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無敵仁者之謎

無敵仁者之謎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徐向前身爲軍人,殺伐決斷,戰功赫赫。可他又被稱爲“仁者”。充滿血腥的戰場上,何“仁”之有?但他偏偏因爲“仁”而無敵,所向披靡。這其中奧妙何在?要解開這個謎,不能不從他的軍事思想談起。

  

4.1 仁者乎,忍者乎?

  做爲軍事指揮員,徐向前集愛兵之深與用兵之狠爲一身,顯示了一個人,特別是軍人的兩面xing。究竟“愛”是他的真心,還是“狠”是他的本xing?頗爲令人費解。

  晉中戰役時,八縱隊因連續行軍作戰,生活補給又差,部隊十分疲勞,加上烈日下在山地運動,速度很慢。縱隊司令王新亭曾電話請求,讓部隊稍事休息,說大家實在走不動了。

  徐向前知道王新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提出這種要求的,但仍然答複說:“不行!走不動,爬也要爬到指定的位置上!”

  又一次戰鬥中,堅守戰略要地董村的四十一團傷亡嚴重,有一個連只剩下九個人,仍英勇抗擊。太嶽軍區司令員劉忠報告:部隊已經堅持了好幾天,十分疲勞,傷亡又大,請示能不能後撤稍作休整。徐向前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行!再疲勞也要打,把釘子釘在哪裏,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到最後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

  多麼嚴厲甚至殘忍的命令!然而正因爲徐向前的這gu子“狠”勁,才培養和鍛煉出一支又一支敢于和善于打硬仗、惡仗的隊伍。他的脾氣,部屬都熟悉:他一錘定音,令行如山,絕不輕易改變。可有時他又似乎格外的寬容。臨汾戰役發起之初,二十三旅攻下堯廟宮後,徐向前曾令他們從城南攻擊。

  旅長黃定基當時派六十七團三營,首先以掩蓋交通壕逼近。由于部隊通宵作業,先頭七連進入陣地後,連哨兵也疲乏得睡著了,被敵人偷襲,一度失去陣地。爲此,黃定基心想,肯定要挨批評了。不料徐司令員把他叫到指揮所去,不但沒有怨他,反而分析自己兵力部署不當。他的一番話,使黃定基大受啓發,從中學到了用兵之“道”。

  “教之嚴,愛之深”。1948年,運城戰役之後,一個士兵因爲不願離開家鄉,開了小差,以後又回到了部隊。他的連長對他采取了不能容忍的汙辱xing懲罰。徐向前知道後,很生氣,指示政治部抓住典型,對部隊進行一次紀律教育、愛兵教育。那位連長受了chu分。

  徐向前深深懂得,只有愛兵,才能用兵,是所謂“士爲知已者死”的道理。他更懂得不能盲目用兵,要會用兵,才能得到戰士的衷心擁護。臨汾戰役時,一個連長瞎指揮,叫戰士去爆破,卻不組織火力掩護。徐向前批評了他不負責任的錯誤,痛心地說:一個人長大成兵,是很不容易的。叫戰士拿命去同敵人拼,那決不是勇敢,而是愚蠢和罪惡!

  徐向前清醒地認識到,炮彈可以加工製造,人是沒法加工製造的,死一個少一個。要減少非正常xing戰鬥減員,就要提高幹部的指揮能力。戰場上少死人,是愛兵的最實際表現,這樣才能成爲最受戰士愛戴的指揮員。

  爲了提高幹部的軍事素養,他不僅手把手地教,而且想方設法舉辦各種速成幹部訓練班,如“晉冀豫軍政學校”就是在他的建議和主持下成立的,爲打擊日寇培養了大批優秀遊擊隊幹部。解放後,徐向前依然愛兵愛將,惜才愛才。1981年,他提出“幹部一定要經院校培養,不經過院校培養,不能提爲幹部。”當時這樣提出問題,有些人感到似乎生硬了一些。剛開始實行的時候,部隊基層幹部出現了一些缺額,部隊中不少人,包括一些高級領導幹部,嗷嗷叫了一陣子。徐向前聽到了這些反映,仍強調機關幹部下基層,咬緊牙關頂住,硬是不松口。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製度,形成了習慣,再也沒有人叫了。徐向前的“硬”和“狠”再一次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要想解釋徐向前的“仁”與“忍”,恐怕還得聽他自己說。

  有一次,幾個年輕的參謀和他聊天,問他對《三guo演義》中的劉備怎麼看。他說:“劉備光講仁愛,對部下、士兵似乎很ti貼愛護,可是原則xing不強,打東吳最後一仗,他感情用事,部署失當,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差點連自己也當了俘虜。這些曆史故事,對我們也是有所啓發的。我們作戰,對敵人固然要狠,對自己的部隊有時也要‘狠’,爲的是不丟失戰機。

  我們的領導機關,甯可讓下邊埋怨,怪我們不關心ti貼部隊的困難,也不能因爲部隊疲勞叫苦就心軟,動搖決心。我們疲勞,敵人也疲勞,就看誰能堅持最後五分鍾。這個道理,等打完仗,他們就會懂得了。”

  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或許本身就無法用一般的“仁愛”與“殘忍”去衡量所謂是與非。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就應該既會“愛兵”,也會“用兵”,才可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這裏,“仁”的意義擴大了,升華了。

  

4.2 名字的魅力

  1948年7月,晉中戰役勝利後,解放軍開始收繳俘虜。在一間滿是日本兵的大屋裏,爲首的日軍官,攔住沖進去的戰士問道:“你的太君的徐向前?”這位戰士大聲說:“是的!”日軍官轉頭一聲呼叫,滿屋敵人立即乖乖投降。這些都是抗戰勝利後,閻錫山“挽留”的原“日軍山西派遣軍”的官兵。若不是qin眼所見,繳獲日軍的戰士簡直不敢相信,一個人的名字會有這麼大的威攝力。

  無獨有偶。1939年6月,徐向前奉命去山東,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他在山東只呆了一年,卻引起了軍界、政界、輿論界的重視。在以後的數年間,guodang統帥部一直把山東八路軍稱爲“徐向前部”。

  “徐向前”這個普通而又響亮的名字,魅力究竟何在?

  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徐向前隨紅四師到廣州花縣。

  這一帶的地主豪紳,興風作lang,驅使民團每天圍攻紅四師,呼叫著,放冷槍。派出部隊去打,他們跑了,過一會又轉回來。

  象一群討厭的蒼蠅,日夜圍著花縣城,鬧得人心惶惶,吃飯、睡覺都不安甯。任第十四團dang代表的徐向前主動請戰,帶領一個連,出了縣城。正巧,一群民團又圍攻上來,徐向前對戰士們說:“追!對付這群東西,要像打狗一樣,一步不退,猛追!”說罷,帶頭沖向前去。民團驚慌而逃。徐向前率領戰士緊緊追趕,一直追到城郊象山腳下,在這裏,徐向前和他武漢軍校時的同事程子華相遇了。程子華說:“民團太討嫌了,像瘋狗一樣,比正規部隊都難打。”徐向前說:“你就用打狗的辦法打它!”戰士們以爲他說玩笑話,他去認真地解釋說:

  “你們在鄉下,沒見過討飯的人打狗嘛!有的人,拿個棍子,邊打邊退,那狗總是追咬不放。……

《無敵仁者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無敵仁者之謎》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