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谌容>《懶得離婚》斷想

《懶得離婚》斷想

谌容作品

  《懶得離婚》,這個題目取得還真有點味道。在中guo,“離婚”這個詞兒雖然載入婚姻法,但真要聽到周圍的熟人(還有未曾謀面卻熟知其名的名人,特別是演員之流)中有誰要打離婚的,往往比重要政治新聞更能震撼人心,傳播速度之快也更爲驚人,于是,評頭品足、說是道非,種種議論紛紛揚楊,比談論其他事情更有興趣、更有高見。這種姑且稱爲“離婚敏感綜合症”的非病變心理疾患,在當代中guo人中普遍存在。是好?是不好?也是衆說紛纭。離婚所引起的轟動效應,看來好像是對別人的關心,實際上是一種過敏症,是一種guo民心態弱點的反映。結婚、離婚,本是一種普通而正常的社會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若有瓜葛,按婚姻法辦理就是了。但是,有些人就是對此極有興趣,談起來津津有味,甚至加油添醋四chu傳播。因此,有人指出,在中guo,離婚也得有勇氣才行,要有極強的抗幹擾本領,否則,因離婚而招來的流言蜚語,足以把人壓趴下了。離婚之難之複雜,往往使本該離婚的人也望而卻步。現在,我們從這篇小說中得到“信息”,倒有人連離婚也“懶得”去辦,可見這主人公也夠絕的了。題目是作品的眼睛,題目取得好,對讀者會産生更大吸引力。《懶得離婚》與《減去十歲》一樣,題目取得好,有味道,挺新鮮。小說也要講點標題的藝術,太白、太直並不好,故弄玄虛、聳人聽聞也不好。當今之書攤上,小說題目之新、之奇、之怪堪稱空前,什麼“軍妓”“蕩婦”“躶女”“一個女人與一百個男人”……光怪陸離、不一而足。這種嘩衆取寵、低俗不堪的標題,講的不是藝術xing,而是商業xing、刺激xing,實在不敢恭維。小說是藝術,講藝術是題中應有之義,不講藝術而追求刺激,有失文藝家的身分,還是不做爲好。精心設計小說標題,提高其藝術含金量,則應爲一切文學家所重視。如果題目平淡無味,引不起讀者興趣,難免會失去很多知音。

  “其實,哪家不是湊合著過?千萬個家庭都像瞎子過河——自個兒摸著慢慢過呗!”劉述懷這句話,看似平淡,卻是奇feng突起,難怪在方芳眼裏,劉述懷這個普通平常的人,也因這句話而變成“一個極有光彩的人”了。

  劉述懷這句話講得果然精彩,因爲它道出了當今中guo千萬個家庭的實情。男婚女嫁,結成家庭,這是人生一件大事。有人說,結婚是真正愛情有開始;也有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幸福的家庭是以愛情爲基礎的,不幸福的家庭卻以湊合來對付。幸福的家庭可能永遠幸福,也可能由幸福轉化爲不幸福,千萬個家庭千萬個樣兒,無法等同劃一。但是,由于十分複雜的曆史和社會原因,中guo家庭中靠湊合維持的,確實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成年人的生活天地裏,家庭居于重要位置,一回家就到了“湊合”的環境,真是大的莫悲哀!劉述懷從自己結婚後的切身ti會中說出了“哪家不是湊合著過”這句真實的話,給我們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怎樣使家庭真正幸福?怎樣使湊合的家庭擺tuo湊合的“怪圈”?怎樣預防湊合家庭的再生産?湊合能否演化爲新的真正的幸福?……這一連串看似瑣屑卻關系到億萬個家庭健康發育的重大倫理、道德、法律問題,決非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關系到社會安定、人類幸福的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可惜,我們的父母官們,我們的理論家們,終日忙忙碌碌,又有多少人真正關心這些“軟”問題呢?可能是當前“硬”問題太多了:物價持續上漲、貧富懸殊、ti腦倒挂、人情淡薄、營私舞弊、秩序混亂、世風日下……但是,當人們在令人煩惱的社會上勞頓了一天,回到家庭這塊原以爲是“安定溫暖的綠洲”時,迎接他(她)的又是“湊合”的生活,這人生的樂趣到底該到哪兒去尋找呢?可以看出,《懶得離婚》的作者比那些父母官和理論家們更了解民情,更理解民心,她通過藝術手法勾勒出當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湊合”真相,意在引起“療救者”們的注意,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當然,作者並沒有開出治療這種社會病症的葯方,她只是揭示出這種現象,這不應苛求。如果在揭示家庭湊合現象的同時,稍加幾筆,點出社會生活中更多令人煩惱的真實情景,那麼,讀者對家庭湊合症的病因及其嚴重xing,將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在這方面,這篇小說存在不足。“軟”問題在實質上並不軟,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硬”問題可能也難以完滿解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幸福美好的家庭,可以促進社會的安定,可以增強家庭成員抵禦社會動蕩的能力。我不知道我們的領導者們是否知道千萬個家庭正在過著湊合的生活?但願他們能ti察民情。當然,期望迅速解決這一長期存在的複雜社會問題,是不現實的。但我們總應該了解它、重視它、研究它,爲它的逐步解決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氣氛。再不聞不問,就有點失職了。我不知會有多少今天的當權者閱讀這篇小說,但願它的讀者在當權者中越多越好。

  中guo人的婚戀家庭觀,受中guo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極深,這不能不說是個很大的遺憾。西方的“xing解放”理論不足取,因爲它把男女的xing關系看得過于隨便,有“動物化”的趨向,要反對。但是,在婚戀自由和家庭組合問題上,西方的有些觀念是開放的、合理的,應該吸取的。比如,對離婚的看法,我們往往強調離婚會給子女帶來什麼不好的後果,卻不多考慮不離婚會給夫妻雙方帶來多少痛苦。記者方芳的統計有:在我guo,一百對提出離婚的夫妻中,一年內辦成離婚手續的僅占2%;二年至三年辦成的占8%;三年至五年辦成的占12%,十年尚未辦成的占60%。其中有一位工程師,25歲時提出離婚,現在年過半百還未辦成。可見,離婚難是當前社會一大弊病。但是,方芳的頂頭上司卻認爲“與其寫離婚難,不如寫不離婚的可貴”。這種觀念,不僅這位記者部主任有,在社會上許許多多人的頭腦裏都有,在許多領導人頭腦中也有。其實,這種觀念的實質是鼓勵維持湊合的家庭,而不是幫助組合幸福的家庭。離婚真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嗎?我看,只要不是“xing解放”信奉者的胡亂行爲,正常的離婚不僅不會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反而會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正常人都希望有一個和睦美滿的幸福家庭,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和和美美,社會就容易安定。反之,千千萬萬個家庭都不太和諧,無非是在湊合,試問,由這樣的家庭組成的社會和睦安定得了嗎?我們現在總算意識到了:一個社會單位內部如果搞湊合,大家一塊兒混日子,這個單位的生産或工作效率肯定高不了,因……

《《懶得離婚》斷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懶得離婚》斷想》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