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老人病重謝世了。他生于1901年,名字叫楊堃。
當我第二次踏訪楊家時,門上的遺像和他兒子的敘述告訴了我。
作爲一個采訪者,我不無深深遺憾。不僅因爲楊堃是20年代的留法博士,中著名的民族學、民俗學專家,還因他是中
第一對“博士夫妻”的男主角,而女主角張若名早已于1958年離開了人世。她曾是五四運動時期天津“覺悟社”的創始人之一,又與周恩來一道登船赴法勤工儉學,一生經曆傳奇。
當我仔細翻看了楊堃、張若名的生平資料後,不禁伏案慨歎:他們的人生故事,已隨女主人公張若名1958年的辭世沈默了幾十年,而現在能讓它又隨男主人公楊堃的離世而永遠地沈默下去嗎?我似乎突然省悟到,應該把這一對“博士夫妻”,連同他們那本世紀不可多得的故事,完整清晰地留給讀者,也留給下個世紀的記憶。
幼年張若名打算長大後“削發爲尼”,永不依附男人,“五四”運動中成爲革命的“急先鋒”
從現在往上追溯69年,即是30年代的第一年:公元1930年。這一年,于20世紀中百年進程中,也許算不上最爲舉
驚心、大榮大辱的年度。而在楊堃、張若名夫婦的人生履曆中,這一年卻顯得異常重要,異常精彩奪目,是他們人生歲月的華彩樂章!請看以下的曆史記載。
1930年5月30日,楊堃的博士論文《中家庭中的祖先崇拜》順利通過答辯,得到高度評價。
1930年5月31日,楊堃與張若名在法裏昂中法大學的禮堂內,舉行結婚典禮,數十名中法師生友人前來祝賀。
1930年12月15日,張若名的博士論文《紀德的態度》答辯通過。被評爲中法大學最優秀成績,榮獲500法郎獎金。
1930年12月16日,楊、張夫婦登上火車,踏上了返回祖的歸程。
用中的老話來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人生兩件大事情。而楊堃和張若名在1930年這一年中,同時完成了“立業”“成家”這兩樁大事。並且馬上返回祖
,報效“母
”。
本世紀初第一個金秋,楊堃誕生在河北邯鄲大名縣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楊東生靠一手娴熟的中醫長技行醫治病,還做過大名縣的公務員,楊堃是家中的獨生子,大家族中排行第三。他自幼在村裏讀私塾,非常喜愛聽村裏的老年人講故事,說書,特別是春節前後,外面天寒地凍,農活和讀書都閑了下來,楊堃就到
去聽老人們講饒有趣味的民間故事,或廢寢忘食地悶頭讀他最喜歡的民間文學和曆史故事,農村裏熱烈紅火的民間節慶、興師動衆的祭祖祭佛也都深深印在他幼小的心靈中。這也許是他後來選擇民俗學、社會學作爲研究方向的初緣。
1913年,12歲的楊堃轉入縣第二高等小學,15歲入大名縣“直隸第11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幾乎年年榮獲獎學金。
五四運動時期,楊堃也和愛同學一道,上街遊行示威,抵製日貨。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楊堃,非常向往西方的科學技術和引導
家走向進步的政治製度,渴望能
自到西方學習。1920年初,他如願以償地考入了保定直隸農業專門學校留法預備班,結業時,名列甲等第三名。
就在楊堃出生後第二天,與大名縣相隔200多公裏的保定清苑縣溫仁村一個富戶人家,出生了一個女孩,她就是張若名。
若名出生不久,父張紹文又娶了第二房妻子,從此,生母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備受歧視和虐待。常常是夜深人靜時,若名從睡夢中驚醒,聽到母
在暗自哭泣。母
的悲傷,深深刺痛了她幼小的心。她甚至打算長大後,“削發爲尼”,永不依附男人,不受男人欺辱。
年幼的張若名在二伯父的支持下,來到天津上小學,1916年,她14歲時又考入天津“直隸女子師範學校”,與鄧穎超同爲第十級學員。她發奮讀書,立志將來一定要爲婦女爭口氣!
就在張若名入學後的第3年,五四愛運動爆發了。北京大學學生的示威請願遭到了鎮壓,天津的愛
學生立即行動起來。張若名的同學郭隆真,首先在“女子師範”校內向同學們呼籲:“
家興亡,匹夫有責”,婦女應“不甘人後”,並迅速組織了“女界愛
同志會”,郭隆真、鄧穎超、張若名被選爲該會評議委員,張若名後被推爲評議部長。
張若名積極投身愛學生運動,組織了大規模的群衆集會、示威請願,還組織講演隊、雜志社和婦女補習班,並多次奔波于京津之間,做了大量宣傳聯絡、支援營救工作;她還作爲天津的正式代表,去北京參加反“巴黎和約”簽字,要求懲辦山東鎮守使馬良等請願活動,並與周恩來、郭隆真、劉清揚共同組創了天津的聯合團
“覺悟社”出版刊物《覺悟》,表現出異常的勇敢頑強和出
的組織能力。
1919年11月,在福州居住的日本人開槍打死了我愛學生,造成“福州慘案”,天津學生聯合會推舉周恩來、于方舟、郭隆真、張若名等學生,代表天津數千愛
學生到直隸省公署內請願,結果被警方拘捕並送進警察廳關押。
周恩來曾在他的《警廳拘留記》中,摘錄了張若名日記中有關她自己和郭隆真在獄中情況的描述:在那三九嚴寒的季節裏,她倆被關押在一間沒有火爐的破屋子裏,倆人擠在一張板上。但她們還不斷惦念著監獄外面的戰友,盡管監獄生活折磨得她倆不斷患病,但她們彼此照顧,互相鼓勵,堅持同獄方鬥爭,毫不屈服。
一天,張若名的父到拘留所,向女兒進行“勸降”,要她“承認錯誤”,即可對她單獨提前“取保釋放”。
張若名義正辭嚴地回答父:“學生抵製日貨的遊行請願,是愛
、正義、合法的。”父
聽了大爲惱火,對在場的獄方官員說:“我不認這個女兒了!”
另外,張若名和一同被捕的26名難友一道,開展絕食鬥爭,抗議非法長期關押。獄外的“覺悟社”成員和天津學聯,也積極聲援他們的絕食鬥爭。北京的名律師劉崇佑,出于對愛學生的深切同情,義務爲他們出庭辯護。被關押的學生們終于全部獲釋。
天津各界愛人士,爲出獄學生舉行了隆重熱烈的迎接慰問活動。出獄者們受到了群衆的夾道歡迎,周恩來、張若名還分別在歡迎會上報告了獄中情況。當時天津有名的鼎章照相館,還免費爲他們拍了一張珍貴的大合影,後來這張珍貴的照片爲各大博物館珍藏,也常被有關“五四”運動與周恩來的書籍所刊用。
張若名與周恩來同船赴法,初識楊堃時,發現他已娶妻……
《傳奇女子張若名和她的夫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