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攻打錦州與“林羅”之謎

攻打錦州與“林羅”之謎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正如劉鄧大軍曾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一樣,在解放戰爭中,我東北野戰軍兩位指揮員林彪與羅榮桓也被人們不斷神化,“林羅”成了智慧、勇敢、勝利的代名詞。可是有誰知道,在遼沈戰役的關鍵時刻,羅榮桓爲了戰役的勝利,曾同林彪進行過多麼激烈艱巨而又關系重大的鬥爭!由此結下的“林羅”矛盾,一直持續到建guo以後。

  

4.1 代人受過

  羅榮桓元帥一生中,多次與林彪共事。早在井崗山時代的1930年,羅榮桓任紅四軍政治委員,林彪是軍長。以後在紅軍一軍團,在八路軍一一五師,在東北野戰軍,林彪是軍事指揮員,羅榮桓負責政治工作。

  羅榮桓song懷坦蕩,肚子裏能撐船;林彪心地狹窄,眼裏容不了一粒砂子。羅榮桓對林彪的爲人十分清楚,遇到分歧,總是從團結出發,盡量尊重林彪,維護他的威信,但對重大問題從不退讓,堅持dang的原則。

  1930年端午節前,正在紅四軍二縱隊任政委的羅榮桓突然接到前委命令,要他出任紅四軍軍委書記和四軍政委。

  羅榮桓的新任命,是毛澤東提的建議。當時,紅四軍的軍長是林彪。林彪雖然打仗有些辦法,但高傲自大,個xing太強,誰和他在一起都很難共事。林彪擔任二十八團團長時,幾屆dang代表都被他鬧得不歡而散。下井崗山時,上級又從三十一團調來何挺穎任二十八團dang代表。何挺穎是一位非常好的同志,在打大余時,不幸負了重傷,毛澤東知道後,特意囑咐陳毅轉告林彪,要好好照顧,想辦法把他擡走。可是林彪根本不聽,也不派擔架去擡,仍讓何挺穎騎馬,結果因傷勢過重,從馬上摔下來犧牲了。

  後來,二十八團改爲一縱隊,dang代表是謝唯俊。林彪對謝唯俊又是一肚子意見,三番兩次到前委告狀,硬是把謝給擠走了。四軍代理軍委書記熊壽祺走後,毛澤東就反複考慮四軍政委的人選,考慮來考慮去,覺得必須選一位立場堅定、觀念正確,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有寬廣song懷,善于忍讓、諒解又能堅持原則的同志去擔任。最後選後了羅榮桓,前委也完全同意毛澤東的意見。

  上任後,羅榮桓深入部隊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抓得緊,很快就解決了部隊中的團結和作戰能力較差的問題,使四軍的工作很快走到了前頭。

  在第三次反“圍剿”戰爭中,羅榮桓紅四軍打開蓮塘和良村後,又奉命轉向東面去攻打駐黃陂的毛炳文師。

  由于時間緊迫,良村戰鬥剛剛結束,羅榮桓就帶著四軍主力部隊,火速向黃陂趕去。在良村只留下了政治部、供給部和衛生部打掃戰場,安置傷員,收容俘虜,運送槍支。

  就在我四軍主力離開良村不久,故十九路軍緊追了上來。

  在良村打掃戰場的我軍機關人員來不有疏散,結果一些俘虜、槍支又被敵人奪了回去,我軍的一些傷員也被敵人抓走了。

  羅榮桓在行軍途中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十分悲傷。雖然在敵人大軍壓境,敵我犬牙交錯的情況下,很難避免丟掉一些俘虜、槍支和傷員。但是,羅榮桓並沒有因此而原諒自己。

  他覺得,丟掉一些俘虜和槍支固然可惜,而丟掉在戰鬥中拼命殺敵流了血的傷員則不可饒恕。

  羅榮桓曆來都非常重視傷病員的救護工作,這一次由于軍情急迫,沒時間具ti安排,只好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政治部和供給部,卻不料出了差錯。羅榮桓心情非常沈重,好幾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在黃陂消滅了毛文炳師的四個團以後,紅軍主力轉移到興guo楓邊、城岡地區,隱蔽休整。

  在休整期間,羅榮桓等同志在城岡召開了四軍軍委會議,毛澤東和中央局的一位負責人也出席了這次會議。羅榮桓在會上深刻檢討了在良村戰後丟掉傷兵、俘虜和槍支的問題,自己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可是,作爲軍長的林彪,卻裝成沒事人一樣坐在一邊,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會後,中央局在沒有做深入調查的情況下,免除了羅榮桓的軍委書記,讓林彪接任了這一職務。

  羅榮桓對于中央局這一過重的chu分,一點也沒有計較,他覺得自己應該負責。

  

4.2 打不打長春——與林彪初次交鋒

  1946年,四平保衛戰後,我東北野戰軍指揮部撤退到吉林北面舒長,蔣軍猖狂向北進攻,林彪對東北局勢失掉信心,打電報給哈爾濱的東北局,提出要去遼南打遊擊。羅榮桓知道了十分著急,當時哈爾濱的機關准備撤到佳木斯,火車都准備好了,如果林彪再去南滿,東北局分成兩攤子,局面更難收拾。他說總司令不顧全局怎麼能行?馬上派人去舒蘭勸說。接著,高崗和譚政代表東北局,接林彪回哈爾濱。東北局利用八天停戰時間,召開“七七”會議,總結了工作,穩定了局面、羅榮桓才放心去莫斯科開刀,切除長了腫瘤的左腎。

  1947年,東北我軍發動了夏秋冬三次攻勢,殲滅蔣軍30萬人,解放了廣大城鄉,50萬蔣軍gui縮在長春、沈陽、錦州及附近據點。

  爲了全殲東北之敵,加快整個解放戰爭的進程,中央軍委在1948年2月祝賀冬季攻勢勝利的賀電中,明確指示我東北部隊馬上做好南下作戰的准備。但是,當時擔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的林彪,對中央軍委的指示卻全然不聽,他在四月的吉林會議上,提出了“練好兵,打長春”的口號。五月間他又命令兩個縱隊去打長春機場,沒有成功,又提出“久困長圍”的口號,致使部隊徘徊于長春、沈陽之間,幾個月無所作爲。

  對于林彪這一做法,中央軍委多次來電批評,政委羅榮桓也多次嚴肅勸他南下,但林彪還是無動于衰,因爲他懷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羅榮桓對他一向以團結幫助爲主,但此時林彪兼任東北局書記和政委,大權獨攬,對他的規勸根本就聽不進去。

  磨破嘴皮,說服不了林彪。羅榮桓只好提議召開東北局常委會討論。

  會上,林彪再次強調圍困長春的方針,說目前長春糧食已十分困難,再圍下去,敵人必然會突圍,我們可以圍而殲之。

  羅榮桓說:“糧食缺乏,餓死的是老百姓!敵人有空運,糧食彈葯都不缺!我們再圍下去只會lang費時間。中央軍委的幾十紛電報都要求我們南下作戰。如果我們不執行‘關門打狗’的指示,讓衛立煌集團40多萬人跑掉,不論跑到那裏,都會給今後的全guo解放增加困難。”

  常委們一致擁護南下打錦州的方針。林彪無奈,只好同意給中央拍電報,彙報東北局常委會討論的結果。可是7月22日給軍委的電報發出後,他又借口糧食困難,汽油不足,西線鐵路被大shui沖壞等等理由,仍然按兵不動。

  羅榮桓堅……

《攻打錦州與“林羅”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攻打錦州與“林羅”之謎》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