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茅盾>報施第2小節

報施

第2小節
茅盾作品

  [續報施上一小節]自然地就結束了。

  接著,張文安的父qin和幾個年老的村裏人用了充滿驚歎的調子談論起這個變化多端的“世道”來。而另外幾位年青的,則向張文安探聽也是在前方打鬼子的幾個同村人的消息。

  “不知道。”他想了想,慢慢搖著頭說。但恐怕對方又誤會,趕快接下去解釋道:“當真不知道呢。你想,前方地面有多大?幾千裏!光說前方,知道他們是在哪一個戰區呢?即使同在一個戰區,部隊那麼多,知道他是在哪一個部隊裏呢?就算是同在一個部隊裏罷,幾萬人呢,要不是碰巧,也不會知道的。”

  “哦,早猜到你是一個都不知道的啦!”

  有人這麼譏諷了一句。張文安可著急起來了,他不能平白受冤,他正想再辯白,卻有一個比較老成的人cha嘴道:“算了,算了:讓我們來問一個人,要是你再不知道,那你就算是個黑漆皮燈籠了。這一個人,出去了有四年多,走的地方可不少,到過長沙府,到過湖北省,也到過江西,他上前方,不是光身子一條,他還帶著四匹馱馬,和一個夥計:這一個人,你不能不知道。”

  “對,對,有兩年光景沒訊息了,他的兒子到chu在打聽。”

  別的青年人都附和著說。

  “你到底也說出他的姓名來呀!”張文安局促不安地說,好像一個臨近考試的中學生,猜不透老師會出怎樣的題目來作難他。

  但是他這心情,人家並不了解。有一位朝同伴們扁扁嘴,半真半假的奚落張文安道:“不錯,總得有姓名,才好查考。”“姓名麼?”另一位不耐煩地叫了,“怎麼沒有?他就是山那邊村子裏的喂馱馬的陳海清哪!”

  “陳海——清!哦!”張文安回聲似的複念了一遍。他記起來了,自己還沒上前方去的時候,村裏曾經把這陳海清作爲談話的資料,爲的他丟下了老母和妻子,帶著他的四匹馱馬投效了後方勤務,被編入運輸隊,萬裏迢迢的去打日本;陳海——清,這一個人他不認識,然而這一名字連帶的那gu蠻勁兒,曾經像一個影子似的追著他,直到他自己也拿定主意跑到前方。他的眼睛亮起來了,正視他面前的那幾位老鄉,他又重複一句,“陳——海清!怎麼不知道!”可是戛然縮住,他又感到了惶惑。到了前方以後的陳海清,究竟怎樣呢?實在他還得顛倒向這幾位老鄉打聽。在前方的緊張生活中,連這名字也從他記憶中消褪了,然而由于一種受不住人家嘲笑的自尊心,更由于不願老給人家一個失望,他昧著良心勉強說:

  “陳——他麼——他過得很好!”

  話剛出口,他就打了一個寒噤。他聽自己說的聲音,多麼空洞。幸而那幾位都沒理會。第一個問他的人歎口氣接著說:“唉,過得很好。可是他的馱馬都完了。他兒子前年接到的信,兩匹給鬼子的飛機炸的稀爛,一匹吃了炮彈,也完了,剩下一匹,生病死了,這一來,陳海清該可以回來了麼?可是不!他的硬勁兒給這一下挺上來了,他要給他的馱馬報仇,他硬是當了兵,不把鬼子打出中guo去,他說他不回家!——哦,你說,他過得很好,這是個喜訊,他家裏有兩年光景接不到他的信了。”

  “原來是——”張文安惘然說,但感得衆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便驚覺似的眼睛一睜,忙改口道,“原來是兩年沒信了。沒有關系,……陳海清是一個勇敢的鐵漢子,勇敢的人不會死的。他是一個好人,炮彈有眼睛,不打好人!”他越說越興奮,自己也不大弄得清是他的想當然,還是真正實事,但奮激的心情使他不能不如此:“我想,他應該是一個上等兵了,也許升了排長。陳海——清,他是我們村子裏的光榮!”

  “那——老天爺還有眼睛!”衆人都贊歎地說。

  “誰說沒有眼睛!”張文安被自己的激昂推動到了忘其所以的地步。他滿臉通紅,噙著眼淚。“要不,侵略的帝guo主義早已獨霸了世界。”他莊嚴地伸起一只臂膊,“告訴你們:世界上到底是好人多,壞人少。我在前方看見的好人,真是太好了,太多了,好像中guo的好人都在前方似的。壞人今天雖然耀武揚威,他到底逃不了報應。他本人逃過了,他的兒子一定逃不過。他兒子逃過了,兒子的兒子一定要受報應。”

  張文安整個生命的力量好像都在這幾句話裏使用完了,他慢慢地伸手抹一下頭上的汗珠,惘然一笑,便不再出聲了。

  當天午後,浮雲布滿空中,淡一塊,濃一塊,天空像幅褪se不勻的灰se布。大氣chao而熱,悶的人心慌。

  張文安爬上了那並不怎樣高的山坡,只覺得兩條tui重得很,氣息也不順了。他惘然站住,擡起眼睛,懶懶地看了一眼山坡上的莊稼,就在路邊一塊石頭上坐下。坡頂畢竟朗爽些,坐了一會,他覺得song頭那gu煩躁也漸漸平下去了。他望著自己剛才來的路,躺在山溝裏的那個鎮,那一簇黑魆魆的房屋,長長的像一條灰黑斑駁的毛蟲;他定睛望了很久,心頭那gu煩躁又漸漸爬起來了,然後輕輕歎口氣,不願再看似的別轉了臉,望著相反的方向,這裏,下坡的路比較平,但像波lang似的,這一坡剛完,另一坡又拱起來了,過了這又一坡,便是張文安家所在的村莊。他遠遠望著,想著母qin這時候大概正在忙忙碌碌准備夜飯,——今天上午說要宰一只ji,專爲遠地回來的他。這時候,那只過年過節也舍不得吃的母ji,該已燉在火上了罷?張文安心裏忽然感到了一種說不大明白的又甜又酸的味道。而這味道,立刻又變化爲單獨的辛酸,——或者說,他惶恐起來了。好比一個出外經商的人,多年辛苦,而今回來,家裏人眼巴巴望他帶回大把的錢,殊不知他帶回來的只是一雙空手,他滿心的慚愧,望見了裏門,反而連進去的勇氣都提不起來。雖然張文安的父母壓根兒就沒巴望他們的兒子發財回來,他們覺得兒子回來了還是好好的,就是最大的財喜了;雖然張文安一路上的打算以及今天上午他托詞要到鎮上看望朋友,其實卻懷著一個“很大的計劃”,他的父母也是一絲一毫都不曉得:雖然兩位老人家單純的巴望就是看著兒子痛快淋漓享用那只燉爛的母ji;——然而張文安此時隔著個山坡呆呆地坐在路邊,卻不由不滿心惶恐,想著是應該早回家去,兩條tui卻賴在那裏,總不肯起來。

  他透一口長氣,再望那條躺在坡下山溝裏的灰黑斑駁的大毛蟲,想起不過半小時前他在那些汙穢的市街中碰到那一鼻子灰,想起他離開前方一路回來所做的好夢,想起上午從家裏出來自己還是那麼十拿十穩的一肚子興頭,他不能不生氣了。他恨誰呢?說不明白,但所恨之中卻也有他自己,卻是真確的。他恨自己是一個大傻瓜。別說萬象紛纭的世界他莫明其妙,連山坡下邊那個灰……

《報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報施》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