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colordark="#ffffff" cellspacing="0"cellpadding="0" bordercolorlight="#ffcc00" class="p5" height="33">
陳世旭的創作一貫以短篇小說爲主,他兩次獲得全優秀短篇小說獎絕非偶然,因爲他的短篇小說確實寫得幹淨、利落、質樸而又蘊含著哲理的思考。這篇《小鎮上的將軍》也是如此。作品寫的是一個“偏遠的小鎮”,然而反映出來的卻是整個
家、整個社會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寫事又不單純地敘述事件的發生。發展、gāo cháo、結束,而是與此同時,精心刻畫人的
格。小鎮本是比較甯靜的,離政治漩渦似乎較遠,所以作者對家鄉做過一番描述後,趕緊聲明自己“決不是一個吹牛好手”請讀者“千萬不要以爲我使用了文學的誇張。”但是小鎮又是極爲敏感的,“任何一點極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人們莫大的關注。”所以,當“將軍”這一外來因素突然闖入小鎮的生活,立即就像石子投到河中,擊起了一波波的漣漪,這一波波的漣漪包括外部的事件和人們的內心兩個部分,正是它們,構成了整篇小說。作者在表現外部事件時極爲簡潔明了,明確可以看出蓋房子(前奏)——將軍到來(開始)——將軍發火、將軍救孩子(發展)——將軍和小鎮人們痛悼總理,井與代表惡勢力的鎮長産生沖突(gāo cháo)——將軍去世(結束)這一整條線索,沒有錯綜複雜、讓人費琢磨的什麼交叉結構,而是一件一件順序發展,一
高過一
,既明快又頗具氣勢,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也就與此同時,隨著上述這一線索的向前行進,逐漸展現在我們眼前,小說的主人公當然是將軍,但是他不是一般的將軍,而是被“拉下了馬”、“受審查”、“挂了個休養的名兒”來小鎮的將軍,這樣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複雜的,所以盡管他還沒有正式出場。就已擊起小鎮的漣漪,然而將軍是關心人民疾苦的,所以當他巡視小鎮後便提出種種合理化的建議,想幫助小鎮擺
窮困面貌;將軍是正直不阿的,所以他會冒犯鎮上的“第一夫人”,去幫助一個農村婦女生病的孩子;將軍雖已被拉下馬,卻一直以一個軍人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所以出現在衆人面前總是軍服筆挺,軍紀謹嚴,而當一個士兵違反紀律時,他又會怒斥那個士兵;將軍雖已等同平民百姓——甚至還不如——但“位卑未敢忘憂
”,時刻惦記著
家的富強,撥亂反正。將軍又不總是這樣一本正經、威嚴不敢冒犯的,他也很重感情,所以總理的死,讓他那般痛苦,所以當鎮上的人們前去探望他時,他那枯黃的臉上,會流下兩行混濁的老淚——他在內心深
是多麼希望被鎮上的人們理解,同他們交談啊!小鎮上的人們確實是逐漸地、通過幾件事情才真正地了解將軍、理解將軍的。作品在刻劃小鎮的小們時,雖然選擇了剃頭佬、裁縫兩個人物擺在前臺,但並未刻意去描寫這兩個人,而是寥寥數筆,做了個漫畫式的簡單卻神似的描繪,作者把小鎮上的人們當作一個集
來描寫。這個集
表面上是一個偏遠小鎮的人們,但在更廣闊的意義上,他們是民心的代表啊!他們像這座小鎮一樣本是甯靜的,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他們不得不緊緊地守衛住自己,“好奇而不輕信”、“不打算解除心理上的戒備”,所以他們開始對將軍是好奇卻冷淡、甚至敵視的。繼而,人們通過將軍怒斥士兵事件,感覺到了將軍的赫赫聲威,但也僅此而已。不久發生的另一件事,使小鎮上的人們進一步了解了將軍。他們憑直覺判斷出:“如果一個‘叛徒’以救人于危難爲己任,而一個‘共産
員,即置人民于死地,那麼他們的位置,不是正好應該掉換一下嗎?”到了痛悼總理時,小鎮上的人們真正理解了將軍,也通過將軍理解了許多事,“從來逆來順受、庸庸碌碌的小百姓們”自覺地同將軍站在一起,他們變了,“心靈深
的正義力量”被喚起,“這
力量,把他們自己傳統的怯懦和自卑,打得粉碎。人與人、正義與邪惡、將軍與小鎮、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作品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做了深刻的揭示,從而使整篇小說在哲理上走向深沈、引發讀者去思索。
《將軍鎮鑒賞》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陳世旭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