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外交藝術之謎上一小節]可以裁編老撾的軍隊。陳毅尖銳地指出:美設想的這種
際監督機構,是要把老撾置于
際共反之下,而不是在尊重老撾獨立的基礎上維護老撾的中立。在討論
際監督機構的職權時,必須尊重老撾的獨立和主權。
臘斯克還主張對老撾的經濟技術援助由這一地區的中立家來管理。陳毅明確指出:首先是老撾行使主權、獨立自主地接受外援的問題,應根據主權和平等的原則由老撾王
政府同有關
家進行雙邊協商,而不應由任何
際機構來管理。
爲了保證老撾的中立並爲此進行必要的際監督,蘇聯代表團在和中
代表團一再磋商後提出了《關于老撾中立的宣言》等兩個草案。陳毅在5月24日的會議上說:中
贊成蘇聯的建議,因爲它是以1954年日內瓦協議爲基礎的,是劃清了老撾問題的
際方面和
內方面的界限的,是符合老撾人民要求和平、獨立和中立的願望的。
然而,會議進展困難重重。從5月末起,由于美幾次三番在老撾戰場停火問題上無理取鬧,由于老撾左中右三方遲遲未達成協議,會議時開時斷,陷入踏步不前的僵持狀態。
美、英、蘇、法外長都相繼將會議工作交給副手,離日內瓦回了,只有陳毅仍住在市郊“花山別墅”,積極活動,開展工作。
最重要的事莫過于同北京保持聯系。陳毅一到日內瓦,就反複向大家申述句一名言:“外事工作授權有限”。陳毅常講,外交事務是家大事,搞得好不好,不是個人得失的問題,而是關系
家的利益和聲譽的大事,甚至是關系世界人民利益的大事。因此外事工作人員必須嚴肅認真,慎之又慎。遇事必須弄明情況,過細分析,嚴格執行請示報告製度,絕不能憑感想,,亂估計,掉以輕心,自作主張。“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在外事工作中是最要不得的。陳毅每天都聽情況彙報,遇有新情況和新問題,就同大家一起研究分析,反複考慮策略措施,權衡利害得失,然後如實電告中央請示。陳毅熟悉毛澤東、周恩來夜間工作的習慣,因此他盡可能在每日上午聽情況,寫報告,以便在北京時間午夜前後送到中央領導人手裏,第二天日內瓦中午之前,便可收到複電。陳毅所籌劃的一切重要行動,都嚴守外交紀律,及時報告請示。但在中央授權的範圍之內,他又很撒得開,能當機立斷,抓住機會,迅速反應,但事後仍將
理結果電告中央。
會議間歇時,陳毅或四造訪,或接見記者,或廣邀來客,坦率交談,結識了不少朋友。英
外交大臣霍姆勳爵與陳毅多次互訪晤談,有時融洽,有時也有分歧。一次霍姆就中
向非洲“滲透”問題提出看法說:“爲什麼你們不能夠不管別人,而專心致力于
內繁重的建設任務呢?”陳毅坦率地說:“你們西方人的毛病,就在于你們總是從個人的一生出發來思考問題,而我們卻認爲這過于狹窄。”事隔多年,霍仍稱陳毅爲“一個有用的朋友”。陳毅的朋友還有很多,他與英
代表團代理團長麥克唐納談文學、鳥類和陶器,與英籍女作家韓素音談四川老家,與印度外長梅農共賞中
佳肴……美
《先驅論壇報》記者沃爾德評論說:“英
代表們發現他(指陳毅)比許多蘇聯官員要通人情。……他的收獲是得到尊重。”
陳毅的平易近人,受到各朋友的交口稱譽。他喜歡散步,也喜愛旅遊。在會議休息時,他便沿日內瓦湖遊覽,而且有時要到老百姓家中去看看,了解當地風土人情。老百
一聽介紹,說來的是中
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都爭搶著同他合影留念。他在參觀羅素像時,還即興做了兩首詩。這兩首詩被譯成英文在當地報紙上發表後,受到熱情稱贊。報紙評論說:“中
傑出的外交部長陳毅元帥還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
6月,美蘇兩首腦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日內瓦會議休會。許多
家引頸翹首,等待肯尼迪與赫魯曉夫會談結果。陳毅向中
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冷西談到中
的態度,說美蘇改善關系並非壞事,只要真正有利于建立和平的
際環境,有何不可?問題在于不能把老撾作爲大
交易中的籌碼,任意擺布,老撾人民的命運應由老撾人民自己決定。後來的消息證明,維也納會談未就任何實質
問題達成協議。
與此同時,陳毅卻力爭主動。他廣泛開展會外活動,促成老撾富馬、蘇發努馮和文翁三五會晤。美
多次阻撓此事,先是指使文翁不來瑞士,來後又要他拒絕和蘇發努馮會晤。陳毅以堅持不渝的耐
,多次與西哈努克
王、法
和印度代表磋商,多方推進,終于取得三
王在蘇黎世會晤成功,並就老撾內部問題達成了原則協議,使許多在正式會議上未能解決的問題,都在會外會談中解決了。既然如此,會議就再沒有理由不進入實質
討論了。
美仍不甘心,又在會上抛出一個新草案,要由
際監督委員會來全面管製老撾的外交、內政、軍事、經濟。陳毅在會議第五次發言中揭露這是“利用保護之名實行強占之實”。然而,達成協議的道路何在?在結束此次發言時,陳毅本著求同存異精神,綜合歸納了開會以來各代表中所有可取意見,取其精髓,列出了四個方面的共同點,也即求出了各
發言的“最大公約數”,表現了靈活的策略思想及平等協商、尋求協議的精神,從而一掃40多天來會議步履艱難、衆說紛纭、莫衷一是的沈悶、混亂以至悲觀的空氣。
至此,會議開始協議具條款的談判,前面還有一段漫長艱辛的路要走,會議將進入拖而不斷,無大文章可做的狀態。陳毅請示中央之後決定暫離日內瓦回
,將代表團工作留給副外長章漢夫及部長助理喬冠華去做。臨行前,陳毅參加了一次富馬
王和蘇發努馮
王舉行的
尾酒會,遇見了美
代表團長哈裏曼。哈裏曼年屆70,人稱美
外交界“不落的明星”。他雖反共,但不贊成杜勒斯“遏製”中
的死硬政策,並提出過訪問中
的申請。此番來日內瓦,他做出一些較爲積極開明的姿態。酒會上,他想和陳毅搭上話,先與中
王炳南大使搭話,又讓夫人與中
女工作人員搭話,最後,由加拿大代表朗甯介紹,主動向陳毅伸出右手。兩只手剛一握住,記者們便紛紛搶下這一有曆史意義的鏡頭。巴黎《快報周刊》評論說:“美
政治家主動和中
政治家握了手,這是多年來破天荒的第一次。”這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在發生變化,美
不能再漠視新中
的存在了。
日內瓦漫長的談判曲曲折折,斷斷續續,曆時一年又兩個月,終于1962年7月21日達成了協議,一致通過了《關于老撾中立的宣言》和《關于老撾中立宣言的議定書》,達成了關于老撾的停戰協議。陳毅高度評價中立家在會議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並提議由西哈努克
王來主持簽字儀式,獲得了絕大多數與會
代表團的贊同。當西哈努克
王由法
啓程前來日內瓦時,陳毅根據報告,提前15分鍾趕到西哈努克
王下榻的別墅迎候。當西哈努克
王和莫尼克公主一行乘車到達別墅時,陳毅第一個迎接上去,第一個握手,並且是第一個向他通報了會議情況,西哈努克深受感動。當他進入會場時,特意挽住陳毅的胳膊,並肩出現在各
代表的面前。
第二次日內瓦會議以成功的記錄載入了史冊。
……《外交藝術之謎》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中國人物紀實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