不能不帶。

  那些長行的旅客,乘馬的馬包也就特大。徒步的旅客更糟,背或挑的行李也就又大又沈重。

  從北面來的三匹馬和一輛客車,三位騎土的馬包就像販貨的單幫客那麼大,一眼便可看出是走長途的外地旅人,所穿的羔皮外襖卻不像是單幫客。

  引入注目的是,前面的鞍袋是名貴的精品。更引人注目的是:三人都佩了防身的劍。

  萬曆年間的山西,幾乎可以用遍地萑苻四個字來形容,帶了兵刃走路是絕對合法的,官府不會過問。有了兵刃,至少可以對付一些小毛賊。

  但如果碰上大群嘯聚的強盜,假使逃不快,帶了兵刃反而會送命,一二十把刀劍,決難擋住蜂湧而至的盜群,結果只有一個:死而後已。

  山西南部總算治安還不差,至少沒有嘯聚的盜群。這三位騎士帶了劍,小gu盜匪真不敢撒野。

  三騎士都是粗眉大眼,健壯骠悍的中年人,三二十個毛賊,看了他們的外露英氣,想打劫還真缺乏勇氣,不會冒失的用大本錢做這筆小買賣。

  大車是太原山西騾車行,行走南北的定期客車,終站是蒲州,往返蒲州太原,每逢一三五發車,整整要行駛半個月,天候惡劣就不知到底要走多少時日了。

  大車是三匹馭馬,俗稱三套車,貨運車則用三匹騾,一匹馬,稱四套車或騾車,不能用來趕路。

  車內大概有十至十六名旅客,車把式有兩位,普通旅客花不起這種高貴車資,所以乘客決不是窮苦的百姓,至少必須付得起卅余兩銀子的車資和食宿費。那年頭,卅兩銀子可以買六七畝地。

  大車後面,也有一人一騎。

  這位騎士年輕力壯,甘余歲正壯年,身材修長,穿的墨綠騎裝是夾緞製品,相當名貴。外面加了一tise的油綢大氅,既可擋雨,也可保暖。

  人長得一表人才,劍眉虎目,留了兩撇小胡子,以增加成熟老練的氣概,雖流露出三分英氣,但氣勢並不迫人,反而給人有和氣、坦率、爽朗等等良好印象。

  馬包不大,身上也沒帶兵刃;馬鞭卻與北方人使用的一柱一绺皮馬鞭不同,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柳枝,軟軟柔柔地,可知裝飾的作用比鞭馬多,不適宜鞭馬。

  日se近午,前面裏余路右出現一座三家村,一座有棚的食店,一座滿像樣的歇腳亭。另一座房舍前廣場很寬闊,設有駐車場拴馬樁,方便旅客停車駐馬。

  “前面是歇腳站。”大掌鞭扭頭向篷車內的旅客招呼:“歇息半個時辰,客官們可以用膳。shui囊裏多添些shui,下一站卅裏才能有地方供應茶shui。”

  前面的三騎土,已經在食店前下了坐騎。

  官道上旅客零零星星,午間進食時光,所以路上旅客甚少,都已經先找地方歇息了。

  車後的年輕騎士不急于趕路,一直就悠哉遊哉任由健馬自由馳騁,健馬樂得偷懶,一步一頓慢慢走步。

  忙碌了片刻,旅客調都聚集在食店的店堂進食。

  篷車內的旅客共有十五位,其中有三位婦女。所有的旅客,都是年在三十左右,似乎頗有身份的男女,分爲三桌進食,三位女客占了另一桌。

  食廳寬敞,有十二副座頭,兩位車夫不在食店進食,駐車的房舍是車行特約的歇腳站,有人照料車夫,另有人照料車馬。

  食廳原有十二位旅客,各自進食似乎不是結夥而行的,有老有少,有幾位穿了騎裝,顯然有坐騎代步。其中有四個人帶了刀劍,神se與舉止,皆流露出濃濃的江湖味,隨時皆表現出骠悍精明的江湖好漢氣概。

  三位騎士占了一副座頭,也流展出江湖豪客的霸氣,說話中氣充沛,虎目神光炯炯,說的話帶有濃濃的京腔,一聽便知不是山西河南一帶的人,是不折不扣的lang迹江湖豪客。

  年輕騎士沒流露出江湖味,倒像一個在外看世面的豪門子弟。

  他腰帶上所佩的名貴精繡荷包,就是豪門子弟時興的飾物,脅下挂著的旅行用革囊,也比江湖人常用的百寶囊精巧名貴多多。

  他沒帶有兵刃,也沒系有皮護腰,不像好勇鬥的豪門子弟,也不像老實純樸的士農工商人士。

  他與兩名先來的中年旅客共桌,叫來羊肉泡漠,再加上一盤美味的神仙肉(驢肉脯),一壺汾酒,先一口便咕噜噜把一壺酒喝幹,再慢慢撕著悠閑地進食。這種進食的粗野吃法,還真引起一些人好奇的注規。

  三位佩劍騎士也叫了酒,但一口口慢慢品嘗。

  “小二哥。”那位最年長的濃客,用帶有京腔的嗓音叫住了送菜來的店夥,“這裏天氣不錯,哦!路上旅客不多,這裏是什麼地方?”

  “客官看到路邊那座涼亭吧?”店夥計含笑反問。

  “不錯,很壯觀,好久沒見過這種大型涼亭了。”

  “四周古柏圍繞,晉南百裏內,沒有比這座更好的涼亭了。”

  “是不錯。”

  “叫柏亭。”店夥用充滿自豪的神情說:“所以,咱們這裏就叫做拍亭阜,亭東的土丘就有更好的柏樹林,更東就是小村。”

  “柏亭阜,名字很不錯。”旅客順口敷衍:“這裏到解州還有多遠?”

  “解州?這裏沒有……哦!客官府上是……”

  “咦!你問這有何用意?在下家住京師昌平州。”旅客眼中有警戒的神se

  “這就難怪了。”店夥毫不介意微笑:“客官要問的,是産苦鹽的那座州。”

  “聽說産鹽……”

  “往西二裏地,便是鹽池的北澤。”店夥往店門外一指:“在這裏看不見,土岡樹林擋住了。咱們這裏,客官問解州不會有人知道,咱們稱喊州,柏亭阜就屬喊州管轄。往南還有五十裏左右,容官今晚一定可以趕到喊州落店投宿。”

  “喊州?”旅客笑了。

  “對,外地人稱解州,咱們叫喊州,解字讀叫喊的喊,不讀解。至于爲什麼,我也不知道,要問喊州的故老,才能解答這個謎。小的是平陽府人氏,不知道。”

  “呵呵!真是無獨有偶。”旅客大笑:“咱們京都真定府,有一座柏鄉縣,地當南北大官道。那個柏樹的柏不讀柏,讀搬鄉縣。你這裏叫柏阜,最好改叫搬亭,會不會被人把亭子搬走……

劍在天涯第1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1章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