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黑馬”抓得准,但結果總是兩手空空,因爲動得太多,賺得總不夠賠的。但他實在想動,已經到了不動不行的境界。
(一)不強調每個輪次都踏准
1996年滬市從630漲至739點,是人人賺錢時代,大多數人都笑逐顔開,但緊跟而上的820—894,814—894點並沒有多少人賺錢;而從接下來的752—892點又是“長虹”帶頭的行情,交易把握,但緊接著878—1047點爲“石化”行情,由于其帶動的低價板塊群衆基礎較差,又不容易把握。
大行情中風輪流轉。不可能每波都踏准。如果尼手中持的是“長虹”爲首的績優
,在行情啓動之際,先發笑聲;如果你手中持的是“石化”爲首的低價
,亦能後發製人。最忌的就是眼熱別人賺錢,強調每個輪次都蹋准;于是在績優
風頭十足時,把低價
換績優
,在低價
已全面飄紅之際,再把績優
換成低價
,結果動不如靜,賺了指數賠了差價,大資金往往大智若愚,你必須保持一份耐心。
實際上,市場主力往往通過幾個強勢板塊輪流帶動大盤,而不是全面啓動。市場主力是以點代面的。換句話說,全面啓動就是主力激流勇退,行情告一段落的預兆。
強調總波段的盈利。總
波段的盈利爲大盤平均漲幅的1.2被,屬成功。如果自己的
就是不漲,分析原因:是時機未到還是不具備上揚的條件。1996年的“古井貢舊”在深成分指數2750—4350點的過程中,一直徘徊,但該
後發製人(與補漲是不同
質),在4350—4500點過程中,上漲了4元多,從4500點下跌中,該
領先于大盤反彈至相當于4200點的價位。(見圖表17、圖表18)

《如何減少盲動》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