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成長之路

成長之路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回顧所來徑,

  一切美好的都在煙雲間。

  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常是自孩童時起便與讀者見面的。

  這似乎是金庸的專利,三劍俠中,梁羽生和古龍都沒有這種習慣。

  梁羽生的主人公多爲英姿勃發的青少年,一出場無論是武功和氣派,都是傲視朋侪的,如張丹楓,如段克邪,如淩未風,如金世遺……

  古龍的主人公更是“泰山頂上一棵松”,我們只知道他們高高在上,卻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大小,家居何方,師承何人。反正他們一出現就已名震江湖,萬衆矚目,只有小魚兒是個例外。

  但讀金庸的小說,我們卻得以參與書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常常在褪褓時期我們就已結識了他們。從十歲八歲到十七八歲階段,金庸爲他們花費的筆墨最多。

  這群金庸筆下的寵兒,細數起來,當有郭靖、楊過、張無忌、胡斐、韋小寶、郭襄、張君寶、周芷若、殷離等等。

  郭靖根本就是從一生下來就跟我們見面的。他的母qin李萍在戰場上生下了他,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在大漠中熬了下來。在shui草旁用樹枝搭了一所茅屋,畜養牲口,又將羊毛紡條織氈,與牧人交換糧食。

  忽忽數年,他已經六歲了。他母qin依著丈夫的遺言,給他取了郭靖這個名字。他學話甚慢,有點兒呆頭呆腦,直到四歲時才會說話,好在筋骨強壯,已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母子兩人相依爲命,勤勤懇懇,牲口漸繁,生計也過得好些了,又都學會了蒙古話。只是李萍看著兒子憨鈍的樣子,常常黯然神傷。

  但這郭靖卻是憨人有憨福,其種種遭遇,可以說是因拙而得福,因樸而得福,簡直就是中guo版本的“阿甘正傳”。

  江南七怪遠赴大漠尋找他,並傾盡心力合力傳授他武藝的緣分不消說了,他最大的福分,是認識了黃蓉。別看黃蓉出場時也僅是個初及笄的丫頭,但她在書中的重要xing,卻是誰也比不上的。除了她的聰明機智,更主要的,是作品裏的一些“大人物”,都與她有很深的關系,正是由于有她在,才有了這部小說的多姿多彩,熱鬧非凡。

  東邪黃葯師是她的父qin,南帝一燈大師段智興是他的救命恩人,北丐洪七公是她的師父,西毒歐陽鋒屬意她當兒媳婦。除了中神通王重陽因在作品開始時就逝去多年,她無緣結識外,書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多少都與她有交情。

  這麼一個小女娃娃,對郭靖的幫助可就太大了。郭靖隨洪七公學習陽剛威猛的降龍十八掌,一方面固然他的天份恰恰只能練這種簡單而剛猛的武功,可謂是天生有緣而相得益彰,但若沒有黃蓉的牽線,則郭靖又哪來這種緣份?

  在第十二回《亢龍有悔》裏,鬼靈精的黃蓉爲郭靖演了一場好戲。

  洪七公好吃,而黃蓉是此道高手,這一老一少在姜廟鎮邂逅,黃蓉就憑一道名爲“玉笛誰家聽落花”的炙牛肉條,和一碗碧綠的清湯中浮著十數顆殷紅的櫻桃,又飄著七八片粉紅se的花瓣,底下襯著嫩筍丁子,泛出荷葉清香的“好逑湯”,誘得洪七公教會了郭靖“降龍十八掌”。三人從此訂交,終演成師徒。

  金庸很注意描寫孩提時代的啓蒙,那一段童稚無邪的階段,無論在思想上,ti能上皆是最可塑之時,渾如璞玉,純淨無式,可任人雕琢而成理想之模式。可以說,那是關鍵時刻,向好向惡,往往系之于此。

  與郭靖的向好相似,楊康的向惡也是從小開始的,外在環境的影響人之一生,楊康的例子可作說明。

  除童心外,金庸還擅寫赤子之心。周伯通之成爲“老頑童”,鶴發童顔,行事不知所謂,武功卻登feng造極,一一都是拜赤子之心所賜。

  由童心與赤子之心所引發出的故事,在金庸的筆下真是se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

  金庸是借對童稚純樸的無限憧憬,去抗拒、否定成人權術世界中的虛假、僞善與無趣無味嗎?

  看看金庸筆下世界中越來越多的你爭我奪,爾虞我詐,腥風血雨,慘烈非常,我們怎能不作如此想?

  孩子的世界畢竟要幹淨得多。

  豐子恺就曾經說:天地間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們的所有物,世間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們能最明確、最完全地見到。

  看看我們周圍的孩子吧,他們是那麼的熱衷于種種大人們覺得可笑和微不足道的遊戲。他們把全副精神貫注在這些遊戲中,看似徒勞無功,但他們卻樂此不疲。興味濃酣的時候,冷風烈日之下不覺其苦,混然忘卻饑渴——這在他們看來,才是微不足道的。

  試想想,他們爲什麼對遊戲這麼熱衷?跟農夫的熱衷于爲收獲而耕耘,木匠的熱衷于爲工錢而cao斧,商人的熱衷于爲財物而買賣,政客的熱衷于爲權力而奔忙相比,他們的熱衷是沒有目的,沒有所圖,沒有所爲的。他們完全是爲遊戲而遊戲,手段就是目的,不計利害,不分你我。哪像那些大人們,不管進行什麼活動,都是有目的的,都是爲了得益獲利。

  金庸把武林中人的卑鄙龌龊寫得真是入木三分,無疑也是爲了襯托出童真世界的可愛。

  那時才六歲,郭靖就憑著一gu孩子的天xing,救了蒙古勇士哲別。他與哲別根本不認識,只不過見他在戰陣中英勇異常,激發了幼小心靈中的一gu純良之氣,便想辦法去保護他,即使被術赤用馬鞭抽得遍ti鱗傷,痛徹心肺,甯死也不肯供出哲別的藏身之chu

  只有心地純真的孩子才那麼容易不計後果地去保護別人罷?他甚至不問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後來,當桑昆的兩頭獵豹縱起要咬鐵木真的小女兒華筝時,他不顧危險的“著地滾去,抱起了華筝”。事後鐵木真問他怎麼那麼勇敢,他只說了一句:“豺子要吃人的。”

  多麼純潔而高貴的赤子之心。

  每一個孩子,在剛剛墜地的時候,對于世間是毫無成見的,及至稍長,宇宙萬物在他們看來都是平等的。他們會與狗爲友,對貓說故事;他們會想著追星摘月,要喚回飛去的小鳥,要叫醒已死的小ji。他們不知晝夜,不懂生死,不曉階級,不問界限,卻獨有天地之靈氣。

  郭靖就是一個好例子,在大漠的時候,他是多麼的無拘無束,雖然沒有文化,缺少靈感,也不懂思辨,但他卻有一顆健全而通透的心。那蒼蒼茫茫不分天地的環境,那遼闊豪邁無遮無蓋的氛圍,無疑加固了純良的天xing。他後來的大智、大勇、大聖、大賢,跟他在大漠裏射雕的經曆不無關系。正是他的出生地,教會了他正直勇敢,善良樸實。在很大的程度上,他與生俱來的剛毅木讷純厚忠誠的大俠xing格真正是得自天然。

  雖說郭靖的傳奇般的人生經曆是從書中的第六回才真正開始的,相比之下,在大漠的經曆及其“射雕”的壯舉,只不……

《成長之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成長之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