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應當怎樣描述此人?一但進入臨陣狀態,他會將一切置之度外,對于一切與戰爭無關的東西漠然置之,兀坐著,或者如同夢遊者一般來回踱步,腦海中只有戰爭、戰爭、戰爭……
瀕臨松花江主流,在第二松花江北部的哈爾濱,滿語的意思是“曬網場”。從“曬網場”向南、普通快車的第一個停車站,叫雙城。
雙城曆史頗有幾個人物。僞滿洲八個大臣中,雙城出了兩個。那位在
民
上層也算有頭有臉、“八·一五”後的“東北行政委員會”中僅遜于熊式輝的第二號人物莫德惠,也是雙城人。
不過,雙城人話題最多、也著實使雙城紅火一陣子的人物,還是來自湖北黃岡縣林家大灣的林彪。現在的雙城縣人民武裝部就是當年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舊址。
這是一座古古香、富麗堂皇、如今己有些破敗的建築。
漆皮剝落的原始的大木門,嵌在灰白的
泥牆中。院子青磚鋪地,牆是同樣的大青磚。六根一人粗的紅
木柱,擎著兩米寬的廊檐。檐下青磚上雕刻著鳳凰、麒麟、花草,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東西各一四合院,中間一道月亮門。西院爲參謀
,東院住林彪。
林彪在黑土地的3年生涯中,有兩年是在這裏度過的。從三下江南到夏、秋、冬三大攻勢,直到遼沈戰役前夕,林彪就在這裏編織戰爭的血與火之網。
據說人武部的同志幾年前還見過一只兩尺多長的特製寒暑表,扔在倉庫裏,也不知來曆,後來也不知去向。
據說,部隊每到一,秘書第一件事就是選個合適地方挂上地圖。林彪就以地圖爲起止點,開始踱步。到雙城後,又多了個起止點,就是挂在窗外屋檐下那個笨重的寒暑表。
天越冷,出現在寒暑表前面的次數越多。有時連大也不披,就那麼站著,看看寒暑表,再看看天地風雪。有時還把手伸到風雪中凍上一會兒。
知己知彼還不夠,還要知道老天爺和土地爺。林彪看地圖當然不僅是了解土地爺,但他看寒暑表則純粹是要和老天爺套近乎,交朋友。這是黑土地上的第一個冬天。
1946年10月31日,“林彭高陳”在給“中央並告肖江程羅”的電報中說:
(一)……我軍擬以五師兵力,令火車運輸隊從哈爾濱經齊齊哈爾繞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敵發動攻勢,以各個擊破的方法求得殲滅敵人,以破壞敵人的攻洮南的行動及策應南滿和破壞敵人攻哈爾濱的計劃。
(二)……我們突然出現在松花江以南進攻,故敵必無力將我驅逐,而在約一個月以後,彼如調兵向我進攻時,屆時松花江已結冰使我運動甚爲自由。……
瞻前顧後,走一步,看幾步。林彪的算盤可謂周到。
很多人說林彪會打仗,打巧仗,其巧之一,就是善于調動老天爺和土地爺。天上、地下,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條件都充分利用起來,把這些有形無形的條件編製成有力的縱隊和兵團。
林彪打仗,經常直接指揮到師。特別是打運動戰。重要戰鬥,重要方向,有時還直接指揮到團。
當年“東總”和四野的秘書、參謀人員都說,林彪的電報,一般都是先師後縱隊(軍)再兵團的順序發出去。署名“林羅劉”、“林羅劉譚”、“林羅趙”,經常是電報發走了,再送給“羅劉”等看。衡寶戰役後期,林彪病了,倒在上指揮,電報記錄完了,秘書代“林羅趙”簽上名便發走了。
打下錦州四師打廖耀湘兵團,有的師在哪兒,縱隊不知道,林彪知道。有時兵團正在執行第一封電報指示,師裏已經按照變更令的第二封電報行動了。
據說,大將風度的4兵團司令兼政委陳赓曾風趣地說:
“在林總指揮下打運動戰,兵團司令是‘空兵司令’,可以睡大覺。”
老人都說,當時人們對林彪都佩服得不得了。對這種越級指揮什麼的,沒有人說閑話。說他“獨斷專行”,那是後來的事兒。
有的老人還說,指揮錯了,是獨斷專行;打了勝仗,還能說是他獨斷專行嗎?
據說,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就經常這麼幹,不過,作爲學生的林彪卻與之有著截然不同之。他不會因此把前線軍官搞得無所適從,而是使他們統一了部署,爭取了時間,使部隊形成了一支有力的拳頭。他越級指揮,但又不大包大攬,而是讓部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幾位在黑土地上當過師長、政委的老人說,部隊行軍到達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向林彪報告當時的敵情。三下江南時,林彪要求20分鍾內就得將下面敵情報告給他。十幾個師,到地方不過個把小時,情況通報就下來了。這就逼著你往前跑,不打官僚主義仗。一仗下來,林彪6小時內要簡報,24小時要詳報,逼著你總結經驗教訓,把你搞得緊緊張張的,腦子裏一點空兒也沒有。
林彪腦子裏那個不停轉動的轱辘上,每個時期都有一個主題。四平撤退後,大講莫斯科撤退。一下江南前,一些人覺得美械裝備厲害,有畏敵情緒。這個時期的電報就強調勇敢,勇敢就是勝利,要敢于刺刀見紅。此後,根據地半生不熟,又多在敵占區作戰,敵情很難掌握,仗又不能不打。于是,一向穩妥的林彪,就一反常態地指出,“只要有六成勝利把握即決心打”,並給起個名叫“硬拚仗”。“六個戰術原則”也是根據各個時期的主要矛盾,總結出來的。
林彪要求秘書和參謀向下傳達命令時,重要問題要交代三次。有人把這稱爲是林彪的“重點主義”。打了敗仗,“重點主義”就更重了。
黑土地上較大的敗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勢中的四平攻堅戰。
據說,在四平攻堅戰後的“東總”幹部會議上,林彪曾三次站起來檢討,“這次四平沒打下來,不要你們負責,主要是我情況了解得不夠,決心下得太快。不馬上攻,圍城打援最好。先消滅援軍再攻城,就能攻下來。另外,這次攻城暴露了我們攻堅的技術差,這也主要是我平時研究不夠造成的。”
如此檢討,林彪無論大會小會要講一番,不是爲了把誰說的擡不起頭來,目的是讓大家從敗仗中振作起來。怎樣振作?把教訓無巨細一條一條擺出來,擺深擺透,擺得明明白白,然後,再一條條地理出對策,後複演練。一句話,就是讓大家贏要贏得明白,輸要輸的清楚。
一些老人說,林彪非常善于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教訓。
一個敗仗講起來沒個完,使壞事變成好事。若沒有四平“走麥城”和大講“走麥城”,遼沈戰役前的攻堅大練兵,就不……
《東北王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