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彭門女將上一小節]鏟除産生腐敗現象的土壤,不重視新班子的自身建設,誰能保證不出新的“油料案”?要知道,老班子裏也曾經淨是部隊裏優中選優拔出來的精英啊。
彭鋼借前去慶祝中紀委監察部爲蘭州軍區紀檢部記二等功的機會,幫助蘭州軍區後勤部委總結“油料案”事件的教訓,以期防微杜漸,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開始,有些幹部對這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他們說:“過去的事都過去了,1993年以後的班子就很好了。”彭鋼說:“我這次來不是追究某個單位或某個人的責任的,而是來總結教訓的。1986年以來,一年出一個部長的問題,難道還不夠說明問題?僅僅是這些幹部個人的問題嗎?比如某某,拿公家錢做交易,在珠海蓋房子搞女人,群衆明明有反映,爲什麼無人過問?如果不系統地總結組織建設上的教訓,誰能保證不再出問題?”“總結教訓,得自己總結,如果由我來總結,等于我吃飽了,你們照樣肚子餓。總結教訓,不能出一次問題總結一次,要從根本上找原因。好比一個人得了胃病,要搞清楚究竟是胃炎還是瘤子。要是胃炎,吃點葯就行了,可要是瘤子,那就得開刀。找不准病根,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最後非出大事不可。”彭鋼形象而生動的講話,具有極強說服力。
在短短十天裏,彭鋼和紀檢部的同志們一道,分別找後勤在位的5位委13位二級部長及
長一一談話,召開兩次常委會,並在後五天時間裏幫助後勤整出了一份題爲《變教訓爲財富,變壓力爲動力,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教育管理》的材料。材料總結了四條教訓:必須把對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防止思想上滑坡與蛻變;必須加強
組織對領導幹部的管理,防止行爲上失控越軌;必須認真堅持對領導幹部選拔使用的標准和原則,防止用人上的失誤和不公;必須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的監督和製約,防止權力的濫用和變質……
同去的一位副局長感慨地說:“在蘭州軍區,我們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累歸累,但有一條,跟彭部長一起整材料,好幹。她的思路非常清楚,大觀點要說明什麼,下面談幾個什麼小問題,一清二楚,我們不過整理一下。”聽這話的時候,我想起了彭鋼小時候那篇被老師當作範文的大煉鋼鐵的作文。
蘭州軍區後勤部的這份文件,得到總政領導好評,成爲今年五月份“全軍政治思想工作會議”的會議參閱件。
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彭鋼兩率工作組,先後跑了武漢、廣州、南甯、湛江、海口、三亞、惠州、蘭州……。僅四、五兩個月裏,彭鋼下部隊出差就達三十多天。而像這樣地跑,在彭鋼是家常便飯。好幾個幹部對我說:“跟彭部長出差,回來後感覺累極了。”從這裏,大致可以看出彭鋼的工作節奏。
我們的最初印象:女部長是相當稱職的。
玉蘭在還不懂事的時候,就失去了父。那是1940年。
聽母無數次地講過,
曆九月初四的一個黎明,天蒙蒙亮的時候,共産
員彭榮華的家被
民
軍隊包圍。當時在家的有彭榮華、彭榮華的妻子和他們的六個兒女。一陣猛烈的槍擊之後,彭榮華被當場打死。
彭榮華的二哥、玉蘭的二伯父、同是共産員的彭金華隨即被捕。在敵人手中,彭金華受盡非人折磨,甯折不彎,最後英勇就義。一起被槍殺的有一批共産
員。彭金華死在
曆九月,湘江大地的溽熱還未退去,十天之後,當他的妻子前去認屍時,屍
已經腐爛得辨認不清了。彭妻強抑悲痛,憑著一條被血泡透的褲帶,認出了自己的丈夫。
彭家兩兄弟被合葬在一起。烏石鄉浸滿血淚的土地,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便接連收回了她的兩個兒子。
沒有了男人的家,立時垮了下來。母一個人拉扯六個孩子,日子的艱難可以想見。爲了活下去,還是孩子的大
14歲就嫁了人。大
在婆家經常挨打,有時被打得不成樣子,常常偷跑回娘家來哭。大哥起超12歲便離家出外做了學徒。不久,不到10歲的二哥康治也外出去做了學徒,因爲受不了虐待又逃回來。玉蘭記得二哥跑回來的那天晚上,嚇得面無人
,說是後面有鬼。
那是個極其恐怖的年代。
母預感
民
不會輕易放過彭家的後代,
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母
不敢讓孩子們在家睡覺,每晚都打發孩子們到外面找地方過夜。玉蘭有時在一位姓胡的婆婆家過夜。母
生怕女兒年幼不懂事,拉著她的手再三叮囑:“記住,一旦有人抓住你,你就說姓胡。千萬不能說姓彭,說出姓彭是要被殺頭的!”玉蘭爲了不給胡家添麻煩,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和二
一齊跑到山上墳堆邊過夜。山風呼呼,野狼嚎叫,玉蘭和
緊摟在一起,蜷縮著動也不敢動,睜大眼睛一直到天明。母
本是個堅強的人,生活的巨大變故更使她變得近乎冷漠。她很少流露自己的感情,甚至不輕易流露對孩子的愛。不是她沒有舐犢之情。感情對于這樣的家庭無疑是奢侈品。母
十分清楚,對于她來說第一重要的不是使孩子們感受到疼愛,而是他們怎麼活。她對孩子們要求極其嚴格,小小年紀就讓他們出去砍柴、割草、扯野菜。
有一天,五歲的玉蘭和二伯母一道去扯野菜,被一條惡狗咬在上,險些咬到骨頭,血流不止。回到家,母
見狀鎮靜地去找來鄰居,讓些許懂得點土單驗方的鄰居去扯來一些草葯,嚼爛了敷在傷
上。母
沒有掉一滴眼淚。母
知道,哭沒有用。
可是有一次,母哭了。這是玉蘭童年裏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彭家附近有一座石灰窯,窯裏有幾個做工的窮哥們兒,由于同情彭家的遭遇,常常接濟一下他們孤兒寡母。一年夏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彭家已經過了許久煮苋菜當飯吃的日子了,正巧這天是端午,窮哥們兒們不知怎麼走得那麼快,肉還沒有動,父
一個遠房
戚找上門來,說母
欠了他的錢,要以肉抵債。母
當時坐在
缸邊,玉蘭和哥哥坐在門坎上,從不落淚的母
,一時傷心得說不出一句話,只是掉淚。看到母
傷心成這個樣子,玉蘭和哥哥大聲說:“
,讓他拿走1我們不吃!”這就是鋼。童年的玉蘭這時當然完全沒有意識到,鋼的秉
——在烈火裏燒,在冷
裏淬,铮铮傲骨,甯折不彎——已經通過這個剛強家族的遺傳基因,不可更改地深植在她的生命中了。這種秉
將伴她一生。
肉就這樣被拿走了。那天的情景像火燙一樣,烙在玉蘭的記憶深。母
的眼淚。那
缸。那門坎。
還是往事:從永福堂到吳家花園
1950年,玉蘭作爲烈士遺孤,被……
《彭門女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