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各民族的古老傳說,都提到一個身材高大、皮膚白皙、滿臉胡須的神秘客。盡管在不同的地區他有不同的名字,但在人們心目中他永遠都是維拉科查神——“大海的花”——具有無邊的智慧和法力,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中降臨人間,負起撥亂反正的使命。
安第斯山地居民傳說中的維拉科查神話,版本縱有不同,基本情節卻是一致的。故事開始時,一場大洪淹沒整個大地,太陽的消失使人間陷入茫茫黑夜中。社會分崩離析,老百姓流離失所。就在這個時候:
南方忽然來了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白人。此人法力無邊,將丘陵轉變成山谷,從山谷築起高聳的山丘,讓溪流淌出石隙……①
記錄這個傳說的早期西班牙史學家告訴我們,他是在安第斯山區漫遊的旅程中,從同行的印第安人嘴裏聽到這則故事:
而他們是從父口中聽到這個世世代代通過古老歌謠流傳下來的故事……他們說,這個白人沿著高原上的路徑往北行走,一路施展法術,留下許多神奇的事迹,但此後人們再也沒看見過他。行蹤所至,他總會以無比的慈悲,苦口婆心勸導人們互敬互愛,和睦相
,建立一個詳和的社會。大多數地區的老百姓都管他叫帝奇·維拉科查(ticciviacocha)……②
其他地區的印第安人則稱呼他華拉科查(huaracocha)、孔恩(con)孔恩·帝奇(con ticci)、康恩·帝基(kon tiki)、蘇奴帕(thunupa)、塔帕克(taapac)、圖帕卡(tupaca)或伊拉(llla)。他多才多藝,既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是雕刻家和建築師。根據一項記載:“他在陡峭的山坡上開辟梯田,建立一道道堅固的牆壁支撐田畦。他開鑿溝渠,灌溉農田……他日夜奔波,爲老百姓謀福利。”
維拉科查也是教師和醫療家,時時爲老百姓解除身心的苦痛。據說,“所到之,他治療無數病患,讓所有盲人都恢複視力”④
然而,這位滿懷慈悲、諄諄教誨百姓、具有超人能力的大善人,個中也有暴戾的一面。生命遭受威脅時(此事發生過好幾次),他會請求上蒼降下天火:
他一路宣揚教化,創造一樁又一樁奇迹,最後來到卡納斯(canas)地區一個名爲卡查(cacha)的村莊……附近的老百姓不聽他的教誨,挺身反抗他,威脅用石頭砸死他。他們看見他跪在地上,舉起雙手伸向天空,仿佛祈求上蒼幫助他解除困厄。印第安人宣稱,就在這當口,他們看見天空出現一簇火光,往他們頭頂降落下來,把他們團團圍困。在驚慌失措下,他們紛紛跑到他身邊,請求這個他們打算殺害的人放他們一條生路……他一聲令下,天火登時熄滅;那些石頭已經全都被火燒溶,連最大的石頭也變得軟綿綿的,如同軟木一般。印第安人繼續陳述:這件事發生後,他離開卡查村,來到海邊,舉起鬥篷走進波之中,不再回來。印第安人看見他消失在大海中,就替他取了個稱號“維拉科查”,意即“大海的
花”⑤
這些傳說對維拉科查外貌的描述都是一致的。例如,在《印加人的傳說》(sumaynarracionde los incas)一書中,16世紀西班牙史學家胡安·迪貝唐佐斯(juan debetanzos)指出: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說,維拉科查“身材高大,臉上蓄著一臉胡須,身上披著一襲白長袍,腰間系著一條皮帶。”⑥
其他記載雖然源自許多不同的安第斯山區民族,但對這位謎樣人物的描繪卻頗爲相似。根據其中一個傳說:
他身材中等,留著胡子,穿著長袍……他年過半百,滿頭灰發,身削瘦,走路時手中握著一棍拐杖。他對當地的土著十分慈愛,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女。他周遊各地,到
留下神奇的事迹。只要他伸手觸摸,病人就會豁然而愈。他通曉每一種方言,甚至比本地人說得還流利。土著稱呼他蘇奴帕、塔帕卡(tarpaca)、維拉科查一拉帕查(viracocharapacha)或帕查坎(pachaccan)……⑦在一個傳說中,蘇奴帕一維拉科查被描述爲“身材魁梧的白種人,容貌十分威嚴,令人望而生畏。”⑧根據另一項記載,他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巨人,眼睛湛藍,臉上留著胡須,不戴帽子,身上穿著長及膝蓋的無袖上
。有一個傳說提到他晚年的生活。據說,他備受土著尊敬,常受邀“谘商
政”。這時他已經是一個“須發垂肩,身穿長袍的老人了”。⑨
開創黃金文明
傳說中的維拉科查,最爲人稱道的是,他給秘魯印第安人帶來文明和教化。據說,他來臨之前,“人們生活在混亂的狀態中,赤身露,有如一群野蠻人。除了洞穴,他們沒有別的居所;每天他們從洞穴中爬出來,到野外尋找食物充饑”。⑩
維拉科查改變了這一切。根據傳說,他替秘魯印第安文化開創一個黃金時期,爲世世代代子孫所懷念。所有的傳說都強調,維拉科查以悲天憫人的懷,展開教化百姓的工作,除非萬不得已,絕不使用武力。他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百姓,爲他們建立一個文明的生活方式。人們永遠記得,他把文明社會所需的各種技藝引進秘魯,諸如醫療、冶金、農耕、畜牧、文字書寫(據印加人說,維拉科查倡導文字的使用,後來卻被子孫遺忘)。他引介給秘魯人的還有一套精深的工程和建築知識。
庫茲科城中的印加式石造建築物,施工品質之精良,已經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這座古城中仔細查訪後,我卻驚異地發現,這兒的所謂印加石造建築,以考古學的標准來衡量,絕非全都是印加人的作品。這個族群的確擅于使用石頭;毫無疑問,庫茲科地區許多紀念碑確實出自他們之手。但是,城中一些比較出的建築物,看來似乎是印加之前的文明所建的。種種迹象顯示,印加人的主要貢獻在于修複古建築,而不在于興建。
同樣地,貫穿龐大印加帝全境,設計十分精良的公路網,也可能不是印加人修建。上文提到,兩條平行的幹道自北向南穿越印加
境:一條沿著海岸,一條通過安第斯山區。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印加帝
總共有15000多英裏路面平整、經常使用的道路,而我一直以爲這些全都是印加人修建的。經過仔細查訪後,我現在敢斷定,這個公路網極可能是印加人從更早的文明繼承下來的。他們的貢獻在于修複、保養和統合一個早已存在的交通
系。事實上,專家們到現在都不能確定(雖然他們不願承認),這些令人歎爲觀止的公路究竟……
上帝的指紋第六章 天兵神將的造訪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