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艾曉明>新書過年第2小節

新書過年

第2小節
艾曉明作品

  [續新書過年上一小節]言序,謹尊弟子輩之禮耳。”啊,我愛中guo文化,我愛相聲。

  看官有一問:你是教什麼的,一會東一會西的!我教文學,寫作讀書好東拉西扯。我的課也不算教得好,所以還要進修,進修我選葉嘉瑩教授的課。葉教授講課多年心得最近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成套出版,我買了其中的《漢魏六朝詩講錄》和《唐宋詞十七講》。閑時隨手翻讀,總有收獲。這主要是葉老師講課真的是深入淺出,錢鍾書老的學問大,但《管錐》沒有工夫看不懂。葉老師用現代人的白話講古詩,和錢老的方法差不多的,也是廣征博引,但語言是對小孩講故事那種,我就能看明白。順便說道,我還特別愛看她說:我現在要跑一個野馬了。她說著就跑到現在在加拿大看的電視,上面用英文介紹日本的俳句。然後再回到韋莊的詞上,而從韋莊的詞呢,引出一個問題:一句話,說我要許身給你,這說起來多苯哪,是不是?怎樣表達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我們要把詩歌裏的生命引發出來。這種教學思路,給我很大啓發。

  我們每年都要參加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最後是他們的答辯。近年來常常感覺到,中文系學生的論文,一個普遍的問題是缺乏新的知識視野。我們的教材在吸取新知方面的反映非常之慢,有時讓我感歎的是,學生越學越傻。當然,這個意思也得歸到我們教師身上。我們傻不傻?僵化了沒有?我們如何擺tuo那種意識形態理解、倫理道德評價的模式?我給自己和學生的建議是多看點新書。有兩套書出版得很及時,可供文學系參考。一是“二十世紀西方美術理論譯叢”,包括《新藝術的震撼》、《理想和偶像──價值在曆史和藝術中的地位》、《現代主義,評論,現實主義》等11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這裏提到的三種,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出版過,現在看到的是1996年重印的版本。讀這套書可以看到現代主義在西方的含義和知識,現代主義關注的藝術問題,評價現代主義的諸種可能xing。《理想與偶像》是貢布裏希大師的著作(感謝中guo貢布裏希的翻譯者範景中等人,祝這一夥人和所有的貢迷新年快樂),譯者在序中說:

  在和朋友們的私下討論中,我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到,驅除黑格爾主義的迷霧已決不是無足輕重的瑣事,因爲黑格爾“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一切形式上都帶來了破壞xing的,或更爲確切地說,帶來了*醉人的影響,或者你也可以說是有毒的硬xing。對能判斷的人來說,從各方面對這種影響作有力的反擊,乃是每個人的責任。如果我們沈默的話,還有誰來說話呢?”正是在這個重大的問題上,貢布裏希的著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因爲是他在藝術研究領域首次提出了取代黑格爾決定論的方案,力圖驅散那扼殺我們進行研究的幻影。

  這篇譯者序還有其它私人見解,十分有趣,你看看就知道了。我說的第二套必讀書是“學院叢書”(中guo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年、1997年分別出版),其第一批書目有:卡爾.波普爾的《通過知識獲得解放》、威廉.燕蔔荪的《朦胧的七種類型》、約翰.赫伊津哈的《遊戲的人》、《中世紀的衰落》;這四本都出了,還有本巴克桑德爾的《意圖的模式:關于圖畫的意圖說明》還沒看見。我們要再次感激範景中先生,他是這套書的主編。叢書的序言中說道:在現代教育中,專業教育日益暴露出一個嚴重的缺陷,即心靈狹隘的缺陷。結果是忽視了爲知識而奮鬥或通過知識而解放的曆史,忽略了科學觀念的曆史,甚至忽略了教育學生在理智上的城市。結果導致了心靈的貧困和心song的狹窄,甚至它導致了漠視價值的可怕傾向。擺tuo這種困境的途徑之一,也許是恢複學院的一個古老傳統──重新喚起對知識的驚奇感,喚起對書籍的依戀感。我很贊同這些說法。不過下面還有段引語,最後說道:願時尚、傳媒和電腦永遠不會破壞或者松弛個人對書籍的這種qin切的依戀!我的意思是,這句話好象和電腦有點過不去。可能作者是不用電腦的,電腦和書籍的關系我建議在更複雜的層面來討論。它和書籍就是對立的嗎,未必。

  我這也是跑了個野馬。事實上我正要將上述兩套書作爲研究生的必讀書,讓研究生們好好念(第一我自己要好好念)。值得推薦的理論新書還有:阿倫.布洛克的《西方人文主義傳統》(董樂山譯,三聯書店,1997年10月北京第1版),李銀河主編《婦女:最漫長的革命──當代西方女權主義理論精選》,兩本書對于一種術語和理論的曆史和定義詳加討論,對于訓練學生了解人文學科研究的思維方式,很有好chu

  但我對文學的看法也有不足爲外人道的一點,就是文學終究從屬于藝術,對于文學的研究無定論可言,而不借助于理論,單從文學作品的閱讀,亦足以積累文學知識,並且培養好的藝術品味。這就是說,無論從事研究還是教學,閱讀作品本身,始終是第一位的。以普通讀者的胃口來看,我認爲現在出版界形勢大好。很多經典作品的出版都在向全集的規模挺進,例如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一套簡.奧斯丁全集,包括《曼斯菲爾德莊園》共六種(1997年8月第1版)。老實說:奧小jie的小說我看過《傲慢與偏見》,不大喜歡,覺得理念太簡單,人物和故事傻忽忽。但看了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我就不敢诋毀奧小jie的作品。納博科夫這本書是他在美guo大學給學生上文學課的講稿,他說,他這本書的計劃是找幾部歐洲名家作品來進行研究。做的時候想本著一種愛慕的心情,細細把玩,反複品味。“早在一百年前,福樓拜就在給他情婦的一封信裏說過這樣的話:‘誰要能熟讀五六本書,就可成爲大學問家了。’”

  納博科夫在書中詳加品味的有七部作品,其中位居首篇的就是奧斯丁的《曼斯菲爾德莊園》。他說,這本書不像他討論的其它幾部小說那樣極爲生動,“象《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這樣的小說是作者的生花妙筆控製下給人快樂的炸彈。而《曼斯菲爾德莊園》則出自一位小jie的纖手,是一個孩子的遊戲。不過,從那個針線筐裏誕生的是一件精美的刺繡藝術品,那個孩子身上煥發著一絲奇妙的才華。”正一位看了這些話,我買了奧斯丁全集。

  納博科夫的《文學講稿》(申慧輝譯,三聯書店,1991年10月第1版),現在你要想買還真買不著。所以好書不能讓它呆在書店,猶如情緣,錯失要遺憾一輩子。這個比喻一點都不誇張,好書都是生命換來的,你看前蘇聯作家左琴科的散文《日出之前》(戴骢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感謝戴骢,他譯的俄蘇文學是我要特別收藏的版本,祝戴先生新年快樂)。左琴科青年時代患有精神憂郁症,這是一本對自己的生活做心理分析的書,作者爲此書慘遭侮辱十多年,至死未已。戴骢的譯後記使我們了解左琴科的命運和《日出之前》這樁公案的來龍去脈。左琴科在批判會上的申辯真了不起。他說:“我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可以說,我的文學生涯,我的文學命運,在這樣的環境下,已走到盡頭。我已擺tuo不了絕境。”一個老人在道德上應該是無懈可擊的,可我卻倍受屈辱,就像一條最蹩腳的狗崽子!請問,叫我怎麼再寫作?他說:我願意接受任何命運,就是不要現在的命運!左琴科說完,幾乎暈倒,跌跌撞撞地跑出會場。這是1954年。四年之後,他就去世了。可是我們知道,通過戴先生的譯本,這樣的作家是沒有生命限製的。他的內心,他的死不悔改的骨氣,通過他的作品複活。

  我要收拾行囊,回老家去過春節,我塞進書包裏的是遼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新世紀萬有文庫”(1997年3月)中的幾本小書。這套書的設想是繼承當年商務印書館的“萬有文庫”的使命和形式,選編一些人人當讀的書,在廉價簡裝上做文章。書是小32開,二百頁左右,大概是小五號字,書價大約比同類字數的書便宜一半,也挺輕巧的。其中的“外guo文化書系”裏有蒲甯的(譯者用的是布甯這個譯名)小說集《最後一次幽會》、凱特.蕭邦的《覺醒》、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諸神死了》(分上下兩冊)。我覺得選目都很精當,《覺醒》是本美guo的女xing意識覺醒之早期經典,過去外文系的要教到這個作品,中文系的一無所知,現在能看譯本,可以補此欠缺。而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作品是過去俄蘇文學中被打入冷宮的另類作品,說及他要用到淵博、神秘、宗教、象征派等詞彙。《諸神死了:背教者尤利安》是他的三部曲《基督與敵基督者》的第一部,主人公是公元四世紀的羅馬皇帝尤利安。

  我這篇書目報告要草草收尾,讀者和《出版廣角》的老劉頭肯定已經感覺到我力不從心,詞不達意了。望山跑死馬,好書哪裏說得完呢。況且還有三個小時我就要登機,不能不匆匆擱筆。祝敬愛的老劉頭和《出版廣角》的朋友們新年快樂,祝讀者快樂──新年過完,這篇文章才會用上,但我的祝願指整整一年,新年快樂!

……

《新書過年》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艾曉明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