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情!”——這又是北京的土話。說“敢”字的時候,您得拖長了聲兒,拿出那麼一子撒漫勁兒。“情”字呢,得發“輕”的音兒,輕輕地急促地一收,味兒就出來啦。別人說了點子什麼事兒,您趕緊接著話茬兒來一句:“敢情!”這就等于說:“沒錯兒!”“那還用說嗎?”甚至可以說有那麼點兒“句句是真理”的意思。其實,此話在北京尋常得很,大街小巷,胡同裏闾,不絕于耳,本來不值得在此絮叨。可是,在辘轳把兒胡同9號,這話可就不同尋常啦。這裏有一位姓馮的寡婦老太太,也和別的老太太一樣,喜歡接在別人的話茬兒後面說:“敢情!”——您可別大意了。馮寡婦的“敢情”卻不是隨隨便便說出來的。您要是不夠那個“份兒”,不足以讓她羨慕、崇拜,人家還是金口難開呢。您看她的大兒子大山,小四十的漢子了,新近還被選上了他們那個街道廠的廠長,幾個月裏扭虧爲盈,論腦瓜子、嘴皮子、手膀子,哪點兒不夠意思?在廠子裏,那些一把子胡子,一臉子褶子的老頭兒老太太們,哪個不是“廠長”長、“廠長”短地圍著轉,說點子什麼事,還少了人們接著話茬兒道“敢情”了?可回家來,少挨他
罵了嗎?“成天屁
不沾家,就知道回來吃飯、睡覺,家是你旅店呀?點燈熬油,當個七品芝麻官的破廠長。美?美個屁!……什麼?你是共産
?你是什麼‘共産
’哇,‘勞動
’!你看人家西院兒,劉家,三天兩頭奔家拉板子,運磚頭,那才叫‘共産’!你是什麼‘共産
?勞動
’!成天價勞動、幹活兒,賣死力氣,不是‘勞動
’是什麼?!……”當然了,馮寡婦罵兒子,三分罵,七分誇,是罵給街坊鄰居聽的。也難怪,三十幾歲上守寡,拉扯大一兒一女,容易嗎?可您就聽她這話音兒,是省油的燈嗎?是見廟就磕頭的主兒?告訴您吧,馮寡婦的“敢情”接到了誰的話茬兒後面,差不多就能暗示出此人在小院裏舉足輕重的地位。要說說這辘轳把兒胡同9號的事,能不給您打這兒說起嗎?
據我所知,北京有兩條辘轳把兒胡同。一條在西城,一條在南城。我說的,是南城的。胡同不長,真的象過去井臺兒上搖的辘轳把兒一樣,中間有那麼一個小彎兒。門牌兒數到“9”,正是要拐彎兒的地方。9號的門臉兒也不漂亮,甭說石獅子,連塊上馬石也沒有。院兒呢,倒是咱們京華寶地的“自豪”——地道的四合院兒。四合院兒您見過嗎?據一位建築學家考證:天壇,是擬天的;悉尼歌劇院,是擬海的;“科威特”之塔,是擬月的;芝加哥西爾斯大樓,是擬山的。四合院兒呢?據說從布局上模擬了人們牽兒攜女的家庭序列。嘿,這解釋多有人情味兒,叫我們這些“四合院兒”的草民們頓覺欣欣然。不過,說是“牽兒攜女”,不如說是“摟兒抱女”更合適,對嗎?不信您留心一下看,現今,“四合”固然還有,“院兒”都在哪兒呢?哪個院裏不擠滿了自蓋房、板棚子,幾大家子人把個小院塞得滿滿當當。這不是“摟兒抱女”是什麼?……唉,當然,也是無可奈何之事。我們中華兒女,愈衍愈衆,牽兒攜女是領不過來了。不密密層層地摟著,抱著,行嗎?
9號院兒裏有5戶人家,正是這麼個“摟兒抱女”的格局。我們所說的馮寡婦,和她的兒子、女兒住在西屋。
這位要問了:9號院兒裏真的有一位連馮寡婦都佩服得五投地的人物,值得老太太追著話茬子道“敢情”?有哇!豈止是馮寡婦,整個小院兒,除了住南屋“刀背兒房”的張老師和馮寡婦的兒子大山,誰不以東屋住的韓德來爲榮?有了韓德來,整個9號院兒在辘轳把兒胡同就牛起來了,腰杆子硬起來了。院兒裏的人和外院兒人爭論點子什麼事兒,只消說:“老韓頭兒說了,是這麼回事兒!”肯定就可以得勝回朝了。
韓德來現在是退休了。早幾年在造紙廠當鍋爐工。人哪,這一輩子,是福是災。誰敢說呢?民三十二年春荒,韓德來拄著打狗棍兒,在京西老家的村口上、大路上轉悠。那日子口,赤地千裏,樹皮都吃光了,哪兒討去?哪兒要去?遍地的野狗,吃人吃得毛光眼紅,眼瞅著人要倒,就甩打著尾巴跟在你後邊啦。韓德來連轟狗的棍棍兒都舉不起來了呀!眼瞅著要倒路上喂狗那當兒,遇上了同村的李三叔,給他一塊紅薯,領他一條活路——教他幾段“蓮花落”,大鼓書,帶著他出了口外。到那些沒鬧災的窮鄉僻裏,唱一段,討口吃。憑這一招兒,走南闖北,硬是活過來了。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話多靈驗!一九六九年,燒鍋爐的韓德來竟然到工宣隊去了。再往後呢,居然成了什麼“代表”啦。進了中南海,據說,還在裏面睡了一宿,又吃過了宴會。那是沒錯兒的,報紙上清清楚楚地印著大名哪。了得嗎?9號院兒裏的人們,不,整個辘轳把兒胡同的人們頓時刮目相看了。韓德來和毛主席握手回來那次,愣一天一宿沒洗手啊,及至進了院門兒,扯開嗓門兒就喊:“我跟毛主席握過手啦!”惹得院裏院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跑出來和他握手——誰不巴望著沾點子仙氣兒啊?就是打這一天開始,西屋的馮寡婦也跑過來,抓著韓德來的手一個勁兒抹擦,破了自己一貫的、以貞
爲榮的唠叨:“人哪,容易嗎?現今,那麼大的姑娘,挎著老爺們兒胳膊,大街上逛,現眼不現眼!誰像咱這號的,一輩子守著死鬼,老爺們兒的毫毛兒都不碰一下呀!容易嗎?”
小院裏的人們對宴、對中南海是陌生的。馮寡婦還和院兒裏的年輕人爭辯過,愣說在中南海裏掃廁所的,都起碼得是
長一級的幹部。
宴呢,紅燒肉肯定是可以可勁兒招呼的。爲此,還專門去找老韓頭兒公斷。結論是什麼,且不必管它,反正老韓頭兒既然有這般經曆,足見此人不是凡人,更不是等閑之輩。從這天起,只要韓德來端著茶缸子,往門前的小板凳上一坐,馮寡婦肯定拿著手裏的活計湊過去聽他開聊,又肯定瞅准了話茬兒,時不時來一句“敢情!”
“您說,咱工人不到大學去整治整治,怎麼了得!”老韓頭兒又開始講他的“進駐”了,“淨是地主資本家的羔子!不學好,鬧什麼‘非多非’俱樂部!先頭,咱還尋思著,俱樂部嘛,頂多是拱個‘豬’,敲敲‘三家兒’呗。哪兒啊,壞透了。識文斷字的,淨看搞破鞋的書!有一本,叫……《雷雨》,寫什麼打雷下雨天兒,一家子搞破鞋!當哥哥的,還把給糟蹋了。這叫什麼事兒!我把他們訓一個溜夠:你們這兒啊,破鞋滿天飛!嘿,還不服氣哪。您說,咱工人不去管管,了得?!”
“敢情!”馮寡婦那癟下去的……
《辘轳把兒胡同九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