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科幻小說>外國科幻>上帝的指紋>第四十五章 人類與神的使命

《上帝的指紋》第四十五章 人類與神的使命

外國科幻作品

  坐落于阿比多斯尼羅河道以西8英裏地方的塞提一世神廟,在古埃及所有神殿遺迹中顯得非常獨特,不但天花板完整地保存下來,而且連接好幾英畝的壁雕也完美無缺。塞提一世爲埃及盛世第十九王朝的一位法老,在公元前1306至公元前1290年間統治埃及。

  塞提一世最引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生下一個有名的兒子: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ⅱ、公元前1290~公元前1224年),也就是《聖經·出埃及記》中的那位法老①。不過,塞提一世出guo征討。建立武功,不但建造起幾個非常精良的建築,並非常用心地修複了不少古建築。他在阿比多斯建的神殿,即取名爲“萬萬年之家”(the hous,of millions of years),在這個屬于他的神殿中,祭祖的是“永生之主”歐西裏斯。金字塔經文中有這麼一段記述:

  你已經走了,但是你將會回來。你已經睡了,但你將會醒來。你已經死了,但你將會生還……乘著shui。向上遊……以神明賦予你聖靈的姿態,漫遊阿比多斯②。

  阿提夫王冠

  早上8點,在這緯度不高的地方,已是天se明亮而萬物活躍的時刻了。但當我們進入塞提一世神殿的瞬間,感受到的卻是一片寂靜與昏暗。除了牆壁上有從地板打上來的微弱電燈光線外,神殿內部大部分仍依法老的建築家的原始設計,以自然光照明。幾條光束從外側石縫中穿透進來,宛如聖光逼人。光束中灰塵的微粒舞動,和沈重的空氣以及支撐著這多柱式建築屋頂的巨大石柱,成爲強烈的對比。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歐西裏斯的聖靈,仍然在這裏。這不單是想象,也是現實,因爲周圍的牆壁,占滿了美麗而調和的浮雕作品,全都在描繪以散播文明爲天職的歐西裏斯,如何在死後扮演冥界之王的角se。其中還有一幅浮雕,繪著他即位爲冥界之王,而他美麗、神秘的meimei愛瑟斯則在一旁觀看的景象。

  我逐一觀察牆壁上的浮雕作品,發現歐西裏斯在每一幅中戴著的王冠都極爲華麗,並各有特se。王冠對古代的法老而言,顯然是服裝中一個重要部分。至少從浮雕中我得到這樣的印象。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多年來如此大規模的挖掘行動中,卻從來沒有一位考古學者發現過任何王冠,或王冠的碎片,更不用說“開天辟地”的神明所使用的漩渦狀儀式用頭飾了。

  所有王冠中最令人感興趣的還是阿提夫(atef)的王冠。這個王冠形狀奇妙,除了有皇家徽紋的蛇形狀章(亦即優拉阿斯。墨西哥用的是響尾蛇,而埃及則是用昂頭、隨時准備出擊的眼鏡蛇)以外,正中央描繪著上埃及人的白se戰鬥用盔甲的圖案(這個也只有在浮雕中可見,沒有實物可供參考)。王冠的兩側看起來是兩塊如樹葉一般的薄金屬片,與前面一個機關相連。王冠上面的金屬片形成兩張波lang形狀的刀刃,學者一般認爲那象征著一對雄羊角。

  塞提一世神殿浮雕作品中,有好幾幅是以載著阿提夫王冠的歐西裏斯爲主題的。王冠看來大約有2英尺高。根據古埃及《亡靈書》的記戴,王冠是雷送給歐西裏斯的,“但是,歐西裏斯戴上的第一天,頭部開始劇痛,雷晚上回來時,發現歐西裏斯的頭因爲戴王冠的關系而腫脹。雷爲他取膿。”③。

  古埃及《靈亡書》只是平鋪直敘地講出一個故事。但我們不妨仔細想一想:一個會發出熱能,使皮膚發炎、出膿的王冠,會是什麼樣子的東西?

  17個世紀的guo

  我走進黑暗,一直到路盡頭的衆王之廊(gallery of the kings),也就是從神殿入口進去200英尺的多柱式大廳東側的通道。

  通過衆王之廊,就好像通過時間之廊一樣。在我的左側牆壁上,雕著的是古埃及120名神抵的稱謂和他們主要的管轄聖地。在我右手邊,則有一塊10英尺乘6英尺大的地方,刻著塞提一世以前的76位法老的名字,而且每個名字都以象形文字,刻在一個個橢圓形的徽紋記號中。

  這個圖像的文獻,就是一般所稱的“阿比多斯guo王名單”(abydos kings list)。金光閃閃的這個雕刻名單,文字從左向右排列,將所有名字以縱向五段與橫向三段的區隔,記錄下從公元前3000年,第一王朝的第一位法老美尼斯後1700年,所有法老的名字。名單上最後的一個法老的名字,即爲大約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統治埃及的塞提。在名單的最左邊,浮雕著兩個人物,一個是塞提,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兒子,也就是未來的拉美西斯二世。

  史特拉保之泉

  在曆史價值上與杜林紙草及巴勒摩石不相上下的“阿比多斯guo王名單”,對埃及王室的傳承做了明白的交代。而這份傳承史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便是對悠遠的過去、諸神共同統治的“開天辟地”時期的信仰。所有的神明都以歐西裏斯爲中心。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爲什麼緊接著衆王之廊後面的,是一條直達神殿後方,並進入另一座與歐西裏斯相關建築的通路。這座宏偉而美麗的殿堂“歐希裏恩”,從埃及有文字曆史以來,便因與歐西裏斯有關聯而聞名于世。希臘地理學家史特拉保(公元前1世紀曾造訪阿比多斯)形容它爲:“用堅硬的石頭建造起的一座令人驚歎不已的建築……在很深的地方,有一口泉shui。要進去時,要先經過一個用巨石做成、做工精致、宏偉驚人的圓形屋頂建築。裏面建造了一條運河,從尼羅河引shui……”

  史特拉保造訪後幾百年,古埃及的宗教信仰逐漸被另外一個新興宗教——基督教——所取代,河川的淤泥和沙漠的細沙,一寸一寸、一點一點地流入這充滿傳奇xing的歐希裏恩,終于將它的石柱以及入口上面的橫石完全掩埋起來,消失于衆人的眼前,同時也消失于大家的記憶中。20世紀初期,考古學家弗林德·培崔和瑪格麗特·穆瑞(margaret murray),在此開始了一項大規模的考古挖掘活動。1903年,他們發現在塞提一世神殿西南方200英尺的沙漠中,有一座大廳和一條通道,從建築形式來判斷,應該爲第十九王朝的作品。不過,在塞提一世神殿的後側和新發現的廳之間,兩位考古學家判斷,絕對還有另外一個“大型地下建築物”被埋藏在地底,而此“地下室”(hypogeum),穆瑞寫道:“培崔教授顯然認爲,就是史特拉保提到的shui泉,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史特拉保之泉(strabo’s well)。”弗林德·培崔和穆瑞猜測的不錯。但是,因爲他們資金有限,無法繼續挖掘,工作到中途便停頓了。一直到1912至1913年,……

上帝的指紋第四十五章 人類與神的使命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四十五章 人類與神的使命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