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我們坐在客廳的一張長沙發上,各人嘴裏叼著雪茄。船長把一幅詳細的圖放在我面前,這圖是諾第留斯號的平面圖、側面圖和投影圖。然後他用下面的話來描述這只船的形狀:
“阿龍納斯先生,下面就是您乘的這只船的形狀和容積。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前煙。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采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柄,最寬、的地方是八米。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砌,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
“拿上面寬長兩個數量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到諾第留斯號的面積和積。面積共爲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
積共爲一千五百點二立方米——就是說,船完全沈入
中時,它的徘
量或
重爲一千五百立方米或一千五百噸。
“當我繪製這只在底航行用的船的圖樣時,我要求它的吃
部分占十分之九,浮出部分只占十分之一,這樣它就可以在
中保持平衡。因此,在這些條件下,它的排
量只能爲它
積的十分之九,即一千三百五十六立方米四十八厘米,也就是說,船的
重等于這個數目的噸數。所以我製造這船要根據上面的積量,船的全
重量不能超過這個數目。
"諾第留斯號由雙層船殼造成, 一層是內殼,另一層是外殼,兩殼之間,用許多t字形的蹄鐵把它們連接起來, 使船身堅硬無比。是的,由于殼與殼之間有這種細胞式的結構,這船像是一大塊實鐵,中間飽滿無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邊緣不可能松動;船身合而爲一,是由于結構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鉸釘的扣緊;因爲材料配置完全適合,構造整齊劃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駛,不怕最洶湧的風。
“這兩層船殼是用鋼板製造的,鋼的密度與海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層船殼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三百九十四點九六噸。第二層內殼,就是龍骨,有五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寬,只重六十二噸。機器,鎮船機,各種附屬船具和裝置品,內部的各樣牆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的三百九十四點丸六噸蛆在屍袒,就是總重量一千三百五十六點四八噸中的一部分了。這您明白嗎?”
“明白。"我答。
“所以,”船長又說,“在這種條件下,當諾第留斯號在海中時,它浮出海面十分之一。但是,如果我裝設了容積等于這十分之一的儲池,容
重量爲一百五十點七二噸,如果我讓
池裝滿了
,這時船的排
量或重量是一千五百零七噸,那它就完全潛入
中了。教授,事情原來就是這:樣。這些儲
池實際是存在的,它們在諾第留斯號的下層。我打開儲,
池的門,
池就填滿了,剛被
面齊頂淹沒的船于是往下沈了。·
“對,船長,可是這裏有實際的困難。這樣,您可以使船面跟洋面一致,我可以理解。但是,再向下沈,潛入面以下,您的潛
機器不是碰到一種壓力嗎?碰到一種由下而上的浮力嗎?這種力是以三十英尺高的
柱壓力即一個大”氣壓力爲計算標准的,也就是說,每一平方厘米所受的力約爲一公斤。”
“對,先生。”
“所以,只有您把諾第留斯號全部裝滿了,否則,我不明白您是怎樣把船潛到海底下去。”
“教授,”尼摩船長回答,“不應當把靜力學和動力學混:淆起來,不然的話,就要發生嚴重的錯誤。到達海洋的下層,實際不用費很大的力量,因爲凡物都有下沈到底的傾向。請您聽我的推論吧。”
“船長,我靜聽著您的話。”
“要船潛入底,就必需增加重量,當我決定增加時,我只須注意海
積在不同深度中的壓縮數量就成了。”
“當然。”我回答。
“可是,雖不是絕對不可壓縮,但至少是很難壓縮。是這樣,根據最近的計算,每一大氣壓(即三十英尺高的
柱壓力)下,這種壓縮數量是一千萬分之四百三十六。比方要到一,千米深的
層,我這時要注意的就是海
在一千米:的壓力下,即一百大氣壓的壓力下它的
積的壓縮數量。這個數量爲十萬分之四百三十六。所以我這時應增加到的總重量,不是,一千五百零七點二噸,而是一千五百十三點七七噸。因此,增加的重量數是六點五七噸。”
“僅僅這個數目嗎?、
“僅僅這個數目,阿龍納斯先生。並且,很容易用計算來證實。本來我有不少的補充儲池,能容百噸的
量。所以我可以下降至海底很深的地方。當我要上升,跟洋面相齊時,放出這些
就成,當我要諾第留斯號全身十分之一浮出
面時,把全部儲
池的
排出去就可以了。”
對于根據數字的這些推理,我當然不能提出反對意見。
“船長,”我回答,“我承認您計算的精確,如果我還要爭執,那就顯得是無理取鬧了,因爲經驗每天都說明您是對的。但目前我感到有一種實際困難的存在。”
“先生,什麼困難呢?"
“當您到一千米深的時候,諾第留斯號的外層受著一百大氣壓的壓力。如果在這個時候;”您想排出各補充儲池僞
量,使船輕快,上升到
面,那一定要船上抽
機的力量能超過這一百大氣壓的壓力,這壓力每平方厘米是一百公斤。因此,這一種力……”
“單單電就可以給我這一種力量!”尼摩船長急著說,“先生,我一再同您說,我的機器的動力差不多是無限的。諾第留斯號的抽機有異乎尋常的力量,您應當看見過了,上次對林肯號噴出的
柱,像強大的激流一樣,猛烈地沖去。另外,只是要到一千五百和二千米的中等深度時,我才使用那些補充儲
池,這是爲了愛護我的機器,小心使用它。所以,當我忽然想到
面下二、三裏深的海洋底下時,我還使用別的駕駛法,雖然時間較長久,但也一樣有效。”
“船長,什麼方法呢?”我問。
“這樣一來,我自然得告訴你我是怎樣駕駛諾第留斯號的。”
“我很想知道。”
“駕駛這船,要它向左向右,簡單說,要它在平面上走時,我使用普通的舵,舵上還有寬闊的副舵,裝在船尾,用機輪和滑車轉動。但我又可以使諾第留斯號在
中上升、,下降,這時我就使用兩個縱斜機板,機板裝在船的兩側浮標線的中央,它們是活動的,可以隨便變換位置,使用動力強大的杠杆,從船內部來
縱它們。縱斜機板的位置如果與船身平行,船便在
平面上行駛,如果它們的位置傾斜了,諾第留斯號在推進器的推動下,就沿著傾斜……
海底兩萬裏第十三章 一些數目字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