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人物紀實>霍英東的創業生涯

霍英東的創業生涯

中國人物紀實作品

  

張寶锵 金揮宇
苦難的童年

  霍英東原籍廣東省番禺縣,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個shui上人家。祖父霍達chao,曾擁有大風帆船,來往于省港澳之間,從事貨運生意。但當霍英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家境已相當困難,全靠父qin租船駁運貨物維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艱辛,他們全家窮得連鞋都穿不上,無論寒冬酷暑,都是赤腳行走。有一次過舊曆年,他父qin第一次穿雙新鞋上街,在小攤檔把鞋tuo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雙腳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發現竟然沒有把鞋穿回來,因爲向來沒有穿鞋的習慣。

  那時沒有天氣預報,shui上人家生命毫無保障。霍英東的兩個哥哥就在一次臺風中沈船喪生,一個5歲,一個7歲。他的母qin幸被叔父救起,但不久他的叔父也在風lang中翻船淹死。大約是在霍英東7歲那年,父qin患病不幸去世,年僅40多歲。因爲染病時間很長,天天用中草葯治療,把本來就很有限的一點錢都花光了,死後只草草地埋在青yi島上。

  父qin去世以後,霍英東一家生活更加困難了。那時,他還有一個9歲的jiejie,一個5歲的meimei,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他母qin身上。

  母qin是一位頑強、刻苦、勤奮的人,在那多災多難的日子裏,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服,而是挺直腰杆,辛苦cao勞,把丈夫遺留下來的駁運生意繼續經營下去。這駁運生意就是與外海的貨輪接洽,代它們把貨物用小舢舨運到岸上來。當時接運的主要貨物是煤炭。霍家自己沒有駁船,從輪船貨主那兒把生意接下來,然後分給舢舨客駁運,從中賺取微薄的傭金。因爲霍英東父qin在世時人緣很好,母qin又豁達得ti,多數的貨主和舢舨客都頗爲同情這一家孤兒寡母,日子倒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霍英東的母qin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大約在霍英東6歲那年,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啓蒙。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那是免費的,他家住在船上,隨chu漂泊,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到第三班時,轉入敦梅小學。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還是考上了,而且在錄取的名字中,第一個便是他。後來,他又轉讀皇仁書院。書院的學製是倒過來從第八班開始的,相當于初中一年級。那時,書院的第八班,共招三個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數是經過老師、家長及各種關系介紹入學的,真正通過考試錄取的不足10人。應考時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

  霍英東在校讀書很是勤奮,成績總是排在前幾名。他後來回憶說:“那時我讀書十分專心,總是不甘落後,偶有成績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覺臉紅。”在皇仁書院,零英東算是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之外,他還廣泛閱讀了不少文學作品,如《金銀島》、《魯濱遜漂流記》等。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是相當艱辛的,因爲皇仁書院學費很高。爲了省下一點錢,霍英東常常不坐電車,花半個鍾頭急步上學。在學校裏他最喜歡的課外活動便是踢球,大概因爲他當時身ti比較瘦弱,想煉出一副強健的ti格。不過,他不敢踢得太久,總是匆匆地踢三幾十分鍾便急著跑回家,因爲要回去幫助mama記帳和送發票。他後來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于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煉,使我後來走出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霍英東在皇仁書院讀到第三班,算來這已是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預科。此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開始進攻香港,霍英東的學業也被迫結束了。

在香港淪陷的日子

  日軍占領香港時,霍英東母qin和人合夥購置的“興和”小火輪給日軍征用了,生活沒著落,他也失學了。和當時許多人一樣,初時靠擺賣家裏的yi服雜物度日。不久,生活又迫著他到輪船上去做火伕。輪船是燒煤的,他做鏟煤工,這是他的第一個職業,那時他才18歲。

  霍英東幹得非常吃力,回到家裏全身骨架像散了似的,倒下chuang就呼呼入睡了。只幹了9個月,在老板裁員時給解雇了。

  不久,霍英東花了10元日本舊軍票,托人介紹到太古船塢掄大錘打鐵。霍英東雖然當過火伕,但還是幹不了這種要求極嚴的重活。接著又有人叫他轉到風炮鉚釘chu,霍英東掄起那吧吧直叫的風炮,震得雙手一直打抖。于是,又吹了。

  1942年夏天,日本軍隊擴建啓德機場,征集大量勞工,霍英東經在機場裏做事的朋友介紹,進了機場當苦力。工錢是每天七毫半,因糧食奇缺,每人每天配給六兩米,扣去二毫,實得五毫半。機場在九龍,早上七點半上班,要提早兩個小時出門。傍晚放工,走路回家又得花兩小時,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

  那時,他很想學一門技術,有了一技之長,就不用這樣天天做苦力了,但是學什麼呢?有一次,他提著50加侖重的汽油桶,因爲力氣不足,壓傷了指頭。有一個好心的主管見他身ti瘦弱,勸他不如幹別的工作,霍英東便趁機提出學開汽車,主管竟然答應了。

  霍英東真是喜出望外,心想學到技術可以返內地開汽車,離開淪陷的香港了。但那時的人很保守,不願教。學師的照例要先幹一兩年雜務,然後才學技藝。他因此只能在旁留心看師傅如何cao作,這叫做“偷師”。每當師傅察覺到,便立刻借故支開他,叫他拆電池。當時轎車很少,日本人出入也只是坐貨車,晚上停放在機場上。一天,下午5時多了,車已停好,霍英東洗車時,看見有輛車的車匙仍留在那裏。他便爬上去,把火打著試開汽車。但剛巧停車時車輪歪斜著,汽車啓動撞到另一部車上。日本人知道了,把他毒打一頓,這份工也丟了。

  不久,霍英東進了太古糖廠,在化驗室工作。他做慣粗工,笨手笨腳的,常常把玻璃器皿打碎。想多學點技術,常常弄出點事。一次,和另一學師仔用硫酸學製氫氣,並用火點燃,氫氣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轟隆一聲巨響炸開了,他滿臉玻璃碎片。糖廠的人以爲是炸彈爆炸,結果又被廠方辭退了。

  日本占領香港時,全港實行米糧配給,他又到倉庫去幹磅米工作,叫做“打哩”,就在西環貨倉chu上班。初時以爲秤大米不難,幹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他在這邊過磅,倉庫在那邊驗收,還要趕火車運往新界。一批苦力扛著米包排長龍,等著過磅,要稱准180斤一包,多了不行,少一些倉庫又不肯收,手腳稍爲慢些,排隊等……

《霍英東的創業生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霍英東的創業生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