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家國情懷第2小節

家國情懷

第2小節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續家國情懷上一小節]他說這表現了舊俄時代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

  托爾斯泰的另一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他說,那可說是俄guo的《紅樓夢》,通過家庭生活來反映封建社會對人xing的束縛。

  莎士比亞的戲劇timon of athens(《雅典的狄蒙》),他覺得劇中主角狄蒙斥罵雅典人崇拜金錢、生活腐化、朝三暮四、品格卑鄙的部分十分淋漓痛快。我想他特別提到莎士比亞這部比較次要的劇作,當是其中含有強烈的政治內容,以及當時雅典人“一切向錢看”的心態淹沒了高貴情cao,這種危險的精神狀態值得注意。

  他關于魯迅所說的“中guo的脊梁”,我回到香港後查閱魯迅《且介亭雜文》,這句話出于《中guo人失掉自信爲了嗎?》一文,作于1934年9月。該文的最後三段是: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guo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爲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guo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ti,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guo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爲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我一向主張香港盡可能現狀不變,因爲這最安全,對大多數人有利。但我也從來不怪責基于向往西方民主的製度而要求在本地急速推進民主發展的人士,甚至也不反對爲了出人頭地、爭取名利地位而要求政製大變之人。名利地位是極大多數人都想爭取的,包括我自己在內。對此,我持一種道德判斷的觀點:如果所作所爲對大多數人有利而自己同時得到名利,那是上策;如果對大多數人無損而自己有利,那可以接受;但如爲了達到自私的目的而去做損害大多數人的事,那是不道德的。

  至于所做的事、所提出的主張到底對多數人有利還是有害,其中含有主觀的判斷。

  民主最終對大多數人有利。這個判斷幾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但到底急進發展好,還是循序漸進的發展好,那就有不同意見。歐美政要將“民主”與“急進發展民主”之間劃上等號,我並不同意。

  不論是主張急進還是主張穩健,只要出發點真是爲中guo、爲香港、爲香港人謀幸福,意見不同沒有什麼大不了,盡可心平氣和討論、商談,不必相互仇視敵對。如果出于自私自利的動機,不顧香港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那麼不論口號和言論多麼動聽,都是不值得尊重的。雖然個人動機如何,旁人難以妄加猜測,但假之以時日,一個人的真面目終究會顯露。

  值得欣喜的是,中guo自上至下,真正在改革開放。中guo過去教條太多,毫不開放,需要大大開放。香港社會本來充分開放,多數居民滿意于現狀,害怕九七後有太大改變,那麼就不應求變,而應努力求不變。

  保守有其穩健和保持傳統的一面,急進有其進取與加速進步的一面。這兩gu力量,在任何社會中都是經常存在的,所以英guo有保守dang、工dang,美guo有共和、民主兩dang,法guo有右派與左派政dang。香港人在討論政治之時,似乎應當持一種容納異見的心態,不妨堅持己見,但對別人的不同主張,也應考慮一下其中的優點。中共過去缺點甚多,但他顯然已知今是而昨非,我們就應支持他們的改革開放,不要拿十五年前的情況來衡量今日的中共。

  這篇《北guo初春有所思》無疑是具有相當說服力的。比之于那些嘩衆取寵的口號式理論,金庸的主張顯得樸實,切乎于民生,這是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爲前提的,而不是爲了自己出風頭。金庸具有中guo傳統知識分子那種責任感,同時又多了許多理xing與寬容。

  金庸的政論也常常受到爭議,但他有“力排衆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堅持己見的精神,絕不向所謂的“多數”或“權貴”屈服。

  香港一些所謂的民主派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中共政府,又毫不了解guo內的情況,橫加指責金庸支持鄧小平的改革路線,說成是“見風使舵”。金庸自己這樣辯解:

  “我辦報的主張有八個字——有容乃大,無慾則剛。前者是說各種意見可以發表,盡管報紙有本身立場,但應該尊重別人的不同意見,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精神。‘無慾則剛’當然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慾望,而是說不可以有不正當的慾望,利用報紙達到自私自利的目的。如果想求別人一些好chu,或面對政權想討一些生意機會,便算是有不正當慾望,在chu理上便不可以剛強。

  辦報當然有慾望,一是希望讀者多,二是廣告多。但堅持上述兩個原則,肯定可以達到目標。我們不是無原則的批評,例如共産dang不可以說它一無是chu,要是它做什麼也是錯的話,這個政權兩三天已垮臺了,不會發展至今。它也有合理的地方,不可單憑一己偏見反對它。我們只是秉持實事求是,公正客觀的原則辦事。

  我們對四人幫反對很厲害,……鄧小平複出,我相信他只希望中guo富強,guo家安定……我們支持他的政策。

  確實,“文革”時的“共産dang”與鄧小平時代的“共産dang”不可同日而語,中guo共産dang自身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探索以求自新。金庸支持現今中共政府的改革開放政策,無疑顯示了他的理xing與務實,至于別人議論,又何足道哉。正如他的一首舊詩所言:

  南來白手少年行,

  立業香江樂太平。

  旦夕毀譽何足道,

  百年成敗事非輕。

  聆君guo土宣精辟,

  策我庸弩竭愚誠。

  風雨同舟當協力,

  敢辭犯難惜微名?”

……

《家國情懷》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中國現代人物傳記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