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市總有熱點産生,以一批人高位套牢的代價迅速富了另一批人。
(一)熱點的特
對市場原已有轉暖的迹象起到催化作用並在這臨界點上的可稱“熱點”,能夠足以吸引盤中或者增量資金大膽介入的題材可稱“熱點題材”。“熱”和“新穎”是熱點的二大要素。
1、“熱點”題材爲什麼會受到追逐
滬深市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喜新厭舊”。一個“熱點”題材的誕生,符合大集團資金短期內獲取最大利潤的目標,而其它“疲憊之旅”也借機換籌,中小投資者列努力參與,新聞媒介此時的焦點更集中在熱點題材上,在“不怕風險,就怕沒有機會”的新興資本市場,使之熱點又加熱了。所謂的新穎最好是過去沒有的,例如1995年的外資控
板塊,潛在的轉券題材。或者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才有的,無法橫向比較的。
2、“熱點”形成的初級階段
該熱點所形成的某個代表,其
價大漲後,大家不敢買,但其走勢堅挺。市場對其從說紛纭,莫衷一是。
3、“熱點”形成的中級階段
隨著輿論升溫,市場的再認識,以炒手爲代表的短線客開始追逐,其相關板塊明顯升溫。
4、“熱點”形成的高級階段
所有的人都明白這個題材是現在的熱點,普遍報著參與的態度介入,而該階段具有爆炸的風險。
1995年,“渤海化工”新行情帶動大盤,其初級階段爲3.12-5.00元——這種在香港跌進面值的
票居然開盤在3元以上,竟然還有人搶著要,更不相信它能帶動整個h
形成熱點,中級階段,5—7元——人們改變認識:新
到底好炒,新
橫向沒有比較,“渤海化工”雖不敢買,其相關板塊“儀征”總可以買。從對新
的疑惑到對其關聯板塊的追逐,引發了“儀征”的第一波;高級階段,7—8元——8元的“渤海化工”不能算高,和15元的“東方電機”相比,還有極大的上揚空間呢。于是許多人都在“東方電機”上市的那一天買8元左右的“渤海化工”,結果正中了主力拔高出貨的圈套。
點評:“熱點”從形成到發展到高級階段能迅速致富一批人,但其代價正是在高位盲目追漲熱點的人的“輸出”,可以認爲熱點正是財富再分配的契機。
(二)“熱點”出場的時機
最重要的是時機。
“95.7”,滬市指從524沖至723點,“95.7.19-95.8.9”在700點區域蟄伏16個交易日,多方主力不甘心這一局面,恰巧“北旅”的外資控
題材登場,“95.8.9”後市其開盤5分鍾,就在均價以上成交了600萬
(理論上4000多萬
的流通
,只要開盤後5分鍾能成交300萬
,就會有不小的行情),被主力借題發揮,扮演了救世主的角
,並成功帶動其低價關聯板塊,産生一波700—794的再旗杆行情。(見圖表12、圖表13)

《怎樣捕捉熱點》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