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偵探小說>瑪姬·史菊華>上鎖的房間>本書導讀

《上鎖的房間》本書導讀

瑪姬·史菊華作品

  

王華光

  瑪姬·史華菊(maj sjowall 1925’)皮·華盧(per wahlbo 1926-1975)是著名的瑞典藉夫婦作家,定居于瑞典南部的馬爾摩市。史華菊是一位著名詩人,華盧則是數家報刊的記者,是知名的報告文學家,創作了許多廣播和電視、電影劇本。

  史華菊、華盧夫婦從1965年開始涉足推理小說創作,當年推出的《roseanna》即一炮走紅,引起較大反響。以後,他們每年都推出一部以馬丁·貝克探長爲主角的推理小說。至1975年華盧去世爲止,10年間共完成了10部。主要有:《rosean》(1965)、《the laughing poiceman》(1970)、《the locked room》(1972)、《theterrorists》(1975)。此系列小說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並有多部被拍成電影,受到廣泛歡迎。此外,華盧還獨自出版了兩本以簡森(jensen)爲主角的推理小說,即1966年出版的《the thilty-first floor》和1970年出版的《the steel spring》

  瑪姬·史菊華、皮·華盧夫婦都是瑞典共産dang員,都是社會主義的虔誠信徒。詩人敏感的心xing和記者的職業使他們對瑞典社會有著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因而其作品具有濃烈的社會批判se彩。在他們看來,人是社會的人,人犯罪並不是孤立的,而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所以,一方面,作者筆下的罪犯,並非都是惟利是圖、凶殘暴戾的歹徒。相反,有的罪犯是由于社會的原因,爲生活所迫,挺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多少讓人感到同情與理解,讓人思考促使他們犯罪的社會原因進而批判現行社會製度的弊端。另一方面,作爲社會正義化身的警察也並非那麼完美。系列偵探小說主人公馬丁·貝克對工作兢兢業業,克盡職守,有神探之風采,但卻孤獨寂寞,有心理缺陷。而其他警探有神勇機智的一面,而許多時候卻是愚蠢荒唐,根本承擔不了主持社會正義的重擔,表現了作者溫婉的嘲弄與批判。作者夫婦正是在這種同情、批判與嘲弄中表現了作爲共産dang員強烈的政治傾向,從而使他們的系列小說具有社會批判的內涵,較之于一般的推理小說更深刻,並由此淩架于一般的推理小說之上。

  當然,史菊華、華盧夫婦的推理小說依然具有傳統推理小說的典型特征:都是從看似毫無頭緒的一個、兩個案件入手,精明的探長馬丁·貝克從一些被常人所忽略的蛛絲馬迹中找到一個又一個線索,通過缜密的推理,層層剝繭,最終使案件真相大白。

  史菊華、華盧夫婦的系列偵探小說平白簡煉,如報告文學般樸實。情節舒緩,人物形象豐滿,並且具有瑞典社會悠閑卻契而不舍的風格,爲推理小說注入了新的內容。

  《上鎖的房間》是史菊華、華盧夫婦的代表作,充分ti現了他們的系列推理小說的特se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接連發生了兩起重大刑事案件:一間門窗都從內反鎖的房間裏發現一具因槍傷而死的男屍,但死者並非自殺,因爲房間裏根本找不到槍;一位金發女郎搶劫鬧市區的銀行並槍殺一人後從容逃走,主要目擊證人卻說搶劫犯是個男人!究竟誰是罪犯?馬丁·貝克探長和布多沙·奧森檢察官奉命調查兩案。馬丁·貝克探長在別人都以爲是自殺的情況下,通過細致的勘探,嚴密的推理,找出了敲詐殺人犯莫裏森;而奧森爲首的一組警官在演出了許多鬧劇,出了許多醜之後想當然的認爲搶銀行的罪犯也是男扮女裝的莫裏森,還找出了看似確鑿的證據。最後法院以莫須有的搶劫殺人判chu莫裏森有罪,而他真正犯下的敲詐殺人罪卻被推翻。幼稚可笑的檢察官奧森成了英雄,克盡職守的馬丁·貝克卻受到冷落,因生活所迫而搶銀行的真凶莫妮塔仍逍遙法外。這種結局多少出人預料,讓人ti會到西方社會所標榜的司法公正是多麼的可笑,而莫妮塔的犯罪卻令人同情。這種結局所ti現的正是史華菊、華盧夫婦社會批判的小說特se

《上鎖的房間》本書導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編輯前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上鎖的房間》編輯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