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茅盾>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茅盾作品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guo農業最爲發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致入微的筆風。他十歲喪父。許多中guo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爲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産主義小組,籌建中guo共産dang,下廣州參加guodang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guodang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guo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鬥爭的經曆鑄成他的時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于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輾轉于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爲他慶了五十壽,他的聲名日隆。建guo之後,他曆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guo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1981年辭世。

  文學史界近年來公認茅盾是中guo社會剖析派小說的壇主。這一派來源于19世紀法guo、俄guo的現實主義小說,又同中guo古典世態小說兩相結合。我們從《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裏可以看得分明。這部寫于70年代並未經最後修飾的草稿,它的巴爾劄克、托爾斯泰式的敘事,精細的環境與人物服飾描摹所流露的舊說部的筆趣,是再明顯不過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說,直至80年代現代派的先鋒小說興起,一種更偏于個人內心的新一代敘事風行于世。這並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紀絕大部分時間所充任的,也是這種“新興”作家的角se。繞開茅盾是不成的,試圖把一個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樣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學承傳是“積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對上一代“狂轟亂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頭來你會發現手中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們永遠要爲獲得現代知識的abc 而繳納昂貴的“學費”。實際上,後現代派的作品與評論,並沒有把現代派的一切都掃蕩幹淨呀!現代派對寫實派也不像人們想的是掃地出門。我們今天讀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們“寓言”式的結構的同時,會覺得故事、環境、人物這些小說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潑潑地存在著,它們只會變形,而不會徹底消失。茅盾小說的意義正在這裏。 

《作者介紹》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茅盾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