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高抛後一定要低吸嗎?

高抛後一定要低吸嗎?

經濟類作品

  每個gu票都有各自的特xing,如同一采用高抛低吸的cao作手法,雖在某個階段有效,但總ti是失敗的,因爲……

  市場是有這樣一個笑話,懂得高抛低吸的人就可以成爲gu評家。非也!有些gu票是適合高抛低吸的,有些gu票吸了以後,二、三年內是不用抛的,有些gu票高抛後就不一定要吸,甚至堅決不要吸。

  (一)有題材引起的熱點高抛後不一定要低吸

  有題材引起的熱點,其本質是題材的周期生命力,有些題材是經得起推敲的,生命力就旺盛,有些題材慾振無力,高是相對的,低是絕對的。當中還需要市場去理解:如循序漸進的呈現波lang式上漲,則努力掌握每個波lang的高點和低點,高抛低吸是現實的最佳方式,如火箭噴發式上漲,並缺乏足夠支撐gu價的業績,則抛出時,雖不一定是最高價,但實際上又是最高價;抛出後,也可以偃旗息“gu”一段時間:因爲其中期必將深幅回調,爲過渡的單純炒作付出代價。

  “95.5.11-95.11.16”“山西汾酒”從5元漲至13.77元,在這過程中,抛出的籌碼都難以吸回來,而在“95.11.16”那日卻能從容撿回籌碼,不少人“低”吸了。不幸的是,當日的最低價12.10元,就成爲至今的最高價。同理,1994年深市的“吉輕工”等權證熱火朝天,但高抛後,千萬不要低吸,因爲它不存在“低”的理論價值:當時的權證應爲負值,只不過在延長繳款日的刺激下,具備低價效應,向往“寶安權證”罷了。結果不言而喻,這類權證幾乎不值分文。

  (二)業績持續增長的強勢gu的高是相對的

  “新疆衆和”上市首日以7.58元開盤,每創一個新高,其回檔後總沒有差價可做,這種情況當日在盤中出現了七次。這一天抛出的所有價位都是一年來的底板價,市場上有這樣一句行話:能輕易有倒差價的gu票不會是好gu票。

  新gu尚且如此,更何況業績增長的強勢gu。一不留神,其高點就會成爲低點,因爲有業績支撐的個gu,主要是通過gu本擴張能力來顯示後勁,短線的高往往是中線的低。

  1996年的“湖北興化”更是ti現了這一特xing。“96.6.3”是該gu十送五的gu權登記日,當日還以搶權的方式勁升了1.66元,以上市六個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19.69元報收。但“96.10.10”該gu已上升至27.80元,比19.69元還高出8元。要知道,相對于27.80元,當時的最高價只不過19.69/1.5=13.13。不但填滿權,而且原最高價買入者還獲利一倍。但好戲還在後頭。“96.11.22”,該gu爲十送四的gu權登記日,“97.3.3”該gu又上升至27.42元,也就是說,“96.10.10”以27.80元買入者也照樣有40%的盈利。所以,只要某gu仍保持高含金量,它的高是絕對的,一旦它的含金量明顯稀釋,它的高才是相對的。(見圖表28)

《高抛後一定要低吸嗎?》全文在線閱讀完畢..
浏覽經濟類其他作品