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皇朝的人對“朝天”二字,似乎有特別的愛好。原因可能與朱元璋做過和尚有關。’
做和尚而參加香軍推翻蒙古的皇朝,香軍卻是半佛半道的四不像組織,所以登基之後,第一個整頓的就是佛寺官觀,徹底管製這些吃了飯沒事幹的僧道,根除日後可能也造反的禍源,卻又鼓勵百姓求神拜佛聽天由命。所以南京有供官民膜拜的朝天宮,規模最大香火最盛。
京師北遷,又在阜城(平則、平賊)門附近改建朝天宮,供官民膜拜,都設有道官住持。
朝天宮除了廟會期間,晝夜有香客前來叩拜之外.平時天一黑就管製大牌樓的孔道,不再任由信衆進香。大官員出入.也只能從偏殿往來。
但觀四周卻是繁榮的市肆,夜市並不比秦淮河風月區差。僅夜禁開始,夜市即散而已。
天剛黑,一聲綿綿的震天長嘯破空而至,不知發自何,震得數十間殿堂裏的道人們,個個悚然而驚,似乎連大殿也在震顫。有如
身在狂風暴雨中。
引起了一陣騒亂.宏大的二座大殿門閉門了,各的燈火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多。不必要的執事人員,紛紛回避,必要的人,則不安地各就定位。
不久,全觀騒動已止,除了必要的值夜執事人員走動之外,裏裏外外一片沈寂,大有風雨前的片刻甯靜光景.准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觀外的夜市並沒發生多少影響,逛夜市的人依舊摩肩接踵,觀內所發生的事故,觀外是不可能知道的。
沒有人再出入,似乎內外斷絕了交通。
強故將至,長嘯聲已表明朝天宮已成了目標,想冒險將囚禁的人帶出,不足容易的事,外面可能受到封鎖,謀詭計已被看穿了。
二更初,狹了長布卷的人,終于出現在觀前,踱著方步昂然通過大牌樓。
兩個把守的中年老道,本來打算將人攔住,一觸來人煥發懾人炯炯奇光的虎目,打一冷戰,退至一旁,遠出三丈外,仍然感到淩厲的殺氣逼。
※ ※ ※
跨入香煙缭繞的偏殿,劈面迎出兩個中年老道。
“呵呵!你這裏的殿堂真夠雄偉壯觀。”他搶先發話,笑聲直震耳膜,“千余年古宮觀,不同凡響,用來作賭注。即使不是其蠢如豬,至少也是愚不可及,因爲賭一定會輸的。”
“施主你說甚麼?”那位長了一字粗眉的老道,似乎真的聽不懂話中的含義。
“我的話,每個字都直震耳膜,你如果聽不清,那就算了。”
“施主……”
“我來講理的。”
“講理?”
“對,講理。我要見正—真人紫府散人,不要說他不在。”柳思聲如洪鍾,臉上有令人莫測高深的笑意。
這種笑,不懷好意,有如盯著籠的黃鼠狼。
正一真人是道官的封號,地位甚高,紫府散人是綽號,等于是天官的散仙,是道號。
另有俗家姓名,通常知者不多。
“施主貴姓大名.是否事先約好的?敝宮……”
“我叫柳不思。”他的話簡單明了,不講禮數,“當然不需事先約定。你們最好帶我去找他,以免貴宮的神像法器遭殃。因爲他—定會和我碰面的,晚見不如早見,是嗎?”
“真人正在入定。”老道斷然拒絕,“施土有事必明天再來,或者……”
“你去通報好不好?真人會見我的。”柳思冷笑:“他知道我來了,不可能入定躲起來。”
“不,施主……”
“我自己去找他,後果你們負責。”
老道伸手急攔,眼前人影卻一閃即逝。
—聲怪嘯,老道發出了警訊。
各傳出隱隱金鍾聲,在外走動的人惶然走避。
片刻問,全宮沈寂。
※ ※ ※
闖入一座小殿,五個老道驚叫中慌亂竄躲。
朝天宮的老道約有兩百余名,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整天與官吏信衆打交道。絕大多數所謂神棍,一旦碰上舞刀弄劍、天不怕地不伯的強梁,膽都快要嚇破了,誰還敢出面應付?
少部份宮中的信首座人物,是紫府散人的
羽,皆集中保護紫府散人的安全,不敢分散至各
與入侵的強梁防守拼搏。
“帶我去見貴宮的住持。”柳思抓住一個走避不及的老道:“如果不,我砍你十七八刀。”
“我……我帶……你去……”
老道魂不附,乖乖應允。
砍一刀已經沒有命,砍十七、八刀還得了?
※ ※ ※
宮北端的一座講壇。四周花木扶疏,共有三十六盞氣死風大形圓燈籠,壇四周臨時了十六支火把,廣約二畝的空間裏火光通明。
十六名主要職司的老道,穿了朱紅法服,佩劍執拂,一個個寶相莊嚴,在兩丈見方的講壇左右列隊,還真有幾分有道全真的氣概。
講壇上,一道、一僧、一俗並肩而立,年紀皆在花甲上下,更具威嚴。
正一真人是道官,在兩京的道官與外地道錄司道官的飾不同。
中間那位老道,戴九梁冠,穿金欄朱紅法服。欄,也就是外面的裝飾衫,用金的邊飾,所以叫金欄。只有兩京的道宮才配穿用.十分神氣。所佩的劍古
斑調,拂法是白
馬尾毛柄加金雕圖案。
南京的皇戚以迄百姓小民,都知道這位有道的正一真人,朝天宮的主持,稱他爲活神仙,據說道力通玄.能知過去未來禍福休咎。
和尚也有高僧的氣概,地位也很高,穿黑縧皂法服,披淺紅袈裟,袈裟的綠文和飾環是金
的,一看便知是僧官。
禅杖金光閃閃,所挂的念珠每一顆皆有鴿卵大,烏光閃爍,決非菩提木所製。
右首的花甲老人穿綠底團花綢長衫,佩劍裝飾華麗,劍穗育一顆猩紅的寶石,映著火光紅芒暴射。
沒有仰止山莊的人在場。也就是說,擄人的主犯不在,也就沒有證人指證,這種理怎麼講?
柳思將刀從布卷中取出,妥在腰帶上,臉上有邪笑,或者
笑,大搖大樓到了講壇下。
壇高三尺,石階五級。這是說,如果他不登壇,站在壇下,身分地位就低了一級。
他毫無顧忌地拾級而上,登壇的用意極爲明顯。
身分地位高的人,喜歡高高在上,居高臨下與人打交道,高才顯得大。
公堂、臺壇、甚至大廳,建築的格局都是高的。金銮殿皇帝的寶座,當然高高在上。
他不是來聽講道的.所以要登壇。講理如果沒能獲得同等地位,那是投訴而非講理。
扼守在壇口的兩名老道,當然不容許他撒野,守土有責,不許他越雷池半步。
“不許上來,大膽:“兩老道同聲沈喝,挫馬步出手相阻,雙掌齊伸,向下虛撥。
挫馬步,表示已經用勁,虛拔應該傷不了人,壇上壇下相距足有一丈。
但在內功有成的高手來說,勁道……
冷面刀客第三十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