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泰政府通過了一項進行全面金融改革的一攬子計劃,該計劃是爲了在
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了大量緊急財政援助後恢複金融穩定,使經濟進入長期的恢複階段。
計劃包括成立負責對境況不佳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的金融改革署和接管壞帳的資産管理公司,並要修改法律,這樣當局就能在出現危機之前幹預金融機構的管理,而不是在情況變得不可收拾時讓它們暫停營業。
泰中央銀行已經讓58家金融公司暫停營業,並命令它們提交重新振興公司的計劃。根據新規定,金融機構可以被命令劃銷現有
東的注冊資本中的呆滯資産,然後再通過發行新
來增加資本。當局還可以命令公司撤換其主管人員,強迫現有
東接受新的合作夥伴。財政部長塔農?比達亞說,對達到新規定的違反貸款標准的金融公司,政府計劃根據一攬子計劃的規定減少它們的稅務負擔。政府還將鼓勵沒有被停業的金融機構籌集資本,並且禁止它們分紅一年。外
投資者將被允許在被監管的金融公司中持有多數
權(可能最多達到100%),但是其
權,通過出售,在10年以後必須降至49%以下。
先要恢複人們對經濟的信心
泰新首相川呂沛說,他很關注泰
铢彙率浮動和貨幣流通的問題,不過,他首先要努力恢複人們對泰
經濟的信心。他說:“我希望在即將開始的首相任期中,能夠恢複人們的信心,從而製止資本外流,並解決貨幣流通的問題。一旦我們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我
的經濟,特別是出口業,就會重新得到振興”。當川呂沛被問及,他在任期的頭3個月希望達到什麼目標時,他說:“我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彙率不穩和缺乏貨幣流通”。他補充說,在泰
铢彙率穩定之後,石油的價格就會下降。他說,他很清楚,全世界都在對泰
進行負面的報道。“……我預計,一旦我們解決了短期貸款的問題,商界就會恢複信心,從而爲重振經濟鋪平道路”。 ?
從金融管製轉爲金融監督
副總理李顯龍准將11月4日在新加坡自動報價市慶祝成立10周年的晚宴上,宣布推展新加坡金融業的新策略,以致力求取創新,擴大業務空間,並鼓勵金融界准備接受未來更大的風險和挑戰。其策略重點爲:從嚴格管製轉變爲監督,以讓金融界充分發揮它們的潛能,爭取發展機會。李副總理說:全球金融業正在進行迅速的改變和動蕩,遊戲規則在改變,“玩家”也在改變。世界貿易組織目前在商討成員
開放金融業讓外來機構參與,這將加速一個已經在進行的過程。促使這些改革的第一個推動力是科技,特別是資訊和電信科技。這些科技允許金融機構推鲂碌牟酚爰記桑蘊桌諧。╝rbitragemarkets)和管理風險,以及推行新的分配管道如電子銀行服務。它們允許,甚至是大力鼓勵金融機構製造大規模的經濟效益並環球化,以便生存和蓬勃發展。科技正在跨越地理、工業和管製的限製,市場正在環球化,市場交易時時刻刻在全球各地進行,資金在世界上幾乎每個角落的市場和金融工具進出。促使改變的第二個推動力是激烈的跨
界競爭。科技和管製條例放松促成了這個情形,也使全球的金融系統更有效率地
作。金融機構不再受政府管製和進入市場的壁壘的保護,也因此不能再壟斷一個地區的市場和從經濟租金(economicrent)賺取豐厚的利潤。由于金融市場上出現新的企業資金來源和新的個人存款管道,因此銀行正在面對更強烈的競爭。銀行的傳統功能
——收取款項、貸款以及從利息分配中賺取利潤
——已被分配給不同的機構,讓每個機構更有效率地並在減少利潤的情況下執行這些專門的功能。在美和歐洲,互惠基金(mutualfunds)已顯著增加,因爲更多人已將他們的退休存款轉進這些基金,以便賺取比銀行存款更高的長期回收。與其向銀行貸款,各個企業正通過逐日複雜的方式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資本。此外,諸如抵押貸款的銀行貸款已證券化,使它們不出現在資産與負債表。金融機構已發現它們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在街頭對面,而是在全球各地。在美
,電子
票經紀如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schwab)已經在網際網絡上,以平常四分之一的費用進行
票交易。軟件公司如微軟公司現在也提供網上交易服務。金融機構正在不斷致力于提高效率和減低成本。它們正在削減利潤,尤其是在銀團貸款(loansyndication)和包銷(underwriting)等傳統活動,以及在證券交易方面。這促成了一連串的合並、收購和企業重組的
,而歐美和日本的金融機構更廣泛地出現了這個現象。商業銀行跟投資銀行合並;保險公司已在收購證券公司。這些整頓將造成新的巨大“玩家”崛起,它們享有經濟規模、市場權威、足以讓它們控製整個區域的資訊科技能力以及專門知識,或者全球
的專門服務。由科技推動的新策略、競爭的提高以及環球化也促使金融活動結合在更少數的主要中心裏。在歐洲,倫敦已經超越蘇黎世、法蘭克福和巴黎,成爲最卓越的金融中心。在倫敦市內和周圍地區,有60萬人在金融業或相關的行業工作。它不是一個屬于英
的工業,而是一個環球
、世界
的工業。這個令人振奮的環境在金融服務方面開啓了許多包含了創意和專門知識的刺激的機會,例如基金管理産品和複雜的衍生産品(derivatives)。可是,它也爲人們、機構和整個金融系統帶來新的風險。過去曾發生了許多意外,有些跟新的工具有關,有些則因爲內部的管製明顯失誤而發生。它們甚至發生在一些管理得最好和享有最高的信譽的銀行。失敗所可能帶來的後果現在已更嚴重。當個別機構出現問題,它所造成的損失可能在幾乎每個小時裏越來越快地增加。在擁有有233年曆史的霸菱證券銀行的情形,利森(nickleeson)所虧損的數額多數是在該銀行倒垮之前的最後幾個星期累積的。以
際
准而言,霸菱銀行是個小機構,所以它的跨臺所造成的破壞相對之下比較容易克製。可是,如果一家巨大的機構垮臺,它所帶來的實在危機,是整個
系可能會因此崩潰。此外,隨著環球市場更緊密地連系起來,這個問題很可能涉及
際系統。這個激動人心的金融業全球改革正使各
政府和管製機構重新檢討它們對管製和監督這個行業的方式。在美
,商業……
《各國家和地區如何應對金融風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