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左右曆史的進程,提前或是延緩社會流的發生與發展。
而如此的智慧若與邪惡和對人類良知的仇恨結合在一起,其後果將是無以名狀的……
1970年8月23日,中共産
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了。會議由毛澤東主持,周恩來宣布了全會的三項議程:
(一)討論修改憲法問題;(二)民經濟計劃問題;(三)戰備問題。而林彪卻認爲,“和平過渡的接班”條件已經成熟。
他利用“副統帥”和“接班人”的地位,在全大會上第一個發言。他的講話內容事先未與毛澤東商量,講稿也未給毛澤東看過。他不顧事先安排好的會議議程,不顧四個月前中
共産
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並得到多數人贊同的“不設
家主席”的建議,以歌頌毛澤東爲幌子,大講天才問題,提出要設
家主席。當天晚上,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
民經濟的計劃問題。一心只想報效林彪的空軍司令員吳法憲竟忘了必須按照毛澤東確定的議程開會,在這次會議上,提出要全會學習林彪的講話,改變了會議的議程。
8月24日,在林彪的統一指揮下,陳伯達、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分別在各組宣講由陳伯達選編,經過林彪審定的馬恩列斯“論天才”的材料。在林彪看來,只要經過他們一夥“稱天才”、“歌頌毛澤東”的努力,憲法中就能寫進“設立家主席”這一條。
陳伯達在華北會議上毫無根據地說,有人反對毛澤東當家主席,反對稱毛澤東爲“天才”,並大肆吹捧林彪,提出要設
家主席。
吳法憲在西南組說,有人利用毛澤東的“偉大的謙虛,貶低毛澤東思想”。
葉群則在中南組上揚言,關于“天才”的觀點,“刀擱在脖子上也不收回!”接著,會議上散發了華北組會議的第二號簡報(即全會第六號簡報),刊出了陳伯達吹捧林彪,堅持要設家主席的發言。
王洪文以及他所主持的上海小組也大肆吹捧林彪講話,說什麼“林副主席講話非常重要,對我們敲了警鍾,不承認天才,就是不承認毛主席的正確領導。”……王洪文還授意他的一個走卒起草一份題爲“我們的態度”的發言稿,學著林彪的腔調,大談天才,還表示對林彪“熱烈擁護”,“誓死捍衛”,“粉身粹骨,在所不辭”,准備代表上海小組在華東大會上發言。
然而,林彪、陳伯達等人在廬山會議上就“稱天才”和“設家主席”問題的這場表演,使毛澤東認識到,林彪正在爲奪取
和
家的最高權力而努力。爲了挫敗林彪奪權的計劃,毛澤東決定從陳伯達開頭。
1970年8月2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決定停止討論林彪在23日會議上的講話,收回華北組會議第二號簡報,責令陳伯達檢討。毛澤東找林彪談了話,周恩來找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談了話,要他們向中央作檢查。他們所在組的會議簡報未能發出,他們在小組會議上的發言記錄也被收回了。剛到廬山不久,沒有趕上林彪指揮的“大會唱”的黃永勝見勢不妙,立即銷毀了他按林彪旨意准備的發言稿。
王洪文則隨風轉向,把准備好的發言稿換成了批判陳伯達和天才論的內容。林彪精心策劃的用和平手段搶班奪權的謀,只有兩天半的時間,卻被毛澤東戳穿了。
1970年8月31日,毛澤東寫了《我的一點意見》。毛澤東說:“是英雄創造曆史,還是奴隸創造曆史,人的知識是先天就有的,還是後天才有的,是唯心論的先驗論,還是唯物論的反映論,我們只能站在馬列主義的立場上,而決不能跟陳伯達的謠言和詭辯混在一起。”毛澤東要求大家“不要上號稱懂得馬克思,而實際上根本不懂馬克思那樣一些人的當。”
並把林彪一夥的這次表演形容爲,“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
九屆二中全會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決定對陳伯達進行審查並展開批判。林彪一夥心中明白的很,雖然這次沒有對林彪進行公開批判,雖然毛澤東說了“對林還是要保”,但在毛澤東心中,他們已經“失寵”了。
全會按原定議程繼續進行。9月6日,九屆二中全會結束了。會議宣布對陳伯達繼續進行審查。
9月7日,林彪、葉群離開廬山,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一起下山爲林彪送行。在九江機場的飛機上,由葉群“導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把林彪擁坐在中間全影留念。同時,還擬定了穩住吳法憲、保住林彪、黃永勝的策略。他們統一口徑,想用假檢討來掩蓋他們事先密謀的“和平過渡”的奪權罪行。
事實就是事實,林彪一夥“和平過渡”的搶班奪權的謀失敗了。但是,一方面,就林彪所
的地位,他的奪權野心已無法遏製;另一方面,他深知,九屆二中全會雖然看上去以陳伯達的被揭露而結束,然而,在毛澤東心目中,林彪和毛澤東的這場鬥爭只不過是剛剛拉開了帷幕。九屆二中全會之後,實際存在著的林彪與毛澤東的鬥爭,在持續發展著。
林彪的活動時起時伏,時明時暗,卻總歸結在多少年來朝思暮想的那個最高權力上。
在奪取最高權力問題上,林彪早有打算,也早就在作著各種准備。無論是在史學界人士的幫助下,搜集古今中外大量政變資料,並潛心研究,還是排斥異己,提拔信,利用手中的權力,用看上去合法的手段,把至朋
友安置在重要的權力崗位上,一步一步,以至通過中
共産
第九次全
代表大會把他們提攜爲中
共産
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在《中
共産
章程》裏,他本人堂堂皇皇地作上了“接班人”。這不僅是爲今後用“文”的手段改變奪權的巧妙安排,也是用“武”的手段改變奪權的人事基礎。文武兩手准備,林彪都從來沒有松懈過,只是在廬山會議上用“文”的方式奪權失敗後,更加速了用“武”的方式奪權的准備工作。
林彪一夥發動反革命武裝政變、謀害毛主席的骨幹力量,是一支由林彪縱的反革命別動隊——“聯合艦隊”。這支“艦隊”的頭子,就是林彪、葉群的小子林立果。
1966年,林立果21歲,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學生。其實,進這全第一流的學府的大門也是以總分200多一點的成績“放”進去的。
這年秋天,那場“史無前例”的大動亂在全掀起以後,林立果也戴上“紅衛兵”臂章,到南方“串聯”去了。但是,林立果終究是林立果,而不是……
《“聯合艦隊”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