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究竟有何神秘的面紗
爲什麼1995年度業績平平的“西藏明珠”衆口皆碑、流通並不是很小的“中山火炬”填權效應如此顯著?每輪大行情漲幅的往往是新
板塊以及與新
板塊有“血緣”關系的半新
板塊。但不少人也在新
上“翻船”,從21.70元購入的“廈門廈工”的原始
,“哈歲寶”上市第一天以16元購入的都也飽嘗失敗之苦。
客觀地講,新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有全新題材的新
勢必受到方方面面重視。新舊主力絞盡腦汁設計“開盤價”,
民群
也似乎煥發了活力,但關鍵所在還不僅僅是新
本身,更是新
對大盤舉足輕重的影響;維持現行價格的並非
票內在價值,不要是取決于市場上的供求關系,而恰恰新
會改變這種關系。
新既能夠帶動大勢反轉,産生中級行情,又能夠加速大盤的下跌,這種焦點效應使得每個人都對新
敏感,甚至從某種角度我們可以這樣認爲:上證指數326-1558點正是受了新
的不同沖擊所形成的波動。從中可以看出
民對新
的愛之深,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二)新和老
的不同
1、本擴張的不同
老中有許多曆史遺留問題,包括
本結構不規範(流通
占總
本的比例偏小、有循環的轉配
)許多
還帶有h
、b
造成大、小
東所
在的利益不同,需要較長的磨合期,這樣在中期內難以達到同一的
本擴張。而許多新
由于曆史包袱輕,輕裝上陣,較小的流通市值和企業規模發展不匹配,故
本擴張反而成了首要任務。
誰都不願意砸鍋賣鐵地送,誰都知道
本擴張是有利有弊的事。一位企業的老總曾發自肺腑地講道:一送一以後
價從一線
變成二線
,質地從績優
變成績平
,企業的業績留下巨大的決口,與其說這是一種動力,不如說更是一種深深的壓力。所以,有的上市公司盡管公積金雄厚,但卻相當吝啬,然而我們從“深發展”的高速成長中得到更深的啓發:沒有持續的
本擴張,其永遠長不大。例如勞動密集型的紡織行業,即使大劑量配
,所籌的資金也不能用在刀刃上,反而不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沒有持續的
本擴張,企業的形象也會受損。例如“新世界”已經解放了70元的曆史天價,而“第一百貨”的曆史天價卻是可望而不可及。
2、業績的不同
許多老雖然也是同行業的傑出代表,但行業的大氣候,或者說總
起點不如新
,造成業績的絕對值太低,在經濟軟著陸尚未完成前,相當部分老
的年度稅後利潤只有0.02-0.06元/
,在經濟軟著陸完成後,即使業績增長50%,也只不過0.03-0.09元/
。而新
由于資産重組等優勢,量變到質變速率加快。
3、關注企業形象的不同
部分老是趕鴨子上架,有的老總公開表示:二級市場的
價與本公司一點也沒有關系。習慣于計劃經濟的老
都有自己的模式,這種模式應變能力較差,一旦經濟氣候開始發生變化,則企業形象就會盲然。一些業績好的老
並不受新
影響,一些質地較差的老
開始無人問津。
整個老板塊良莠不齊,但這正是老
的魅力,由于種種原因,排斥老
成爲一種傾向,這種情緒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保護新
”,就象當初市場重視本地
而排斥外地
一樣,老
中相當一部分有潛力的個
被隱蔽起來,從1996年開始,“四川長虹”作爲民族工業的代表,“陸家嘴”作爲金融中心的表率,率先在老
中崛起,並順理成章地帶動了整個老
板塊。可以說,老
的魅力不僅在自身具有成長
,更重要的是一旦啓動有效,龐大的橫向牽連,就會敦促
指中期上揚。勿庸置疑,1997年的潛力
不僅在新
中尋找,更應在老
中發掘。
(三)新、老
與大盤的意義
1、新和大盤的意義
許多人認識到新往往在大盤的啓動行情中扮演重要角
,但新
實際上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那就是檢驗大盤的下跌是真的中期下跌通道還是短期技術回調。
新的低開高走,不僅僅是本身所爲,而更應看作市場對它的凝聚力程度,在一個趨勢看好的市場,短暫的技術回調恰恰是新主力進場的時機。新主力又不願爲老主力擡轎,想主動開發“新産品”,所以新
自然成了首選,由于是主動建倉,故在大勢底氣仍旺的前提下,
價不斷上揚是在情理之中的,這是個充分條件,也是個必要條件,反之,新
的高開低走,很有可能是市場底氣不足的征兆。
當初“第一百貨、華聯”的高開走低,“北大車行”和“中嘉陵”的高開走低都帶動了大盤走中級下降通道,而1996年的大盤曾從894回調至750點,“沱牌
份、一汽四環、巴士
份”反而成了避風港,且都有極爲出
的表現,大盤也隨之啓動,很快,894點又成了階段
的底。
從“95.5.18”來去匆匆的大行情中,觀察大盤人氣的重要指標竟是新板塊。從盤中看,新
板塊在大盤中的作用並不次于浦東板塊。前階段市場大主力借助利空打壓
指,實際上大幅下挫的
指有利于新
上市前後的緩沖,甚至,相對降低的
指又使得新
具有絕對魅力。上海
市600點以下之所以贏利大于風險,恐怕還得和新
有關;新
發行和上市需尋找一、二級市場的平衡點,新主力往往是在市場平衡點找到後入場的。
多次實踐證明:成也新,敗也新
。在新
上市以前,
指偏低,那麼大行情就可能通過新
來醞釀;在新
上市以前,
指偏高且新
聯動板塊已有超前反應,那麼大盤反而會受新
的高開而拖累。目前,
市的大格局
離不了社會的大背景,把新
的上市和
家利益聯系起來,就能夠以平常心在
作中進退自如。
2、老與大盤的意義
大盤的循環底主要是看老的臉
,一旦老
“著陸”,新
就會雀躍,這裏重點闡述老
板塊錯位的概念。1996年年末,
指中1258回至855點,空方曾三次打壓850區域,但850卻巍然不動,並引發了從855的小幅盤升行情。撇開其它因素,850區域實際上大有
分。該區域,公認的長線績優
“長虹、春蘭、興化”等無論從平均市盈率還是適度投機的角度都具備中期吸納價值。由于這類績優
占指數
權很重,間接地製約了大盤的下跌;再看看大批“腰斬”的板塊(大盤未“腰斬”,它們已經“腰斬”),這類板塊包括低價大盤
板塊,大都回到啓動前的長期平臺,有的
票更是創了512點以來的新低……
《新股的面紗和老股的魅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