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陳放>大潮交響詩:中國矽谷第5小節

大潮交響詩:中國矽谷

第5小節
陳放作品

  [續大潮交響詩:中國矽谷上一小節]從眉頭一皺到拍板定案,用了不到一個小時。這在官辦機構裏是絕對不可能的,沒有三個月,報告都送不上去。也許正是因爲徐壬生敢于決斷,敢于負責,才被同仁贈予了“獨裁者”的雅號吧。

  當科海集團公司以自己的創造彈起科研ti製改革的金se豎琴,科學城裏另一支崛起的力量——信通電腦技術公司——吹響了進軍的銅號。

  信通是由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科學儀器廠和海澱區三家共同投資,共同經營的智力密集型公司。1984年它剛成立時只有4個人,今天也不過七八十人,規模比京海、四通、科海都小,但它已經完成和正在開發的重大科技項目有50多項,1986年人年均銷售額高達36萬元,人平均利潤4萬元。總經理金燕靜是中關村一條街上的女強人,她高屋建瓴地設置了“信通技術開發基金”,用以支持社會上的項目開發,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提出使用申請。

  兩年多來,信通公司給社會各個方面提出的10項課題發放了技術開發基金。沈陽自動化所使用信通技術開發基金研製成功了解決城市交通堵塞的城市計算機面控製系統和城市交通狀況顯示系統。信通將該系統的第一套設備,無償地贈予了海澱區政府,本年度內將正式啓用,爲北京市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推進了一大步。

  1986年的信通技術開發基金,又一次顯示了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延邊科研所與信通公司合作開發了朝鮮文dos系統,成果通過科學院院級鑒定,dos系統進入guo際市場,銷往韓guo、日本、美guo等地,僅第一批簽約的500套,就創彙40萬美元。

  科學城有了“希望”。

  1985年1月1日,由周明陶等18名研究生自願組合的“希望”電腦公司,以青春形象出現在中關村一條街上。它是全民所有製,科學院給貸款,稱得起是科學城的嫡系部隊。但它不同于封閉ti系下的研究所,是面向市場,自選項目,自負盈虧,以技術開發爲先導的全方位有機運行的經濟實ti

  在競爭激烈的中關村一條街上,“希望”電腦公司以推出高級軟件、高級語言,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站住腳跟。1987年預計産值1000萬。

  隨著科研ti製改革的深化,“希望”電腦公司著手探索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承包等新的模式。

  科學城裏,希望正在取代危機。

●中guo矽谷

  京海、四通、科海、信通,這四家智力密集型企業集團,各有各的神通;但,自選項目、自定計劃、自找資金、自負盈虧、自我分配、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這些共同具有的結構要素,乃是他們得以經濟起飛的共同動因。

  王洪德、萬潤南、陳慶振、金燕靜等一大批民辦科技實業家,集學者與企業家雙重身份雙重優勢于一身,承擔經營和政治雙重風險,走上了經濟和政治舞臺。dangguo家領導人多次接見他們,對民辦科技實業家的道路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賞。

  以京海、科海、四通、信通這四大企業集團爲支柱的中關村一條街,從事高技術開發與經營的公司大大小小300多家,實力雄渾,蔚爲壯觀。他們開發與技術服務的項目共有4000多項,有200多項填補guo內空白,16項達到guoshui准。

  這條街,再也不見皇朝的禦辇,再也不見舉著火把的洋人。走進今天的街,就是走進了電子計算機的博覽會,走進了高文化高科技的社會氛圍。公司一家挨著一家,櫥窗一扇連著一扇;不同型號的微機競相輝映,形形sese的元器件琳琅滿目;營業廳裏,漂亮的姑娘微笑著向用戶介紹産品的xing能;培訓班上,總工程師殷勤地向用戶傳授機器的使用與保養知識。如群星灑滿夜空,如百鳥啼啭山林,這條街上群雄並立的局面,在guo內外引起越來越強烈的震動,被譽爲“中guo矽谷”。

  並非尾聲,中guo矽谷正值少年,現在的態勢,只是它未來發展的前奏。

  1987年3月15日晚上7點,夜幕下的清華大學寂靜下來,開始了又一個充滿思考的晚上。主樓會議室裏卻燈光璀璨,汽shui、蘋果、茶點擺滿了二十幾張桌子。這是中guo矽谷的企業家們舉行每月一次的沙龍聚會,首都各大報的記者和北大、人大的研究生也聞訊而來。顯然,民辦科技實業家的命運和中guo矽谷的動向與態勢,已成爲經濟ti製改革的一個熱點。

  沙龍主持人輪流坐莊。這次由海華公司總經理主持,海華公司是清華大學的老師和海澱區合辦的智力密集型企業。大學辦科研、經營、教學相結合的經濟實ti,是科研與教學ti製改革的又一模式。

  這些企業家,這些三次方的人,各有各的商業秘密,但共同承受的經濟和政策壓力,又驅使他們qin密地坐在一起共商大計。

  信通公司總經理金燕靜,身材高大,神采飛揚,在爲數不多的女賓中顯得非常突出。她說:“優勢,現在在這條街上;將來,可能就不在這條街上了。”

  金燕靜一語道破了他們共同面臨的危機感與緊迫感。不久前,由北京地區67家科研單位、電子企業聯合的長城集團公司宣告成立,享受稅前按銷售額提取10%研究與開發費的優惠待遇,這一優惠使長城集團能把更多的財力投入新産品開發,使強大中再顯強大。改革的深化使科學城從封閉走向開放,越來越多的部門和個人著手或正醞釀辦高技術開發企業,已有大chao湧來之勢。中關村一條街面臨新的挑戰,誰沒有繼續開發新産品的能力,誰沒有後勁,誰就難免被淘汰出局。

  京海公司總經理王洪德,一直是記者們注意的中心人物。他剛剛彙報了guo務院領導同志幾天前接見他和蔣士飛教授時作的“guo際市場非打進去不可”的指示,使在座的企業家很受鼓舞。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嚴肅地說:“中關村一條街,各公司重複勞動太多;智力、財力在重複勞動下內耗了。所以,我們各家公司應並網運行,以求信息資源共享。把競爭的目光,從這條街三到四個億的市場,放到廣闊的guo際市場去!”會場隨著王洪德落座而寂靜下來,企業家們思考著,怎樣做才能使醞釀已久的聯合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取得實質xing的突破?

  “我們民辦企業家,沒有時間討論沒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潇灑飄逸的青年出口不凡的發言,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就是四通公司總經理萬潤南。他侃侃而談,提出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定統一的開發規劃,以中關村電子集團的總ti形象,走向世界,進入guo際市場。

  智慧與智慧撞擊,火花聯著火花閃爍,發言一個接著一個。他們,時代的巨子,新興的企業家集團,把中guo矽谷放在縱向曆史與橫向世界的交叉點上,分析它的現狀,預測它的未來。調整它在經濟ti製改革中的位置,設計走向下一個目標的最佳態勢。

  如同三萬裏河東入海,好似五千仞嶽上摩天,變革的時代造就了一批民辦企業家,並把他們推向改革的前沿。也許,有的經營失當,在競爭中覆舟;有的意識衰退,因壓力過大而精神崩潰。未來什麼都可能發生,發生了什麼都不必驚奇。一路坎坷,一路風雨,曆史不能超前,也不能退後,它有它的邏輯。中guo矽谷將在曆史的邏輯裏走向成熟。

  (選自《中guo的要害》,華嶽文藝出版社1988年7月版)

……

《大潮交響詩:中國矽谷》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陳放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