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甯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

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甯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

經濟類作品

  這種策略往往用在“熱點”題材或者對消息真假的研判。

  (一)個gu的利多和利空

  衆所周知,實質xing的利多或利空往往能階段xing的左右gu價,但人們更容易chu在朦胧的利多或利空中遊走,究竟怎麼對待它呢?

  例一:“申華”的並購題材。

  1、1996年年末,“申華”從8元上攻至18元時,市場紛傳其關聯板塊“愛使”將被三家機構舉牌,這時的“愛使”從啓動價上揚了15%,這時該如何cao作它呢?

  首先看資金流向排行榜研判主力動向。當時的資金流向排行榜連續多日名列前茅的是控gu板塊(“延中”、“飛樂gu份”等),且方興未艾,既然是集團資金的板塊式注入,熱chao不會馬上退卻。其次運用聯動效應和比價效應分析,該gu和“申華、延中”的價差,從中看出“申華、愛使”雖已漲了15%,但仍明顯落後于“四小龍”的平均升幅,且理論上的題材並不遜于“申華、延中”。

  再次,分析“愛使”啓動時的量價關系,顯然主力實力非凡。綜上所述,消息還不確定,盤中的反映已提前,然大資金剛介入,不會馬上出局,于是甯可信其有三家舉牌的消息,采用大膽跟進的cao作策略。實戰中迅速獲利50%以上。

  2、當其gu價持續上升至15元以上價位時,日成交量已維持在2000萬gu的新高量區域,此時“光聽樓梯響就是不見人下來”,舉牌的兌現杳無音訊,此時市場仍在盛傳該gu將在21元舉牌,那麼此時又該如何呢?

  首先,15元的“愛使”市盈率已失去了投資價值,只是有投機價值。其次,其相關板塊雖然主宰大盤,但追漲人氣已開始低落,反映在衆多人都說它不錯,就是“光說不練”。再次,從技術上看,該gu短期內gu價已經翻了一倍,中期獲利盤太大,而“申華”持續舉牌商不能上沖30元。綜上所述,即使消息兌現,上揚空間不會很大,故甯可信其無三家舉牌的消息,采用及時了結的cao作策略,實戰中gu價從15元亦漲至17元,但已chu強努之末。

  例二:“通化東寶”的轉券題材也ti現了這種策略。

  1996年4月中旬,“通化東寶”的成交量異常放大,市場紛傳其有轉券題材。gu價從6.80元迅速啓動,短短三天,已上升至8.40元。由于新穎的題材往往造就大黑馬,故盡管這三天漲勢淩曆,但增量資金還未入場,仍屬第一進攻波。采用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cao作策略適量追進。實戰中迅速獲利50%。

  其gu價上升至12元時,在其gu價迅速走高後,市場對轉券題材開始明顯升溫,每日總有一、二匹轉券題材的“馬”出來溜哒,同時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的“可轉換債券理論與實務guo際研討會”傳來汛息:(1)在轉券條例出臺以前,不批准試點。(2)“通化東寶”爲轉券的准備工作就緒。盤口顯示,成交量過大,而gu價基本到達技術指標位6.8x2=13.60元。故采用“甯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的cao作策略,實戰中該gu升至13.58元後,開始深幅回調。(見圖表22)

  這是鑒別消息真僞的好方法,當某個個gu剛剛啓動之際,市場又在傳該gu的種種利多,你可以報著一種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適當參與,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當某個個gu在持續上揚後,市場盛傳該gu的種種利多,由于風險相對較大,故甯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以回避風險爲上策。

《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甯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