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們感到恐懼?抑或被仇恨啃齧著?他們有過什麼樣的求生掙紮與瀕死舉措?假如他們僥幸逃上天的懲罰,那麼世界會因此增添幾多
謀,幾多悲慘?但是,“絕妙”的死亡使得這一切蕩然無存……
1971年9月13日,淩晨2時許,林彪叛逃所乘的中民航256號三叉戟飛機在蒙古人民共和
的溫都爾汗草原墜毀,林彪落得個折戟沈沙,遣臭萬年的下場。
外電稱這是“中政治之謎”,圍繞這一重大事件,製造了諸多聳人聽聞的傳聞。
當時,中蒙關系正在改善,雙方重新互派大使,中新出任蒙古大使許文益到任剛剛20天,便碰上了這個震驚中外的事件。
1971年9月14日上午8時,蒙古外交部突然打來電話通知:副外長額爾敦比列格要求8時30分會見中方大使。中方使館人員立刻預感到發生了意外事件。
額爾敦比列格副外長已在他寬敞明亮的辦公室等候。沙發前的長茶幾上擺放著糖果、點心和煙茶,似爲歡迎新大使的拜會。額爾敦比列格寒暄幾句,對尚未正式拜會就倉促約見表示歉意。
接著,話題一轉,他說:
“我今天受政府委托,通知如下事情:13日淩晨2時左右,在我肯特省貝爾赫礦區以南10公裏
,有一架噴氣機失事。”
額爾敦比列格接下來通報了詳細情況。那架飛機是屬于中人民解放軍某部的飛機,乘員共九人,其中有一名婦女,不幸全部遇難。額爾敦比列格對于中
軍用飛機深入蒙
領土之事,代表蒙
政府提出口頭抗議。
額爾敦比列格又通報說,中飛機失事,乘員全部死亡。
現在天氣還比較熱,屍需要按照某種方式予以
理。他又加重語氣強調,以此爲例,可以認爲中
軍用飛機是侵犯了蒙
境。蒙古有關部門正在繼續進行調查,蒙方保留就此事再次進行正式交涉的權利。
中方大使聽罷,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首先感謝蒙方通知這件事。他說:
“正當中蒙兩關系剛剛開始正常化的時候,我
飛機由于某種原因在蒙古領土上失事,這當然很遺憾。”接著,大使又以提問的語氣說:“但我不知道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蒙古方面對飛機采取什麼措施?”“出于友好的考慮,請蒙古方面幫助了解,我
飛機因爲什麼原因誤入蒙古境內?”
中大使是確表示:“對于副部長提出的口頭抗議,在我未全部弄清楚和了解事實真相以前不能接受。但我可以把此事轉告我
政府。”
“我們可以派人去出事地點看看嗎?”中方大使問道。
額爾敦比列格副外長並未直截回答,他解釋說飛機失事近兩天,但只發現九名乘員和屍,當時沒有一個人活著。然後話題一轉,他反問道:
“大使提出,大使館是否可以派人去的問題,我是否可以理解爲你們正式提出派人去看的要求?”
“可以這樣理解。”中方大使道。
副外長當即表示:“我們可以滿足你們的要求,相信中方能在近期作出答複。”
在中方大使告辭的時候,額爾敦比列格說:“希望中方使館盡快通知派什麼人去、何時動身。”
中方大使回到使館已是9時30分。大家聽後都感到事態突然,有些迷惘。大使指出事態的嚴重,要求大家沈著鎮靜,注意保密,當務之急是向
內報告情況,聽候
內指示。
大家各自散去,辦理有關事宜。
但是,負責機要工作的同志神不安地報告說,蒙古電報局稱,由于線路情況不好,電報不能及時發生,最快也得四個小時以後。當時使館未設電臺,發電報只能經蒙古電報局。
衆人心急如焚。
這時,大使忽然想起使館有一部直通北京的專線電話,已封閉兩年多,如能啓用,豈不可解燃眉之急?
這種專線電話是50年代中蘇關系密切友好時,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架設的,是一種可以直通的高頻電話。北京和烏蘭巴托之間也順便安裝了這種電話。後來由于中蘇關系惡化,中蒙關系變冷,專線電話也隨之停用。當時也想到,啓用這種專線電話是要擔風險的。但事不宜遲,需要當機立斷。
大使決定開封啓用,有關同志立即行動起來,從庫房裏拿出一大串鑰匙,一把一把地試著開,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北京電話臺才叫通。但北京臺托詞外交部的機器壞了,不給轉接。大使極力保持鎮靜,毅然決定先打際長途電話,要求使用專線。
當日中午12時20分,北京獲得飛機失事的消息。
14日上午,在外交部會議室裏,姬鵬飛代理外長正在主持一個氣氛非常嚴峻的會議,討論如何落實周總理的指示,研究林彪叛逃後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並提出應采取的外交對策。會議一直開到中午12時尚未結束。
這時,一位值班秘書手持特急報告,連門也忘記敲便直奔姬鵬飛。
姬鵬飛讀完報告後,向大家說了這樣一句精辟的話:
“機毀人亡,絕妙的下場!”
特急報告火速送到中南海。
毛主席、周總理在林彪叛逃後徹夜未眠。機毀人亡的消息傳來,他們懸浮在心頭的沈重石塊終于落了地。周總理對駐蒙使館在不明真相的條件下,斷然啓用封閉已久的專線電話,把我飛機失事的緊急情況以最快的速度傳到內,表示滿意。
15日淩晨又接到內指示:
屍盡量爭取火化,將骨灰帶回;如火化確有困難,可拍照作證,就地深埋,豎立標志,以便以後將遺骸送回
內。
9月15日下午6時,中方大使館一行人抵達飛機失事現場。
現場位于溫都爾汗西北70公裏的蘇布拉嘎盆地。該盆地是沙質土壤,南北長3000多米,東西寬800多米,地勢平坦開闊,到覆蓋著三四十厘米的茅草。飛機是由北向南降落,著陸點正好是盆地中央,墜毀在盆地的南半部。草地燃燒面積長800米,寬度由北面的50米擴展到南面的200米,呈梯子形。
環顧現場,便可看到焦黑的草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飛機殘骸,覆蓋著白布的屍
分外顯眼,周圍是一望無垠的荒原,蒙古哨兵在高坡上遊動著,一片淒涼悲慘的景象。
飛機著陸點以南約30米長的草皮被機腹磨光,西側平行,是右機翼劃出的深約20厘米的一道槽溝。再往南,擦地痕迹消失了,進入燃燒區,飛機碎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面越來越廣。
至200米有一段帶弦窗口的機身,其東南20米左右有一段左機翼,上有“…56”號碼。至3……
《“九·一三”事件之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