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韓寒>他不是“另類”—讀《三重門》

他不是“另類”—讀《三重門》

韓寒作品

  韓寒—一位高一學生竟然會引起那麼多人的關注,的確是件令人驚奇的事。連作家出版社也被驚動了,趕著時間出了該生21萬字的長篇小說《三重門》,這種殊榮恐怕是少有的。

  我趕緊買了一本,想一睹這位被媒ti抄得沸沸揚揚的“另類學生”是什麼模樣。在扉頁上,我看到了作者的尊容。與其他孩子一樣有鼻子有眼,只是目光中多了一些睥睨的神情。花了兩個晚上,我粗讀了一遍小說,看完後卻是一片迷茫:這樣的“問題”少年何以能讓衆多的guo人關注?這樣的作品值得大肆渲揚嗎?

  就內容來說,從《三重門》的主人公林雨翔的經曆中可以看到許多作者的影子。無論是通過ti育加分進入市重點,還是奪冠作文大賽;無論是雨夜流lang,還是考試挂紅燈;無論是追求女孩子,還是與人打架;林雨翔都沒有超出常規學生所走過的“康莊大道”。引起人們爭議的根本原因在于,這樣一個成績狂差的小孩,絕大多數功課都“大紅燈籠高高挂”的不合格學生,爲什麼有這麼好的文采,能寫出同齡人所無法寫出的文章來?這種強烈的反差根源在那裏?是不是我們現在的教育製度摧殘英才的出現?是不是我們還缺少培養天才的土壤?

  其實這種考慮是多余的。因爲無論從語言的成熟、思想的銳利、書中顯示出來的智慧看,《三重門》都沒有超出傳統文化,更不要說突破。

  首先,《三重門》裏所ti現出來的知識大多來自于傳統文化、知識,有些甚至有著明顯的模仿痕迹。得到衆多專家好評的韓寒的“名言”都列在正文前的專頁上。筆者摘抄幾句,以飨讀者。面對成績單挂紅燈7盞和留級的命運,韓寒說,“看上去看美”。面對下學期再次7門功課高挂的紅燈,韓寒說紅燈“照亮我的前程”。思想品德不合格,韓寒卻說:“思想品德不及格,總比沒思想好”。仔細考察一下,“看上去看美”,好像是模仿了一位頗有智慧,又有“文痞”之稱的“大家”的名言。“紅燈照亮前程”一說,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樣作出驚世駭俗之舉的現代詩人顧城的名著《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se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可與顧城的詩可比,兩者無論是從立意、深度還是積極意義都不可同日而語。第三句話,我還沒有看到其出chu在哪裏,但仔細一想,這句話本身就不是很科學:思想品德不合格,與思想的有無根本就是兩個問題。

  其次,小說ti現出來的智慧可信度並不高。曹文軒先生在《序》中說,“在人生經驗方面,是無法設計的,你年齡沒有到這個份上,有些經驗你就無法獲得。經驗是造物主一點一點給予的”。如果說《三重門》裏所表現出來的是智慧的話,那也多是病態的、自慰式的智慧,是一種“世俗”的智慧,是一種“書上得來終覺淺”式的智慧。當林雨翔拿著捐來的“全guo一等獎”的榮譽證書時,依然有一種出不了名的落寞,他無奈地說:“其實這世上要淡泊名利的人就兩種,一種名氣小得想要出也出不了,一種名氣大得不想出還在出,前者無所謂了,後者無所求了,都‘淡泊’掉名利,倘若一個出名正出得半紅不紫,那他是斷不會淡泊的。”這種厚積薄發的“幽默”和“智慧”,如果從一個經曆了大風大lang的老者口中說出倒也罷了,如果從一個17歲的毛頭小孩嘴裏說出,真讓人酸倒牙。

  此外,《三重門》一再表白了一段話,可謂是經典之作了。“如果現在這個時代能出全才,那倒是應試教育的幸運和這個時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沒有,所以我們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拿掉,時代需要的只是人才。”言下之意是,我韓寒不上大學,我門門功課都不及格,我倒成了全才。因而,我們要摧枯拉朽般消滅現在的高考製度。“韓寒”現象,說到底是試圖以個人的所謂“成功”,來否定整個高考製度,這也是韓寒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其實,明眼人不難看出,這種推論是以偏概全、站不住腳的。無論是人才,還是全才,最終的決定因素都只能是靠自己的努力。關鍵在內因,外因總是依靠內因才起作用的。目前的成才模式是很多的,高考絕對不是唯一,每年都有數萬人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各種知識和才能。其中有許多人還是橫跨許多學科的。隨著市場ti製的建立和健全,衡量全才價值的標准也從單一的知識積累,發展到目前的資本和知識並重。

  林雨翔不是“另類”,韓寒也成不了“異端”,他們都是我們現代教育製度下的兒子。不過,他們比別的兒子多了點個xing,多了點頭腦,早一點發現了自己的發展方向而已。

  蒼天之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甘心爲這樣的怪才、甚至歪才讓出道來了,作家出版社就是這樣。但願,對于這樣的學生,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少一點驚奇,保持一顆平常心。 

《他不是“另類”—讀《三重門》》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韓寒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